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多措并举节约集约用地 让寸土变寸金
2 功能优化 支持“高、新、特”产业发展 在土地功能定位上,厦门市以高标准和可持续发展为要求,放弃低端化、同质化,选择“高、新、特”的产业发展路径。积极引进电子商务、互联网、物联网、健康产业等新兴产业,着力发展低污染、高效益的高端和特色项目;瞄准海峡两岸金融中心和海峡西岸重要的商务营运中心、消费购物中心、旅游集散中心的区域定位;突出产业发展创新,抢占产业高端、培育新兴产业、壮大特色品牌;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努力实现岛内研发、岛外生产的合理布局,不断提升发展质量与效益。如今,会展业已成为厦门一张耀眼的名片。已建成的厦门国际会展中心、厦门国际会议中心总建筑面积达48万平方米,举办的“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 “海峡论坛”等都是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展会,对厦门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强大的产业带动作用。 在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更新工作每两年开展一次,自2008年以来,厦门市9个开发区已完成3轮评价,并顺利通过验收。根据2012年度开发区土地集约评价成果,各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其中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土地利用效益增加比较显著,工业用地固定资产投入强度达到5184万元/公顷,工业用地产出强度达到2.55亿元/公顷,高新技术产业用地产出强度达到7.4亿元/公顷,比上一轮评价分别增长34%、43%和153%。 3 严格准入 项目落地由“引资”变“选资” 在厦门的每一寸土地上,每个项目的落地都经历了一番严格的“体检”。各区政府和开发区不仅从严设置工业项目的准入条件,除产业类型、投资强度、容积率等常规指标外,还根据招商对象的具体情况,绑定高新技术、专利、从业资质等条件,并建立了严格的工业项目用地审核机制。据了解,火炬高新区规定土地投资强度标准为220万元/亩,对投资额小于1000万元(不含土地费用)、生产工艺无特殊要求的工业项目,不单独供地;同安区在供地前均由园区管理机构与业主先行签订协议,捆绑产值、税收、建设投产时限等相关指标;翔安区出台工业项目准入项目5项控制标准,将注册资本、税收、转让条件等纳入合同条款。 为了落实国家“十二五”规划提出的“单位国内生产总值建设用地下降30%”的节约集约用地目标,由市国土房产局、市发改委、市统计局组成联合考核小组,对厦门市6个区2011年度单位GDP消耗建设用地、单位GDP消耗新增建设用地、固定资产投资消耗新增建设用地等节约集约用地指标进行了考核,各区均完成年度单位GDP消耗建设用地下降目标,其中思明区和湖里区考核等次为先进。 厦门市还集中开展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创建活动,拟用三年时间全市六个区考核全部达标。 |
- 2013-06-18国土部:全面推进集约用地 四类土地是主攻方向
- 2013-01-21大田集约用地考核位居全省第一
- 2012-09-13国土资源部:严控土地使用标准 促节约集约用地
- 2012-05-15泉州开发区孵化模式集约用地 创出高“亩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