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7月16日讯(福建日报厦门观察记者 邓婕 林世雄)
三簇“大火苗” 6日,韩亚航空飞机在美失事,141名中国籍乘客中有70名师生是赴美的学生夏令营(团)成员。 一石激起千层浪,近年呈井喷式增长的游学热再度引发关注。动辄几万元的游学项目是否物有所值?“游学”究竟有没有暗藏危机?游学市场应该如何监管? 三簇“大火苗” 催旺游学热 “以厦门为中心,辐射英国、新加坡、加拿大、美国等多个热门留学国家,可以为学生提供全面的海外服务执行体系。”厦门嘉士得教育机构负责人拿着笔对着墙上的世界地图“挥斥方遒”。 游学热潮兴起于欧洲,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在国内成为一种国际性跨文化体验式的教育模式。近年来随着出境游的放开,游学的办理手续日益方便,于是出现了“井喷”现象。以嘉士得为例,该机构从2005年创办至今,已经帮助了数百名学生出国游学,即使在6日韩亚航空客机坠毁事件发生之后,该机构的生源也丝毫没有受到影响。 “毕竟客机坠毁只是偶发事件,”嘉士得负责人说,“而且我们早在上个月就已经定制定好游学团队和路线了。” 在出国(境)旅游业务界工作了20多年的厦门中国旅行社出境旅游中心总经理汪宁告诉记者,仅今年寒暑两假,他们旅行社就办理了近200人的游学业务。“而2002年游学人数大约只有20人,短短十年时间,增长了10倍。”汪宁说,游学的范围也从新加坡、韩国扩大到英国、美国等地。 市场的扩大必定催生游学办理模式的多样性。包括中旅在内,厦门各大旅行社开始寻求与教育机构、学校合作。 “如果学校今年有学生要游学,校方会提早与我们联系,根据学生人数和特点制定文化之旅、艺术之旅等路线。”厦门某旅行社处境旅游营运总监说,“每年出团的人数不定,就今年而言,有3个团报名参加,每个团20—30人。” 厦门英才中学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老师表示,学校与机构、旅行社合作办理学生游学项目,一是为了拓宽孩子们的眼界,二是让游学成为学校日后招生的“筹码”,而这并不仅仅是英才才有的想法。 无论如何,旅行社、教育机构和学校就像三簇火苗,已经让游学市场这一锅水沸腾了起来。 |
相关阅读:
- [ 07-16]“游学”规范化才能可持续
- [ 07-15]暑期游学,别让本土文化“失宠”
- [ 07-15]韩亚空难游学团调查:收费近3万中介层层转包(图)
- [ 07-13]出国游学经营机构多无资质 层层转包成潜规则
- [ 07-12]海外游学中到底谁在“吃学生”?
- [ 07-11]空难敲响游学安全警钟 如何选择有保障的游学营?
- [ 07-11]教育有关部门别充当国外游学推手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