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军衔三度踏上南极,从事机械保障工作,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技工的风采。(资料图) 厦门日报讯“南极很白,很干净,老盖真的很喜欢那个地方”,盖军衔妻子王嫣明回忆老盖一生,说了这样一句话。 南极,这两个字在盖军衔心中有着沉甸甸的分量,也是他一生中最为辉煌的乐章。他让中国南极冰盖考察的机械保障进入专业化、规范化时代。 最“狡猾” 妻子说:挑我最忙的时候让我签生死状 1995年、1997年、2004年,厦工高级技师盖军衔三度踏上南极大陆,从事机械保障工作,出色完成了长城站装载机、汽车吊、推土机、雪地车和发电机组的操作使用和维修保养任务。 “每次去南极,都要签万一发生意外,遗体就地处理的生死状。他从来不拿回家来让我签”,妻子王嫣明回忆说,每次,盖军衔都是直接拿到单位办公室,挑她最忙的时候,“啪”地放到桌上“不耐烦”地说:“快签快签”。他担心如果拿回家我仔细看了以后,会不让他去。 2004年,南极科考挑战冰穹A点,此去万里,生死未卜。临行前,盖军衔安慰妻子,“人生难得有国家需要的时候。” 最惊险 队友说:冰面破裂,老盖冷静开车冲过去 在厦门电视台工作的王海青,是第15次南极考察队的队员,也是老盖的队友。他讲述了这样一段惊险的经历。 那是1997年,盖军衔从冰面上卸货,要通过潮汐缝,当时已经给冰面铺了些木板,可能车上装货比较多,老盖的车一下就把冰面压破了。“原来我们没有预料到这一点,但是老盖比较冷静,油门一加,他技术也比较好,一下从冰面跨过去了。”现在回想起来,王海青仍心有余悸:“那次很危险,如果迟疑一下就掉海里去了,下面都是八百多米的海水。” 最遗憾 老盖说:非常抱歉,不能与大家一起奋斗了 一天晚上,盖军衔在睡觉,队员把他叫醒:“发电机组停电了!”在冰盖上,所有的热源都来自发电机组的发电,机组停电还得了!盖军衔连忙维修,修完后,他太累了,就在发电机旁的地板上睡着了。由于高原反应,他的血压降到80/60,接近休克状态。继续前进,将有生命危险。这是高寒地区严重缺氧引起的心脏病的前兆。老盖不愿意放弃,但为了全队,他泣不成声地接受了队里的安排——回国接受治疗。 王海青和盖军衔著的《登顶冰盖》一书,回忆了这一幕:同意加入冰盖队后,盖军衔从减肥、健身、前往天山一号冰川训练,到上海维修雪地车,再到出征冰盖,并成功进入南极冰盖最高区域,盖军衔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作为13位到达了“人类不可接近之极”的英雄之一,盖军衔依依不舍地说:“非常抱歉,不能与大家一起奋斗了,拜托大家一定把我带来的国旗和厦工的厂旗带到DOME A(冰穹A点)上。” 此次探险,盖军衔被国家“极地办”评为“最优秀的考察队员”。不过,在老盖心中,那是一大遗憾。王嫣明说:“大家在那个纪念封上签名,老盖没有签,他总感觉自己没有到达那个点。” 本报记者 刘艳 学习弘扬 盖军衔精神 一、学习盖军衔同志牢记宗旨、报效祖国的坚定信念。 二、学习盖军衔同志爱岗敬业、争创一流的职业精神。 三、学习盖军衔同志开拓创新、精益求精的执着追求。 四、学习盖军衔同志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崇高品德。 ——摘自中共福建省委关于开展向盖军衔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 盖军衔 不是“盖”的 是我国最早进入南极内陆冰盖的两位产业机械师之一 是我国最早进入南极内陆冰盖的第一位产业工人 是人类最早介入南极内陆冰盖最高点冰穹A点的13个队员之一 别人眼中的 盖军衔 ●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副主任、副书记秦为稼: 老盖这人不矫情 老盖就是可爱,不矫情:干活不矫情,百分之百投入;得了荣誉不矫情,永远把自己当普通工人;交朋友不矫情,没有一句假话,从来不讲虚头巴脑的不靠谱的话。 ●国家海洋三所高级工程师施纯坦: 我们都称他为“丐帮” 1995年,我跟盖军衔一起去南极。不管是分内分外的事他都做,我们都称他为“丐帮”。我要负责采集表层水样,船驶入西风带时,我晕船三天三夜。盖军衔把仪器从一楼扛到七楼,帮我完成任务。 |
相关阅读:
- [ 04-09]海军第十六批护航编队洛阳舰停靠沙特吉达港补给
- [ 03-15]中国海军黄山舰完成第九批叙化武海运护航任务
- [ 12-02]全产业链保驾护航 飞鹤荣膺“最具市场竞争力”奖
- [ 08-03]福州警方3000多警力护航2013年海峡青年节
- [ 05-20]百人单车婚礼具有人生里程碑意义
- [ 05-19]海军第十三批护航编队返航途中举行专题晚会
- [ 04-11]海军护航编队随船护卫成功驱离多艘可疑小目标
- [ 02-24]中国海军第十四批护航编队远海训练常态化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