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中的东南国际航运中心。梁伟 摄 东南网1月28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谢嘉晟 廖丽萍) 核心提示 着力优化产业结构,进一步打造特区经济升级版;着力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增创特区发展新优势;着力扩大对外开放,进一步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在上周落幕的厦门市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上,厦门市市长刘可清代表市政府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明确提出“打造特区经济升级版”,全面阐释了厦门新一轮的转型升级之路。 2013年,厦门完成了 包括减少行政审批事项、商事制度改革等改革,新的一年,厦门又将进一步推动“一区三中心”的建设,积极争取设立自贸区,探索投资环境与国际接轨……改革成为两会“最热关键词”的背后,是厦门推进新一轮转型升级的扎实步子。 经济升级GDP首破3000亿元 厦门GDP去年首次突破3000亿元大关,增长9.5%,今年目标为增长10%左右,还将继续推动经济特区“升级版”建设。在上周落幕的厦门市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上,厦门市市长刘可清代表市政府做工作报告时,透露了上述消息。 报告显示,2013年,厦门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3064亿元,同比增长9.5%;财政总收入和地方级财政收入分别为825亿元和491亿元,同比增长11.6%和1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41360元和15003元,同比增长10.1%和11.5%;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 一连串漂亮数字的背后,是厦门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华丽蜕变。 厦门市第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中《政府工作报告》明确,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信息消费产业、现代农业等在厦门要大力、加快发展。这其中,工业升级又是重中之重。会议文件显示,2013年,厦门高新技术企业加快发展,实现产值2099亿元,拉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长3.9%,工业技改投资增长15%,占工业投资的比重提高8%,工业化、信息化加快融合。 去年底,厦门市委提出了构建“5+3”现代产业支撑体系的产业发展思路,以突破自身在资源环境、地域空间方面的硬约束,争取质量与效益并举的可持续发展也取得了一定成果。 旧厂房改造成了文创园,文化产业蓬勃发展;一键召车、远程教学,信息消费产业的兴起改变着厦门人的生活方式;石油交易中心、服务外包产业、电子商务等新兴业态不断涌现……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带来的是城市经济的全面升级——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
相关阅读:
- [ 01-22]厦要打造特区经济升级版 刘可清作政府工作报告
- [ 01-22]厦门要打造“特区经济升级版” 刘可清作政府工作报告
- [ 08-30]新疆霍尔果斯“特区”经济提速
- [ 11-12]河北拟环绕北京建设近1000公里特区经济圈
打印|收藏|发给好友【字号大中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