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伴我成长》等校本教材读本受到孩子们欢迎。 东南网-福建日报厦门观察3月27日讯(王文津 文/图)3月25日,厦门市集美区曾营小学体育场上,全校36个班级,1748名学生分成36个方阵,在老师班主任带领下,各自绕着方阵进行800米巡环跑。随着一、二、三、四的口令,整齐的步调就像张艺谋拍电影《英雄》一样壮观。区教育局局长黄卫灵告诉记者,集美区有43所中小学校,如今每所都像曾营小学那样让全校学生都动起来,每天“大课间”不是跑步就是跳绳、武术、拉拉操等,形式多样,足可保证每个学生每天锻炼一个小时以上。2012年厦门市体育中考,集美区各校均值15.28分,2013年体育中考均值初步统计达21.36分。 从2010年开始,集美区就把课堂与操场、体育与艺术结合起来,在全区中小学实施“身心健康、习惯良好、个性明显、基础扎实”的16字素质教育目标。2012年6月,以前三名(总分958分)的优异成绩,首个通过“福建省教育强区”和“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验收。 一个身心健康、习惯良好、个性明显、基础扎实的新局面是怎样形成的? 曾营小学差异化教育的启示 曾营小学是集美区一所百年老校,它曾培养出像曾竹韶那样的新中国著名大雕塑家。他为人民英雄纪念碑雕塑的《虎门销烟》成为全国艺术典范。近十几年来,曾营小学在全面发展方面更是下大功夫。 采访中,曾营小学校长叶秀萍讲述了一个差异化教学的故事。这个校有一个叫张毅的学生,三年级时数学、电脑就达到了六年级的水平,他认为呆在教室跟着上数字、电脑课是浪费时间。学校特意安排他参加福建省奥林匹克“LOGO编程”信息学竞赛,结果获得全省第一名。像这样一个“尖子”在学习上要不要按部就班?通过争论,学校、年段、班级形成共识——“差异化教学”。学校通过全面调查摸底发现,全校竟然有60多个像张毅那样有“一技之长”的学生。于是曾营小学率先在全市小学开展“差异化教学”实验,给60多名“尖子”颁发“三证”,即游学证、择业证、免考证。“游学证”是指学生某个单科达到更高年级的水平,经本人和父母同意申请这门功课的“游学”,经校方审核批准后给予这门功课的自由空间,这个学生可以到更高年级听课,也可以到学校图书馆、电脑室学习。“择业证”则是针对那些单科水平虽没达到游学标准,但一堂课下来,内容都已掌握,就给予不再花时间做这门作业的自由。而考试和平常作业每次都能得到“优”的学生,则给予某个学科的“免考”。叶秀萍深切地说,这就是素质教育的具体落实,也是素质教育的灵活运用。她告诉记者,当时,市、区教育局、教育督导室领导都来调研,充分肯定这种游学、择业、免考的做法。
课外活动跳绳。
好一个游学“三证”,它开创了厦门市中小学差异化教学的先河,也为素质教育探索了成功经验!调研中,集美区教育局的领导联想到一些学校反映,学生锻炼少、体质差,升国旗仪式时还有人晕倒的现象,从中悟出了一个如何把素质教育落实到具体内容与目标上的做法。 素质教育目标的提出与实践 2010年开始,集美区教育局结合本区实际,第一次在全区中小学校长会上提出把课堂与操场、体育与艺术两个结合的方针,在全区中小学实施“身心健康、习惯良好、个性明显、基础扎实”的16个字素质教育培养目标。 后溪中心小学是集美区一所典型的农村校,辖有8所小学3200多名学生。去年11月,集美区第16届中小学运动会上,后溪中心小学一举夺得15个比赛项目的金牌,占该次运动会项目的一半。有人认为这是农村的学生比较会跑会跳,而后溪中心小学校长黄大福却认为,这是贯彻落实集美区素质教育16字培养目标的结果。 走进后溪中心小学,只见操场上树着九个大字“我运动、我快乐、我健康”,一群群课外活动的孩子正在这里跑步、跳绳、拉拉操。黄大福说,区教育局提出的十六字方针,第一句是“身心健康”,我们把它化为“我运动,我快乐,我健康”,孩子们更感到亲切。他认为,身心健康提的是两个方面。身体要健康、心理也得要健康。黄大福讲了这么一个故事。去年学校在全员运动的基础上,选拔一支40人的校运动队,并进行封闭式训练。对于孩子来说,这种训练是很艰苦的。有人跑了两天就不干了,喊累的,想家的,心理问题一个接一个,还好校方率先派出2个心理健康教师,陪练陪吃陪住,有的孩子脚肿了,心理健康老师帮他按摩热敷,给孩子们讲解放军叔叔练兵的故事,很快解决了这些孩子心理健康问题,使训练得到顺利进行并取得比赛的好成绩。 近年来集美区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作为“身心健康”的第一等大事来抓。区教育局局长黄卫灵告诉记者,身心健康特别是心理健康,就是要给孩子们寻找一个心灵庇护与遮风避雨的港湾。近几年来,集美区教育局与集美区委宣传部配合,请来高校心理专家,分期分批组织全区中小学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方面的全员培训。目前,校校配有专职心理健康教师,全区中小学教师通过培训人人都获得心理健康教师C证。每所学校还开设心理健康室,心理活动室和情感宣泄室,让孩子们受到某种委曲时到这里宣泄,疏导。与此同时,各校还根据自己的实际,自编《健康伴我成长》校本教材。教育工委副书记欧阳萍和副局长陈晓辉是这样说的,身体健康可以通过锻炼,而心理健康则需要和风细雨,两者是相辅相成的,素质教育就是要“身心健康”并举,培养学生良好习惯。 从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抓起 是啊,良好习惯是要靠培养的。与欧阳萍和陈晓辉同等认识的还有滨水学校校长林永飘。滨水学校是集美区去年才投用的一所十年一贯制学校。新学校也许没有那么多框框,也没有陈规陋习。一开始,滨水学校就紧紧抓住这十六字素质教育目标,认真贯彻落实。林永飘举例说,“习惯良好”的养成,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他说,滨水学校91%是外来员工子女,刚开学时,老师们就发现不少外来员工子女连跟人打招呼都不会,显得“傻傻的”。文明礼仪习惯怎么培养?第二天,学校领导就率先示范,让各班老师每天到校门口等候学生,改“老师好!”为“同学们早上好!”经过一个多月的示范,外来员工子女全部学会了文明礼仪并逐步形成各种文明用语习惯。如今“老师好!”、“同学好!”等文明习惯随处可闻。
曾营小学美术老师在辅导学生绘画。
言传身教,身体力行。滨水学校紧接着把“门前三包”卫生责任制引进校园,培养学生养成卫生习惯。他们把现有20个班级分成20个卫生责任区,同时开展“我为学校当家一周”活动,让每个班级都来为学校的公共卫生“当一周家”,担负公共环境的日常保洁。逐步养成了爱护公共环境的卫生习惯。 “日常行为习惯”和“安全行为习惯”也是培养良好习惯的一个重要方面。滨水学校利用上课前10分钟进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一方面利用卡通图文在走廊、专栏上张贴,树立表扬典型,让好的行为习惯潜移默化。一位家长发现孩子才上学三个多月,整个人的行为都变得不认得了,他感谢老师说,多亏滨水学校的培养。 钢铁是这样炼成的,行为习惯也是这样造就的。 凸显学生个性打下扎实基础 在集美区中小学校采访,记者感受最深的莫过于各学校以生为本,让学生个性得到发展,得到张扬,从而推进基础更加扎实。
在教育部颁布的体育艺术2+1的基础上,集美区从实际出发,开展体育艺术2+2活动。图为集美二小学生课外体育活动。
后溪中学初一年段双胞胎姐妹蔡书欣、蔡书晴就是例子。前几年,蔡书欣姐妹在后溪中心小学读书时就爱好古筝、绘画、书法,而学校音乐课没有开设古筝。音乐老师便上门找到家长,在家长支持下,两姐妹进入校外古筝培训班,艺术与爱好得到发挥。与此同时,后溪中心小学还根据两姐妹的绘画书法爱好,将她们编入美术兴趣小组。2010年后溪中心小学办起了“乡村学校少年宫”,两姐妹又成为少年宫美术组成员。不久美术老师张福安发现,俩姐妹的绘画作品虽然很有思想,但不知如何表现思想主题,于是张福安利用乡村学校少年宫上课时间,从构图表现、色彩运用等方面进行辅导,使两姐妹艺术得到进步。在2012年5月集美区中小学生美术作品展中,俩姐妹的作品双双获奖。 与蔡书欣两姐妹一样,乐海小学四年一班的陈霖珊与五年三班的司雨诺也是这方面的典型。 乐海小学是集美区新开办的一所公办校,外来员工随迁子女占92%,各年级的学生都是从各个民办校“收编”过来的,面对这样一个新校,乐海小学校长林报忠讲述了他们贯彻区教育局制定的16字素质教育目标,开展体育艺术2+2活动的故事。这个学校四年一班学生陈霖珊,以前在外地学校读书时,每学期都要请十几天的病假,不是感冒发烧就是咳嗽。转迁转入乐海小学后,正值学校开展体育艺术2+2活动,陈霖珊爱好健美操和口风琴,老师就把她编入校体操队与口风琴兴趣小组,使她在德智体美方面得到全面发展。五年三班女生司雨诺刚从安徽迁来的时候,时常感冒请假,自从学校“大课间”跳绳与健美操开展后,她觉得自己突然变得健康起来。司雨诺爱好美术线描与诗歌朗诵,老师就鼓励她发扬个性,报名参加线描与诗歌兴趣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司雨诺的美术线描作品获得厦门市中小学生美术作品奖,诗朗诵也获得集美区中小学经典诵读奖。采访中,区教育局局长黄卫灵深有体会地告诉记者,缺乏艺术音乐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因此,几年来集美区把体育与艺术教育紧密结合,在全区各中小学校积极开展书法、绘画、文学、演讲、器乐、声乐等兴趣小组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赛,硕果累累。仅2012年,学生获得的奖项中,国家级375人次,省级268人次,市级1115人次;集体获得的奖项中,国家级5次,省级31次,市级114次。 走进乐海小学、灌口实小、杏南中学、灌口中学、乐安中学和厦门十中,记者发现,“个性明显”与“基础扎实”事例不胜枚举。集美区各中小学校把十六字素质教育目标化为具体行动,以校园体育、校园文化带动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交出了一份份令人振奋的答卷。漫步在集美区中小学校园里,望着气氛火热的体育场与生龙活虎的孩子,耳边传来朗朗书声与琴声,顿觉心旷神怡,大有流连忘返之感。一个少年中国梦正在这里逐步实现!
集美区委书记倪超(左二)在滨水学校调研体育艺术2+2活动开展情况。 多阅读 多思考 多受益 集美区教育局在各中小学校推广阅读活动 王文津 本报讯 (王文津) 3月18日,集美区乐海小学“读书吧”落成“开业”,一时间,到这里阅读的学生络绎不绝。校长林报忠告诉记者,“读书吧”的落成与前不久校园读书节发行“读书币”相关。 “读书币”是乐海小学推动校园阅读的一大创新,由该校副校长王灵燕组织进行的。学生每捐一本书,可以换取一个“读书币”,而每个“读书币”可以到学校“海之韵”书屋借阅一本书,这样,学生家中的书就跑到学校流动起来。这种校园文化的新做法得到师生的一致认可。 近年来,集美区教育局在全区中小学大力推广阅读活动。区教育督导室还将中国教育报推荐的影响教师的100本图书印成目录下发给各校,《你能做最好的班主任》、《让学生爱上作业》、《小学学什么——英才是这样炼成的》成为老师们最喜欢阅读的书目之一。集美区教育局局长黄卫灵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是这样推介阅读的,他认为,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其精神的成长史。阅读可以熏陶养育一个人一辈子。他举例说,爱尔兰的中小学语文课没有教科书,老师开出几十种作品的书单,作业就在其中,而博览群书的学生们也会成为书单的推荐者,这让他们觉得读书是件很酷的事。因而这个不到500万人口的小国竟然孕育出4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几年来,集美区各中小学校发挥图书室、阅览室、书吧的作用,推进了校园阅读活动的开展。 》》更多内容请进入厦门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