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首页 新闻中心 滚动网报 直通屏山 领导留言板 新闻发布会 西岸时评 东南空间 东南网事 国内 国际 娱乐 体育 视频 图片
思明区 海沧区湖里区 集美区 同安区 翔安区
镇街视窗:
部门直通车:
鹭岛消防 妇联新闻 工会 文明湖里 文明同安计生委 党工委 电业局 港口管理局 物价局 海事局 旅游局 教育局
企业风采:
海翼集团夏商集团 厦门国贸 翔业集团 翔业公益
行业频道:
房产 汽车 建材 食品 保健 商会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厦门频道首页>城事> 正文

特区的农民,特别的精彩

xm.fjsen.com 2011-12-27 11:31 易福进 黄智敏 来源: 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东南网-海峡导报12月27日讯 (记者 易福进 黄智敏)他们平日常活跃在田间地头,他们在辛勤地填充城市的“菜篮子”,他们大多来自特区的偏远角落。

但昨日,在特区30周年庆祝大会现场,他们以“老板”的全新形象在会场亮相,开车进岛,西装革履,身带名片——他们是“特区农民”。

在受邀为特区“庆生”的两千多名嘉宾中,10位“特区农民”的出场备受关注。在接受记者独家专访时,这些“特区农民”回答了这样一个问题:特区的农民,也可以很特别、很精彩。

林清水:特区的水叶菜我们产

好几次给林清水打电话,他都这样回答,“不好意思,在开车。”

传来的照片中,他西装革履,皮鞋光亮,背后的新房酷似小洋房。但他说,自己是地道的农民。

“上周,我们接到邀请,可以出席特区30周年庆祝大会。”林清水马上联系了其他一些获邀的代表,大家看法一致,在这个喜庆的场合,大家要一改平日比较随意的着装,统一穿西装,戴领带,展现特区农民的新风采。

这位来自厦门最大水叶菜基地 (海沧瑶村)的农民,现在是海沧区翔菜地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合作社下有104户农民。这些农民自发打造的“蔬菜集散货场”,现在每天水叶菜的日批发量就达50—100吨。

“也就是说,许多市民吃的水叶菜,多数来自我们合作社。”林清水说。

“特区精神”如何影响农民?林清水举了这样一个例子:菜农们的菜地比较少,但菜农们早早就走出去,到长泰、角美等地进行承包,扩大了种植面积;以往,村里的菜销售渠道单一,都是上门收购,常被压价,但现在,蔬菜合作社主动到漳州、泉州等地寻找客商,菜农的水叶菜菜价因此提高不少。

谈及“特区农民”的未来,林清水说,和自己一样,很多“4050”人员,现在手中没技术,缺资金,除了种菜,要转型需要花一番工夫,“比如,我们专门请进技术员,菜地里的菜,一口气质量提升不少。这也是意识观念转变啊!”

陈银镇:缺土地,可搞“无地”农业

今年37岁的陈银镇,是出席庆祝大会的10位农民代表中最年轻的一位。

陈银镇出生在翔安马巷的一个农民家庭,现在是翔安区菜篮子水培植物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随着翔安开发建设力度的加大,他家原来种的地被征用了。祖祖辈辈务农种地,现在没地种了怎么办?年轻的陈银镇头脑转得很快,没有土地不等于不能搞农业,谁说农作物一定要种在地里?

于是,陈银镇拿着征地补偿款,开始了无土栽培的创业。2009年,他创办了水培植物合作社,现在合作社已有58人加盟,都是同镇的农民。合作社搞得红红火火,分三期建设,一期主要开发水培花卉,二期主要开发水培蔬菜,三期还将继续开发生态旅游,目前已经开发到第二期水培花卉蔬菜,年产值可达600万元。

根据陈银镇的理解,经济特区的农业,也必须有特色,就是要更高层次、更高附加值、更加精细化,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作业。

为此,他投入许多资金开展科研,今年研制的水培龙年摇钱树,是全国首创。他的水培植物不用占耕地,实现了立体栽培,废旧厂房、居民家中都可以利用。发展这种现代农业,也改变了传统农民的形象,助推了岛外城市化的进程。

10位获邀的农民代表

张勤生 厦门琴鹭鲜花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陈水强 厦门仙灵旗畜牧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阮以恒 厦门市同安区菌秀食用菌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郭水平 厦门市同安区郭山蔬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陈延南 厦门市同安区欣禾丰果蔬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黄辉煌 厦门市同安区丽田园农家乐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叶振宏 厦门市翔安区鑫毓祥畜禽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朱金镭 厦门市翔安区金镭果蔬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陈银镇 厦门市翔安区菜篮子水培植物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林清水 厦门市海沧区翔菜地专业合作社

责任编辑:房小奇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频道点击排行
网站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 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591-87095151举报邮箱: jubao@fjsen.com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 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