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福建日报厦门观察12月19日讯(记者 林泽贵)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要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同时要持续推进两岸交流合作,扩大文化交流,增强民族认同。闽南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建好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有利于传承优秀文化遗产,推动文化繁荣,还有利于加强对台文化交流,增强民族认同,促进祖国统一大业。 12月11日下午,厦门市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第四次会议召开,总结第一阶段工作情况,并对下一阶段工作进行安排部署。会议要求,厦门市各区、各部门要凝聚共识,将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作为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建设文化强国战略部署的具体实践、发挥厦门龙头示范作用的重要抓手和增进两岸文化认同的有效途径,统筹规划,逐项落实,不断向深度广度拓展,实现可持续发展,不断提升闽南文化的凝聚力、影响力和渗透力,努力开创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工作新局面,让市民更多地从闽南文化生态保护中实实在在受益。 2007年6月9日,文化部批准设立我国第一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由此掀开了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和传承的新纪元。作为试验区核心区之一的厦门市,于2008年9月率先在全省出台了《厦门市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规划》,提出建设工作分三阶段实施。在没有任何可参照模式的情况下,厦门市摸着石头过河,边实践边总结,经过5年多的努力,已经初步建立起一套切实可行的文化生态保护制度和运行机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以点带面 探索整体保护模式 11月13日晚, 厦门市首届高甲戏传承培训班正式开班,首批招收学员65名,授课老师邀请国家、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吴晶晶、陈炳聪等担任。 这是今年6月7日才成立的厦门市天福兴高甲戏传习中心,为继承和发扬高甲戏这一古老的闽南剧种迈出的重要一步。此次高甲戏培训班创新方式首次以高校为依托、以传承人为中心,将传统文化生态建设与高校资源、市场资源相结合,培养基层年轻戏迷,推动高甲戏薪火相传。 |
相关阅读:
- [ 12-18]2013年海西打工春晚节目征集 台胞报名推广闽南文化
- [ 12-02]两岸闽南文化学术研讨会在泉州师院举行
- [ 11-20]医科大学子患血癌盼捐助漳师建首个闽南文化特色馆
- [ 12-02]60多位两岸学者在厦门纵论闽南文化
- [ 11-19]漳州师院建全国首个闽南文化特色馆 18日正式对外开放
- [ 11-19]闽南文化展示馆18日在漳州市开馆
打印|收藏|发给好友【字号大中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