1个近80岁的老人,3个平均年龄不到20岁的姐妹,他们来自同一个家庭却没有任何血缘关系。三姐妹有个共同的遭遇———弃婴,但幸运的是陈玉坤老人给了她们一个温暖的家,为其依次取名为养梅、养香、养琳,最小的养琳还是养梅收养的。昨日,记者在厦港顶澳仔见到了大姐陈养梅,她全身素黑,非常朴素。陈养梅一家四口住在莆田市荔城区北高镇吴城村,这是她第一次来到厦门,居住在厦门的梁海香先生给她赞助了一台笔记本电脑。 梁海香通过网友知道了养梅一家人的故事,想给他们提供一些帮助: “我希望她能利用电脑多认识外面的世界,以后或许还能通过网络赚点钱。” “梁伯叫我来领电脑,顺便看看厦门。厦门很漂亮,不过我很牵挂家里的老少,很快就要回去了。来的时候虽然交代了别人照顾他们,不过我还是放心不下。”养梅说。 记者了解到,养梅一家四口过得很艰苦,她们居住的房间由于年久失修开始漏水,房间里面简单地摆放着两张床,没有衣柜和桌子。政府给的低保补贴、其他人的捐助和她种的近两亩地,是他们全部的生活来源。对养梅来讲,最困难的还是没有卫生间,洗澡只能简单地用桶到外面装水拿到屋子里洗,而上厕所更是使用简易的马桶,再抬去倒在野外。“如果有个卫生间,我们的生活就不会这么难了。”养梅说。 “师傅陈玉坤经常卧病在床,我平时送完养琳上幼儿园就下地干活,养香就在家看看电视,帮忙做点简单的家务。”养梅告诉记者,外出打工可以赚点钱改善生活,但这个家离不了她,她走不了。 【第一次收养】 老人收养襁褓中的养梅 莆田市荔城区北高镇吴城村的陈玉坤患有严重的哮喘,因为身体虚弱他决定搬进村里的小庙烧香供佛。1988年6月8日,他像往常一样起来做早课,见庙门口放着一个被毛毯包住的小女孩,周围没有任何的孩子信息和其他物品。他将小女孩抱进了庙中,承担起了抚养的责任,并为其取名“养梅”。 养梅被收养后一直叫陈玉坤“师傅”,由于她跟着师傅一起吃素,营养很难跟上,身体也很虚弱,直到7岁才学会走路。 【第二次收养】 盲女养香成为家庭成员 1995年的春天,养梅跟着师傅起床做早课,在庙的后门发现了一个双目失明的女弃婴。养梅的师傅决定收养她,为其取名“养香”。 2013年,养香眼球开始胀痛得厉害。在村里人的捐助下,养香动手术摘除了眼球。然而,养香依旧疼痛不止,连正常的进食和喝水都很困难。“从村卫生所到县医院甚至到福州的医院,所有的医生都说没办法治疗。”养梅告诉记者,她当时非常害怕,因为养香一点点瘦下去,仿佛在等待死亡。过了十几天她突然跟我说:“姐姐,我想吃油柑。”后来,养香的食欲渐渐恢复,养梅的心一下子就放下来了,现在养香可以帮家里做一些简单的家务活。 |
相关阅读:
- [ 05-09]规范家庭寄养关键在规范管理
- [ 05-01]断绝29年收养关系 父母诉养女搬走全部行李
- [ 03-31]伯父收养了亲侄子 12年后要解除关系
- [ 03-31]女子18年前送走双胞胎女儿 如今寻找四年未果
- [ 03-26]“相差40岁才可收养”不合理
- [ 03-06]农村妇女肖兴英收养80个残障孩子:孩子都姓民
- [ 02-17]父子两代接力赡养陌生聋哑老太11年(图)
- [ 02-10]教师收养流浪娃,救助站怎能失语?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