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首页 新闻中心 滚动网报 直通屏山 领导留言板 新闻发布会 西岸时评 东南空间 东南网事 国内 国际 娱乐 体育 视频 图片
思明区 海沧区湖里区 集美区 同安区 翔安区
镇街视窗:
部门直通车:
鹭岛消防 妇联新闻 工会 文明湖里 文明同安计生委 党工委 电业局 港口管理局 物价局 海事局 旅游局 教育局
企业风采:
海翼集团夏商集团 厦门国贸 翔业集团 翔业公益
行业频道:
房产 汽车 建材 食品 保健 商会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厦门频道首页>城事> 正文

“艾滋扒手”游走法律边缘 作案被抓时成“护身符”

xm.fjsen.com 2013-11-30 08:49 吴俊鸿 来源:厦门网 我来说两句

厦门网-厦门日报讯 (记者吴俊鸿)他们拥有“双重身份”,他们处在尴尬之中。他们是艾滋病人,几乎没有人愿意跟他们接触;他们又是窃贼,吸毒者,生活在社会的阴暗角落里……面对警方的抓捕,他们以“病毒”作为免死金牌,一次次游走在法律的边缘,被称为“艾滋扒手”。

无奈

夫妻“艾滋扒手” 成派出所“常客”

叶倩(化名),四川人,曾因扒窃多次被警方抓获。她和丈夫都是艾滋病患者,家里还有一个不到七岁的孩子。

据了解,叶倩和丈夫来厦多年,没有工作,以扒窃维生。丈夫也是扒手,但“技术”比叶倩差,所以在作案过程中,丈夫一般负责打掩护,由叶倩下手偷盗。她下手有一个优势——抱着小孩当掩护,几乎没人会怀疑这位年轻妈妈是扒手。

从去年开始,厦门警方在全市范围内加大反扒力度,叶倩和丈夫多次被抓。不过,因两人患有艾滋病,不符合羁押条件,警方抓了放,放了又抓,一来二去,两人成了派出所的“常客”。

叶倩说,她在生孩子时体检,才知道自己患了艾滋病,随后丈夫也被检出艾滋病病毒。后来,孩子出生了,被查出也携带了艾滋病病毒。她和丈夫不知道哪一天就会因为病毒发作而死去,到时候不知道孩子该怎么办。据了解,叶倩一家之前住在蔡塘附近,不过,数个月来,她没有再被警方抓过,如今还在不在厦门,没人知道。

尴尬

随身携带病历 被抓时成“护身符”

据了解,厦门的“艾滋扒手”在整个扒手群体所占的比例并不大,叶倩和丈夫就是这个特殊群体的典型代表。他们为何游走于法律边缘?记者了解到,《看守所条例》第十条规定,看守所对两种患有疾病的犯罪嫌疑人不予收押,一种是精神病患者,另一种就是急性传染病患者,而艾滋病属于急性传染病。此外,《监狱法》也明文规定:有严重传染性疾病需要保外就医的,暂不收监。

“这些‘艾滋扒手’关不了,有时候我们也拿他们没办法。”说起这个话题,不少反扒民警表示无奈。据了解,今年8月份,警方在火车站附近抓获一名惯偷,他边挣扎边大声威胁:“我有艾滋病,你们抓了也没用。”反扒民警还遇到过更肆无忌惮的外地“艾滋扒手”——在扒窃时,他们把病历随身放在口袋,被抓时就“亮”出身份,好像戴了“免死金牌”。不过,随着警方打击力度的加大,目前“艾滋扒手”在厦门已经不多了。

行动

处置“艾滋扒手”

杭州已有新尝试

近日,不少司法界人士发出声音:“艾滋扒手”现象并不只涉及单一案件,一名“艾滋扒手”在外游荡就相当于一个传播体,严重威胁公共安全,对每个人都有可能造成伤害。

“不用说远的,像叶倩夫妻那样的‘艾滋扒手’,孩子长大后,怎么办?”有司法界人士认为,这些特殊人群利用法律漏洞,游走于法律边缘,有悖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这样的放任,对家庭、社会都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

据了解,对于“艾滋扒手”的处置,在全国多地都被视为棘手问题。记者了解到,杭州方面曾做过尝试,在医院、看守所甚至监狱设立专门的治疗、关押、收监点,专门负责管理患有艾滋病的嫌疑人。

>>> 链接

思明:

预防艾滋病知识

画在扑克牌上

厦门网-厦门日报讯 (记者 吴晓菁 通讯员 阮菁如陈沁)12月1日是第26个“世界艾滋病日”,昨日思明区在瑞景商业广场举办艾滋病防控宣传活动。

活动中,思明疾控部门向居民免费发放防艾宣传扑克牌。思明区说,这样的宣传方式,可使艾滋病预防更易被市民接受。

思明区辖内目前已有近10家艾滋病初筛实验室和4个咨询监测点。参与自愿咨询监测的人群在逐年增加。思明区表示,现在自愿监测可以选择匿名,但建议受检者最好实名监测,这将有利于对艾滋病患者的抗病毒治疗及随访,当然监测机构也会尊重病人的隐私及正当权益。

责任编辑:张海燕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频道点击排行
网站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 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举报邮箱: jubao@fjsen.com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 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