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单位:福建省乡村振兴局
您所在的位置 > 乡村振兴频道 > 正文
优渥“土壤” 滋养两岸农业交流合作遍地开花
2023-04-27 17:21:54  傅心婕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华黎

东南网报道(本网记者 傅心婕)与台湾一水相连的福建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以及两岸人民同宗同源的血脉亲缘,一直是两岸交流合作的前沿阵地,闽台农业融合发展成为海峡两岸农业合作的亮点。

几十年来,两岸农业交流合作从无到有、不断发展,这里坐拥主导产业各异的6个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特色产业不同的9个闽台农业融合发展产业园,从漳平台湾农民创业园的樱花茶园,到大陆最大的蝴蝶兰品种研发及种苗培育基地漳浦台湾农民创业园,再到台农台企集聚发展的南靖闽台农业融合发展产业园……越来越多台农台商活跃在福建田间地头,闽台农业交流合作越来越密切。

2023年福建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建设海峡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打造往来便捷、合作紧密的第一家园;福建官方发布的《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实施意见》则明确提出要推进特色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深化闽台农业融合发展。

农业作为两岸融合交流的重要一环,福建如何打造好属于台商台农发展的第一家园。近日,省农业农村厅海峡合作处处长郑钱华接受本网记者专访,详细解读了闽台两岸农业交流与融合发展的历史脉络和创新做法。

image.png
闽台农业合作项目福州文武雪峰农场 杨振铭摄
image.png
闽台农业合作项目福州文武雪峰农场 杨振铭|摄

优势互补 合作双赢

技术理念带动产业发展

近几年来,福建越来越多果园种上了百香果、释迦、火龙果、芭乐等台湾盛产的特色水果,这些曾经高端新鲜果品借由线上线下平台走进寻常百姓家,丰富了市民的选择,这便是两岸农业融合发展的一个缩影。

44年前,一纸《告台湾同胞书》宛如一缕春风,吹开了两岸之间的坚冰,彼时,各个层面、不同领域的两岸交流开始逐渐频繁地开展,其中包括农业交流。闽台人民同宗同源,再加上两岸所处纬度相近、气候相同,适合种植的农产品种类十分类似,孕育了两岸农业融合发展的天然优势。

“台湾农业的特色,在于他们精致化农业的理念,及其独有的创新技术。”郑钱华介绍, 20世纪80年代,台商台农回乡创业的愿望愈发强烈,开始在沿海地区进行试探性投资,漳州东山县、诏安县则成为了两岸农业合作的第一站,开启了芦笋、鲍鱼等两岸农业合作的先例。

在之后的日子里,来自台湾农业的“种子”借着两岸东风,被吹向八闽大地的各个角落,生根发芽。海峡两岸农业技术合作首个项目——永春芦柑、漳州香蕉综合技术改进项目在永春、南靖、漳浦落地,台湾的农业专家吕明雄教授、台湾青果社主任秘书陈志宏先生通过自然草生栽培、修剪培育自然开心树型、疏花疏果、综合防治病虫害等一系列技术改进措施,让芦柑品质不断改良,成为永春的一张金字招牌;通过推广香蕉单杆护蕉、果实套袋、科学施肥等实用先进技术,不久后,漳州天宝香蕉一炮而红。

随着农业技术理念交流的逐步深入,诞生了一批闽台农业融合发展的尝“鲜”者。以漳浦莲雾为例,在引入台湾栽培技术后,其种植、修剪、采摘等工艺环节不断改善,品质、产量进一步提升,广受市场欢迎。在借鉴台湾农产品包装设计“小而美”的理念后,抽真空、小包装的茶叶包装方式取代了以往牛皮纸、大包装,使福建茶叶打开了新的销路,更受消费者青睐。

台资企业利用品种和技术优势,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创建打造优质品牌,用一个品种、成就一个产业、富裕一方百姓,形成台资企业与当地经济互利双赢良好局面。

政策红利 持续释放

坚定台农来闽发展信心

1996年,台青谢东庆带着悉心培育的40万株高山茶苗,来到了龙岩漳平市的农业大镇——永福镇开山种茶、投资办茶厂,成为首个来永福投资兴业的台商。

在谢东庆看来,永福镇不仅有着与台湾同样适宜高山茶生长的气候、土壤,也有着适宜台商台农投资兴业的政策“土壤”。得益于漳平台湾农民创业园在用地、税收、融资等多方面给予的政策优惠,他以永福为基点,不断扩大种植规模,产品远销大陆各省(市、区)。

随后,他借鉴了台湾休闲观光农业的产业模式,2008年起陆续从各地引进各种樱花8000多株,套种在茶园道路两旁和梯田山坡间隔处。每逢春节前后3个月期间,漫山遍野的樱花次第绽放,美不胜收,成为热门网红旅游打卡地,也收获了“中国最美樱花胜地”“大陆阿里山”的美誉。他的创业经历吸引了台湾朋友纷至沓来,到永福种植高山茶一时成为风潮,有力带动了当地观光旅游休闲农业发展和百姓增收。

闽台农业交流合作其实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已初见雏形。1997年福州、漳州海峡两岸农业合作实验区获批成立;2005年,试验区扩大到全省范围,在此期间,福建积极创建台湾农民创业园;2006年,第一家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落户漳浦,随后漳平、仙游、清流、福清、惠安先后批设了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

台湾农民创业园中的台资企业不仅在项目建设方面能享受到财政补助,贷款时给予高达85%-90%的贴息,台资企业生产用电也可享受了用电优惠,此外还有 “台农贷”“福台贷”等诸多金融产品支持,为台胞来闽投资发展提供优质的服务保障。

如果说台湾农民创业园的快速发展为两岸农业融合提供了动力,那么闽台农业融合发展产业园的诞生,则为两岸融合这艘舰船点燃了加速度。2019年12月,我省设立9个闽台农业融合发展产业园,推动产业对接、突出要素融合、增创特色优势。

永泰的果树李梅、同安的种业合作、漳浦的农机合作、南靖的国兰和金线莲、永春的芦柑……在福建各闽台农业融合发展产业园,可以看到不同类型的闽台农业主题合作项目。郑钱华介绍,针对福建不同地区的气候、土壤,园区也因地制宜地发展不同的特色农业产业,差异化的发展模式吸引了许多台商慕名来闽投资兴业,为两岸农业融合发展开辟了新思路。

福建给予闽台农业融合发展的扶持始终走在全国前列,越来越多政策福利让台商台农吃下“定心丸”,安心在福建落地生根。2009年5月,福建颁布了大陆第一个关于两岸农业合作方面的地方性法规《福建省促进闽台农业合作条例》;2011年至2021年,省政府先后出台《关于加快台湾农民创业园建设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深化闽台农业合作的若干意见》《关于促进闽台农业融合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不断为推进闽台农业全面合作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平台引领 多元融合

开启两岸合作崭新篇章

十余年来,闽台两岸基层农业交流从未间断。从2010年福建与台湾的百个乡镇对接,到历届海峡论坛两岸特色乡镇交流、两岸“农博会”“花博会”等各类农业展会、开展闽台现代农业培训、组织台湾高校学生来闽教学实践、台湾农会代表来闽参访考察等。福建以大型闽台交流活动为平台,与台湾基层农会、农业协会、台商台农等建立起常态化线上经贸合作与交流研讨机制,增进两岸农业对接交流。

正如两岸农业从业者们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特色农业的发展蒸蒸日上,福建在推动两岸农业交流与融合发展的进程中,也结出了丰硕的成果。截至目前,全省累计批办台资农业项目2967个,利用台资44.87亿美元,我省农业利用台资的数量和规模继续保持全国第一。

这组数据展现了福建推动两岸农业交流合作的丰硕成果,也坚定了台商台农扎根大陆发展的决心和信心。

迈入两岸农业融合发展的新时期,两岸农业融合发展的“外延”不断延展,在培育精致农业之余,台湾团队的优势也逐渐渗透到乡建乡创、社区治理等乡村振兴的各个领域,共同推动乡村的繁荣发展。

为推动两岸融合走深走实,省农业农村厅接下来持续提升涉台农业园区的建设水平,加快闽台特色现代农业产业升级发展,积极争取新设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创建两岸乡村振兴合作基地,打造成为两岸农业融合发展的标杆。

郑钱华表示,多年来的实践成果表明,两岸农业融合的本质是“自然”融合、是民心所向。两岸农业交流与融合发展呈现着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态势。随着载体平台稳步拓展、惠台措施持续优化,融合发展必将走深走实,为广大台农台商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机遇,努力建成台胞台企业登陆发展现代农业的第一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