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特区科学发展的精神底蕴 创新厦门为同城化做表率
福建省委常委、厦门市委书记于伟国表示:“未来5年,特区将以打造‘创新厦门’为战略目标,创新体制机制,以综合配套改革增创特区新优势,建成国家创新型城市和海西人才创业港。” 厦漳泉同城化,就是厦门与漳州、泉州一道,从条件最成熟、发展最需要、群众最期盼之处入手,扎实推进建设规划、基础设施、产业发展、要素市场、公共服务等重点领域同城化,打造海西强劲增长极。 ■闽南日报记者 陈惠贞 张俊毅 在厦门经济特区建设30周年之际,“党报总编看特区”大型新闻采访活动日前在厦门举行。包括闽南日报在内的海西20个城市和广州、深圳、南京、杭州、宁波等地的党报总编、记者应邀参会,重温特区建设的辉煌历程,感受特区建设者敢为人先的壮志豪情,探寻特区科学发展的精神底蕴,了解厦门积极转变发展方式、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所取得的经验成果。 创业: 从边防小城到现代新城 厦门正致力转方式调结构,坚持以创新促升级、以增量壮实力,不断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和竞争力,较好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相统一。城市综合竞争力跃居全国城市前列。 位于厦门特区发祥地湖里区的厦门经济特区纪念馆,是我们采访行程的首站。“厦门特区建设前,湖里只是个‘有路路不平、有灯灯不亮、邮局找不着、商店不像样’的小渔村,曾被戏称为厦门的‘西伯利亚’。”随行的湖里区领导向记者介绍。如今的湖里区,早已建起四通八达的公路网、铁路线,壮观的机场、港口、桥梁和高档写字楼。2010年,全区完成生产总值514亿元,工业总产值1096亿元,财政总收入55.5亿元,以占全市4.2%的土地面积,创造出占全市25%的生产总值、28.8%的工业产值、10.5%的财政收入,综合实力跃居全省县(市、区)前列。 30年间,厦门特区从当年湖里工业区2.5平方公里起步,到目前已扩大到全市1699平方公里。全市GDP从30年前的7.4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2060亿元,增长近300倍;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1.5%,去年达到526亿元。如今的厦门,致力转方式调结构,坚持以创新促升级、以增量壮实力,不断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和竞争力,较好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相统一。城市综合竞争力跃居全国城市前列。 “厦门经济特区30年所发生的巨大变化,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的生动诠释,也是科学发展观的有力印证。”福建省委常委、厦门市委书记于伟国在会见记者时这样评价特区的30年巨变。 |
- 2011-12-05厦门经济特区30周年:国际赛事汇聚世界目光
- 2011-12-05依云矿泉水6年内5次上黑榜 厦门市多家超市仍在售
- 2011-12-05法律工作者做客东南网:立法用法,让我留在了厦门
- 2011-12-05厦门两岸金融中心蓝图绘就 金融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出炉
- 2011-12-05分配实现"零投诉" "厦门保障房蓝本"在全国推广
- 2011-12-05"限购令"延续厦门楼市阴霾难散 年底房产中介或再倒一半
- 2011-12-05厦门金山旧货城下周四要退市 市场已经转租他人
- 2011-12-05厦门特区30周年:国际赛事汇聚世界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