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社区着手 两岸共绘和谐美好画卷
东南网12月24日讯(福建日报厦门观察记者 邓婕 通讯员 海燕 吕高龙)曾经有专家说过,真正能够让老百姓感受到幸福感的是社区建设。社区建设好了,老百姓的基本生活场所好了,老百姓就能感觉到幸福。 连日来,与台湾一水之隔的厦门,在“台湾村落文化节-黄金人口总动员”、海峡两岸红十字社区共建交流等活动中,与台湾同胞就社区共建展开理论探讨与实践交流。而厦门在推行“美丽厦门共同缔造”活动中,也是从社区着手,致力解决百姓“房前屋后”的“小事”。 天时,地利,人和。随着两岸交流增多,台湾社区营造规划能给厦门带来怎样的启示?两岸在社区建设上是否有合作的可能性?请看本报记者的深入报道。 共通互补:我的社区我做主 台湾社区营造强调“社区主义”,即主张以社区为单位,发展社区服务,建立社区自治,结合个人发展与集体利益,用社区温暖带动个人,从而发展社会改革社会的看法或人生观。并且他们认为培养社区自己的营造人才、让社区自己来营造是最关键的。当时的“文建会”(现为“文化部”)是台湾社区总体营造的中枢部门,时任副主委的李仁芳曾说,社区营造能为城乡社区的人文环境与地方经济带来更好的明天。 把目光投向厦门。“美丽厦门共同缔造”活动,就是要调动起广大市民的积极性,让市民做城市建设的“工程师”,共同为厦门的美丽出谋划策。 在小学社区,街头的荒地变成了街心公园,居民们认为石头椅子太冰冷了,于是主动认捐木头椅子。 在前埔北社区,一场“爱心认领公益行动”热烈地开展,居民们“争先恐后”认领社区公物。21户居民率先认领捐赠社区休闲座椅。 “社区是我们共同的家,大家都可以来认领一两件公物,那么社区的管理不就很轻松了吗?”一位居民如是说。 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作为“美丽厦门”的试点区,思明区把转变工作方式作为美丽厦门共同缔造行动的工作主线,牢牢把握群众参与这一核心,积极推动工作方式从政府单向决策实施转向广泛发动群众共同参与,围绕“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推动群众参与机制改革,找到了社会治理的新路子,搭建了群众参与的新桥梁。 “我希望社区的活动场所能多一点”、“我希望我们住的这老房子能加装电梯,这样老人上下楼会方便些”、“我希望厦门能够增加幼儿园的资源,让更多外来打工者的孩子能够待在父母身边”……湖里区在启动“共同缔造美丽厦门,我来做什么”行动之后,许多居民都被一种前所未有高涨的“畅所欲言”的氛围所感染,他们纷纷提出自己的心愿,为“美丽厦门”建言献策。“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不仅是因为有人管,更因为这是我们自己的‘家’!”一位居民如此感慨道。 |
- 2013-12-242013年两岸关系盘点:巩固深化全面发展
- 2013-12-23商务部回应两岸贸易逆差增大 希望台湾放宽限制
- 2013-12-23台湾当局:两岸货贸协议谈判争取2014年中完成
- 2013-12-23海沧携手两岸同胞共同缔造 不一样的厦门引称赞
- 2013-12-23两岸同胞冬至祭拜闽王 办行摄礼搓“米时”习俗
- 2013-12-23红岛经济区社区"瘦身" 大沽河两岸拟建69社区
- 2013-12-23两岸同胞冬至祭拜闽王 办行摄礼搓“米时”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