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合肥6月26日电 题:安徽金刚台村十年之变 新华社记者陈尚营、马欣然 梅雨季节,自西北向东南、横卧于中国中部地区的大别山间常有薄雾升腾。近观主峰之一的金刚台山南麓,连片茶园翠绿欲滴。清晨时分,73岁的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汤家汇镇金刚台村村民余敦志正在半山腰悠闲地巡查茶园。 一年前,他的儿子因车祸受伤严重,家里失去了主要收入来源,“车祸发生后的第二天,村干部就来到家里慰问,让我们放宽心”。 如今,余敦志和老伴都纳入了农村低保,再加上村里安排的茶园工作,一人巡山、一人在家炒茶,儿媳还能安心在县城陪读。 下山路上,远远看到平整的田里竖起了若干两米多高的支架,一排排茶树在光伏板下长势喜人。 国网安徽电力驻金寨县汤家汇镇金刚台村第一书记马静告诉记者,这种“茶光互补”式光伏发电项目自2016年投运以来,每年能带来22万元村集体收入。 这是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汤家汇镇金刚台村的“茶光互补”式光伏发电项目(6月14日摄)。新华社记者 马欣然 摄 “此外,我们引进了安徽品六茶业有限公司合作经营,并推出了‘金刚毛峰’自有品牌。”马静说,公司在兜底收购鲜叶的同时,还能为600多名茶农提供技术培训、指导茶园管理。 截至2023年,全村已建成茶园2000多亩,茶农可创收110万元,为村集体经济创收近10万元,大幅提高了村民收入。 然而回忆起十年前,余敦志说,金刚台的土特产并不为外人所知,乡亲们日子不好过。 深山孕育了鲜笋、黄花菜、茶叶、蜂蜜等丰富自然资源,却也阻隔了村民与外界的接触。 山高坡陡人难行的艰苦情况,在2014年首任驻村第一书记张勇的工作笔记中可见一斑:“一处处简陋到不能再简陋的房子,下雨天的泥巴路寸步难行……我们能做什么?我们要做什么?” 乡村振兴,道路先行。2015年,驻村工作队开始修建6.2公里长、5米宽的入村公路。“不管第几任,都是一任接着一任干。2021年我来驻村时,家家户户门前都有了水泥路。”马静补充说。 6月14日,在金刚台爱心超市,25岁的返乡青年吴静(左)和国网安徽电力驻金寨县汤家汇镇金刚台村第一书记马静(右)忙着给货架“上新”。新华社记者 马欣然 摄 金刚台的“路路通”,解决了村民出行难的问题,也为土特产销售和文旅产业打开了引流阀口。 红薯干、山核桃、茶叶礼盒、手撕香菇……在金刚台电力爱心超市,25岁的返乡青年吴静正忙着给货架“上新”。 “前台接待、财务管理、抖音直播,我都能做,去年各类土特产线上销售金额有400万元呢。”吴静说着,便拿出手机给记者看自家刚翻新的小院,“这和城里比,有什么区别?” 临近晌午,不远处的金红宾馆也开始忙碌起来。55岁的唐冬莲正负责给红色研学团上菜。 “从前大家只是埋头种地,外地人都不愿意进村,没想到如今红色旅游这么吃香,一波接着一波来。”唐冬莲说,她接受免费培训上岗后,一个月有3200元的收入。 6月14日,金红宾馆经理李立三在前厅进行桌面布置。新华社记者 马欣然 摄 地处革命老区大别山腹地的金寨县,曾为中国革命奉献了十万儿女。在金刚台,“妇女排”“女英雄张敏”等革命事迹广为人知。透过宾馆餐厅的落地窗向外望去,妇女排广场的雕塑群像前,不少游客在拍照留念。 金红宾馆经理李立三告诉记者,今年3月开业以来,宾馆已接待大学生旅游团和党建研学共5000多人次,助力餐饮、农产品销售增收20多万元。 “下一个十年,又将是大不一样的金刚台。”马静说,和美乡村机遇无限,他们下一步计划打造“双色金刚台”,在做强红色文旅之外,基于青山资源和新建的登山健身步道小环线、旅游驿站等基础设施,积极打造森林康养基地。 这是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汤家汇镇金刚台村的高山茶园一隅(2023年11月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