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厦门频道首页> 城事 > 正文

游客剧增迫使厦门多处景点营销转型 迎合游客需求

2014-03-03 11:20   来源:东南早报  责任编辑:蓝晓梅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中山路新华书店改变,在低调中试营业。

□早报记者 丰晓飞 文/图

在许多老厦门人的眼中,中山路至轮渡一带,才代表真正的厦门;骑楼、深巷、小贩的吆喝声……才是“最厦门”的味道。中山路不仅是厦门最传统的繁华地带和商业中心,更承载了厦门的人文,微缩了厦门的历史。如今,这条历尽沧桑的“最厦门”老街,随着近年来厦游客数量持续增多,顾客群已由原来的以本地人为主变为以游客为主,不少老店铺不得不撤离或“变脸”,大量迎合游客的新店家纷纷入驻。

一家店的改变

中山路新华书店卖馅饼

老厦门人一度以为迷路

老杨今年76岁,从爷爷辈起就居住在中山路附近的大同路,从识字起他就经常到处淘书看。新华书店进驻中山路后,空闲时,他就会去那里看看书,几十年来,新华书店成了他最常去的地方之一。

今年春节后的一个周末午后,老杨闲逛到中山路,想到新华书店瞅瞅有什么新书,可到了那里却发现,新华书店竟然不知道去哪儿了。“您是来旅游的吗?这些馅饼都是厦门的特色食品,可以买几盒带回去送家人、送朋友。”老杨纳闷地步入昔日新华书店所在位置的一楼大厅,一名身着职业装的女孩热情地迎了上来,不时向他推介馅饼的品种和口味。老杨发现,里面除了卖馅饼外,还摆放着茶叶、茶具及创意人偶等小礼品,夹层设有咖啡简餐区,这些场景让老杨疑惑了:“难道我迷路了,这可是我看了几十年书的地方啊!”

最近,与老杨一样意外“迷失”中山路的,还有不少爱看书的老市民。春节前的一天,厦门民俗专家郭坤聪到中山路新华书店淘书时,发现不久前他才光顾的地方,不知何时被馅饼店、奶茶店、茶叶店所占领,到了二楼、三楼、四楼,方才能寻找自己需要的书籍。“这变化也太快了,起初我还以为自己在梦游,原来新华书店也搞小清新,卖起馅饼、茶叶和创意小礼品了。”对此,郭坤聪不由感叹,中山路商业布局的变化实在是太快了,“迷失”也就在所难免了。

谈及书店格局的改变,厦门市新华书店总经理助理潘春坦言,传统书店近几年受网络书店和客源不足的冲击,大多数实体门店都遇到了客源严重不足的尴尬;尽管中山路近几年客流量持续增大,但顾客群偏重是游客,进书店买书并不是他们所需要的,就是进书店也只是走马观花地逛一逛;随着店租的持续上涨,书店的生存环境受到了严重挑战。目前中山路新华书店的调整,也只是一个“摸着石头过河”的尝试,未来成效如何,还是一个未知数,“如何留住客源、让顾客停下脚步,成了新华书店不得不思考的一个问题,此举也只是被迫突围而进行的商业模式创新,是迎合市场需要还不是主动求变”。

一条街的转变

老行当老店铺被迫撤离 “小清新”纷纷挺进中山路

连年上涨的房租逼退沙茶面店、修钟表店等昔日老行当撤离的同时,客流量持续增多,也给中山路带来诸多商机,诸如奶茶店、新概念食品等“小清新”齐头挺进中山路。

老洪曾在中山路上经营一家沙茶面店39个年头,一度周边居民逛中山路,都要到他的店里吃上一碗沙茶面。老洪说,那时中山路就是厦门人流量最大的商业街,但来这里逛街的大多是本地居民,因此本地人喜爱的食品、物品生意十分红火。随着厦门知名度增大,游客越来越多,逛中山路的人群变成了以游客为主,由于饮食习惯不同,沙茶面等传统的食品渐渐受冷落,老洪说,生意大不如前,加上房租上涨,于是10年前,他的沙茶面店撤离了中山路。

8年前,老何还在中山路经营着一家钟表修理店,同样受客源不足、店租连年上涨的影响,不得不撤离中山路,到本地人集中的大同路继续经营。老何说,随着手机的普及,借助手表看时间已不是生活的主流,有着手表情结的多是中老年人,他们大多不习惯中山路越来越“小清新”的消费模式,因此到中山路逛街的次数越来越少,这也是他选择撤离中山路的最主要原因。

随着大量游客涌入,本地传统老行当陆续被迫撤离的同时,诸如奶茶店、伴手礼等新生的“小清新”店面,因迎合游客购物和消费的习惯,先后在中山路落脚。在中山路经营文创产品店的吕先生认为,这些奶茶店、伴手礼等“小清新”店之所以敢于闯进中山路,在高房租的情况下站住脚,除了其成本低、利润可观外,还在于这些商家的产品迎合了游客的口味和消费理念,因此受到游客的热捧,“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山路商业布局的改变,其实已经是必然的事情”。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