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厝垵的小巷充满“文艺范”。 曾厝垵民宿为大家提供良好的休憩之处。 设计理念 有地方感的公共空间 明确曾厝垵作为厦门重要的闽南渔村文化体验、文艺产业集聚发展、客栈综合服务提供的定位目标,坚持历史文脉延续与文化创新鼓励相结合的设计理念,强化基底、巷道及空间关系,强调综合解决场地问题。 完善地面人行步道系统、增加人行天桥联通曾厝垵与海滩,增强渔村场所感。引入生态的设计理念,强调人、厝、海的共存与相互配合、相互交融。 完善市政公共服务 加大卫生整治力度,借助正规组织和民间力量完善垃圾收集处理;疏通路网、规范停车;加强安全、消防、电力等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及时疏散人群等。 政府与社会组织形成新形式 自下而上,曾厝垵的明天需要自发的社会组织进行自主管理,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和政府部门的共同力量,建立起一个新型的治理体系。 厦门日报讯(文/本报记者 吴晓菁 图/本报记者 王协云)以鱼骨为灵感的桥横跨环岛路,既可以解决行人过街难,又能成为新的旅游景点;设计音乐符号广场、心形露天广场,既打通山、海的联系,也为文青们提供新的活动场所;完善市政配套设施,建立轮值共管制度,实现群众自我管理;聘请热心社区事务的群众担任社区规划师,为曾厝垵发展出谋划策…… 关于曾厝垵空间环境整治的大部分点子都出自于群众。记者在曾厝垵空间环境整治工作坊的成果汇报会上,看到了这份“集成”了群众建议的规划方案。方案中的不少内容让人眼前一亮。 正如工作坊的中山大学城市与区域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山大学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李郇教授所说,这工作坊,不是规划师来做规划,而是让群众来做规划,群众提建议,然后根据群众的想法,把它落实表达出来,最终的方案由群众自己来形成。 那么,这份根据群众意见、自下而上形成的规划方案有什么亮点呢?如何恢复曾厝垵的渔村记忆?如何为文艺青年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呢?如何创新公共事务的管理模式呢?本报今日为您详细解读。 |
相关阅读:
- [ 04-22]思明创新共同缔造理念 公众参与曾厝垵改造提升方案
- [ 04-18]曾厝垵空间整治工作坊掀起群众热情
- [ 03-29]输个密码可随意改斤两 厦门曾厝垵坑人水果摊作弊秤被缴
- [ 03-18]厦门软件园一期停车场收费 临时停放30分钟内免费
- [ 03-11]厦门曾厝垵演绎“中国最文艺渔村”
- [ 02-18]曾厝垵社区举办“两岸阵头文化”巡展
- [ 02-11]"共同缔造"让曾厝垵更火 客栈住房率达98%
- [ 02-08]“共同缔造”让曾厝垵更火 春节假期日均4万游客进村
打印|收藏|发给好友【字号大中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