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要求排查已建项目积涝点 地下车库入口将抬高
关键词:蓄水系统 新建道路可渗透地面不低于40% “以前,厦门像一块海绵,柔软可蓄水,现在随着开发建设,草地、水池的减少和水泥屋顶、硬地面积的增加,已使其成为一块不透水的玻璃。”市政道路人员对导报记者说,接连内涝,城市硬化、天然蓄水系统减少,成为地表径流的雨水增多也是原因之一。 对此,关天胜介绍,新的规划中,明确指出城市开发过程中,需因地制宜配套建设雨水滞渗、收集利用等削峰设施,增加下凹式绿地、植草沟、人工湿地、可渗透路面、砂石地面,以及透水性停车场和广场。 其中,新建城区采取低冲击规划建设模式,城区硬化地面可渗透地面比例不低于40%。对于现有硬地,需进行透水性改造。 涝了又涝,背后是否有“人祸” 暴雨是天灾,但抗洪,却要靠人为。 连日来,我们一直追问这样一个问题:最近的几场大雨暴雨,厦门涝了又涝,背后是否有“人祸”,是否可以通过改变得到改善。“在雨季来临前,就应该对抽水泵进行检修。”有关负责人日前向导报记者直言不讳,像厦大明知道已经雨季了,才对排水泵进行检修,这是不合理的,也给自己埋下了隐患。 且不说这是不是“人祸”加剧内涝。但这无疑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如果在雨季来临之前,所有的排洪设备都完好无损,内涝是不是可以少一点? 窥一斑而知全豹,对厦门的排洪设施也是一样,那些排洪沟、排洪水泵显露的问题那么多,为什么一直得不到整治与修复?为什么雨季来临前排洪沟还没清理完?破损与被堵排洪沟为什么出事前没有发现?排水泵为什么设在低处而不是高处? 凡此种种,对于一个经常要抗击台风的沿海城市,厦门需要未雨绸缪。需要在一次次惨痛的教训过后,立即行动起来,及时整改,防患于未然。 城市的光鲜不仅要闪烁在地上,更应该表现在地下。 只是,厦门真的做到了吗? |
相关新闻
- 2013-07-24厦门市规划局:车库入口要做防涝坡 可有效避免外水涌入
- 2013-07-23厦门将整治岛内多个"涝点" 着手编制排水防涝规划
- 2013-07-23厦着手编新排水防涝规划 榕北江滨200棵树搬家
- 2013-07-23厦门正着手编制新排水防涝规划 可挡50年一遇暴雨
- 2013-07-22住建部:10年建成城市排水防涝体系
- 2013-07-22厦门修编排水防涝规划 中心城区可挡50年一遇暴雨
- 2013-07-13住建部对城市防涝作硬性要求:不得有人员伤亡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