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是雕塑中的女童" 79岁的女士遇见6岁的"自己"
雕塑中幼女的原型陈方玲女士向观众讲述传奇故事。(本报记者 姚凡 摄) 本报记者 应洁 厦门日报讯 97岁的陈嘉庚之子陈元济老人一进展厅,就看到了右手边的“集美学村时间墙”。这面墙以珍贵的历史照片形式呈现了自1913年以来集美学校每个十年的变化,老人的目光慢慢划过每一张图片,似乎从中看到了父亲的身影。 昨天上午,陈嘉庚先生创办集美学校100周年教育成果展(以下简称“百年成果展”)在陈嘉庚纪念馆正式开展,陈嘉庚后裔,海内外嘉宾、校友成为展览的第一批观众。 “时间墙”吸引了很多人驻足、留影。一名航校老校友隔着厚厚的老花镜,寻找旧照片中的年轻回忆:“你看,这里就是我当年读书的校舍,现在还在呢!” 百年成果展上的一件雕塑前,一名银发女士久久没有离去。 一名男子挑着扁担匆匆赶路,一头挑着行李箱,一头挑着个箩筐,筐里坐着一位小小女童——这件雕塑,表现的是抗战期间,水产航海学校校友陈维风为了支持母校建设放弃外地优厚的工作,从广东步行挑着家当、女儿,艰难跋涉10多天到达大田校舍的情境。后来,陈维风成为集美高级水产航海职业学校校长。 久久驻足雕塑前的女士叫陈方玲,是陈维风之女,原来,她就是雕塑中女幼童的“原型”,当年只有6岁。 今年已经79岁的陈方玲,对发生在1940年的那几天仍有记忆,“我父亲担着我,太阳很大,我虽然坐着,但一直窝着也很难受,走了很多天,才到大田。” 回忆起当年,陈方玲仍为父亲自豪:“父亲当年其实在广东生活比较安定,但一接到嘉庚先生的信,他就毅然回来。”陈方玲说,当时大田山区没有小学,她只好辍学,跟着母亲在家。她说,当年闽西物资匮乏,师生生活艰苦,“大家会到田里抓青蛙,母亲就用青蛙做成各种小菜,招待学生。” 陈方玲后来嫁给了原集美大学航海学院船队队长陈义文,而陈义文正是陈维风的学生。 “父亲一辈子敬仰陈嘉庚先生,后来父亲给我看当年嘉庚先生寄给他的信,上面只有四个字:‘勿忘母校’。” 展览由厦门市政府指导,集美学校委员会主办,陈嘉庚纪念馆承办,华亿传媒集团策展布展,将展出至明年1月8日。 同步新闻 两本新书献礼 本报讯 (记者 应洁)百年成果展开展仪式上,还举行了两本新书——《集美学校百年校史》和《集美学校嘉庚建筑》的发行及赠书仪式。这两本书由集美学校委员会、陈嘉庚纪念馆编辑出版,作为向集美学校百年华诞的献礼。 集美幼儿园、集美小学、集美中学、集美轻工业学校、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华侨大学华文学院、集美大学、集美图书馆等相关院校及单位接受了赠书。 |
- 2013-10-22集美:迈向国家级教育强区 学村变身现代大学城
- 2013-10-22访集美区委书记倪超:弘扬嘉庚精神 建设美丽集美
- 2013-10-22集美校友总会会馆暨集美侨联大厦落成启用
- 2013-10-22集美小学三立楼和敬贤堂改造工程竣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