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单位:福建省乡村振兴局
您所在的位置 > 乡村振兴频道> 动态资讯> 正文
从中国西南深山“走出”的鲟鱼子酱
2024-06-19 17:19:34 吴光于、李力可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林华黎

新华社成都5月8日电(记者吴光于、李力可)罗伟跳进池中,肥大的鲟鱼被惊得四散开去,他与三名大汉形成合围,将其中一条奋力按住,抬进网兜。拿出早已备好的探卵器,罗伟从鱼身中熟练地取出数颗鱼卵,细细观察后说道:“可以搬到‘待产区’了。”

罗伟是一名助理技术员,他每天要检测约100条鲟鱼,符合标准的将被转移到鱼子酱生产车间。15分钟内,经过17道工序,鱼卵完成华丽蜕变,成为鲟鱼子酱。

这是2023年11月5日拍摄的四川省天全县二郎山喇叭河风景区秋景(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王曦 摄

每天,这一幕都在中国西南的一座小城——四川省雅安市天全县上演,这里是青藏高原向四川盆地过渡的地区。青山绿水不仅孕育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还催生了该省最大的鲟鱼子酱生产基地,出产的鲟鱼子酱远销海外。

鲟鱼子酱被誉为“黑色黄金”,是备受欧美国家追捧的餐桌奢侈品。近年来,越来越多中国企业加入鲟鱼养殖行业。

2015年,四川润兆渔业落户二郎山下的天全县,罗伟就在这家公司供职。“鲟鱼的人工养殖对环境要求极为挑剔,天全县水质优良,有大量高山冰雪融水。”润兆渔业董事长李军说。

如今,天全水产现代农业园里,上百个圆形流水鱼池依河而建,养殖面积已达4.6万平方米。

鲟鱼是洄游产卵鱼类,为创造类似自然状态下的产卵环境,公司修建了一条清渠,将常年低温的高山冰雪融水引入养殖区,还将鱼池的进水口设计成倾斜注入水池,形成微循环系统。

  图为工人在捕捞养殖的鲟鱼(资料图片)。新华社发(罗星汉 摄)

“深山鱼子酱”的诞生倚赖大量的前期投入和科研攻关。润兆渔业与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产研究所、四川农业大学等院校合作,不但提升了产卵量,还培育出生长速度更快、抗病性更强的鲟鱼杂交品种,获得了多项中国专利,并通过了欧盟和美国食品相关认证。

如今,天全鱼子酱远销美、德、法、意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产量已由2019年的20多吨增长到2023年的60吨。

不仅在四川,近年来黑龙江、北京、浙江等地纷纷在鱼子酱产业上发力。中国生产的鱼子酱不仅进入欧美市场,也在日本、马来西亚等新兴市场迅速“圈粉”。

规模化养殖也让曾经的“黑色黄金”端上更多中国百姓餐桌。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近期发布的行业研究报告预计,2030年中国国内鱼子酱消费量将增长至100吨。

放眼雅安,以鱼子酱为代表的特色农业发展如火如荼。人们期待着,未来有更多“土货”从这里走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