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单位:福建省乡村振兴局
您所在的位置 > 乡村振兴频道> 三农要闻> 正文
福建农林大学范水生:围绕特色产业“筑巢引凤” 赋能乡村人才振兴
2023-02-23 11:50:49 李牧晨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华黎

东南网报道(记者 李牧晨

人才是产业发展的第一动能,是社会创新的第一资源,是国家强盛的第一引擎,更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战略资源。高校在教育资源、人才供给、科学技术等方面具有天然优势,为乡村产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基层有效治理、乡村基础教育等提供了智力服务和人才支撑。在福建,有一个以立足乡村特色产业,培养“三农”专业人才,赋能乡村振兴为己任的“新农人摇篮”,它就是福建农林大学。

建立乡村振兴学院

强化农村区域发展专业培养“新农人”

image.png
范水生在福建农林大学授课。范水生 供图

2022年9月,福建农林大学乡村振兴学院正式成立,这是全国地方农林院校首个完整设置全日制乡村振兴本科和研究生专业、全省高校首个实体建制的乡村振兴学院。“虽然乡村振兴学院是去年才成立的,但是福建农林大学早在1998年就开设了面向乡村建设的农村区域发展专业,为全国首批开设的8所高校之一。”福建农林大学乡村振兴学院教授委员会主任、博士生导师范水生告诉记者。

“目前,全国有不少高校都成立了乡村振兴学院,大部分以面向社会的培训为主,像我们这样有完整的人才教育培养体系的高校并不多。此外,我校还是全国高等院校农村区域发展专业和学科建设委员会的主任委员依托单位,我们在这领域走在了全国前列。”范水生介绍说,福建农大乡村振兴学院为学校直属二级学院,按“一系一部一院”模式架构,下设农村区域发展系、教育培训部、乡村振兴研究院,分别承担乡村振兴相关本科和研究生人才培养、教育培训工作、乡村振兴战略研究及服务推广等任务。

范水生表示,学院现设农村区域发展专业本科、农业硕士(农村发展领域)专业硕士点。农村区域发展专业与传统涉农专业不同,该专业的定位面向乡村振兴,是涵盖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农学等相关学科基础理论知识的综合性专业。“我们培养的学生主要面向农业、农村、农民,要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对三农问题有深入了解,并能分析、处理和解决乡村发展过程当中的一些难题,需要有一个较高的综合技能和专业素养。”

谈起自己的学生,范水生充满自豪,“这些年来从我们专业毕业的学生在选调选聘进村、返乡入乡创业、创新服务发展等方面,有很多代表性的典型。比如现在的德化县乡村振兴研究院秘书长裴锦泽,他在我们学校从农村区域发展本科一直读到研究生,在校期间就立志扎根乡土。大一时,他就牵头成立了学校的大学生‘三农’爱心社,组织同学利用周末和寒暑假开展乡村实践活动;大三时,他与朋友共同创办农业科技公司,帮助农户售出滞销土鸡1000多只,卖掉滞销农产品10多万元;毕业后,他于2014年提出引凤计划,旨在引领人才返乡下乡,服务乡村,成为福建省引凤扶贫服务中心理事长;2018年,他又与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闽清地方站签约成为站长,以此为阵地开展乡村人才振兴的特色站点建设。后来,他还当选福州市人大代表,获评福州市五四青年奖章。”

“还有一位令人印象深刻的学生叫赖斌,他于2014年大学毕业后在安溪一家葡萄种植公司打工,耳濡目染下学到许多农业种植的实践知识,第二年就毅然决定返乡创业。他的家乡在龙岩市长汀县河田镇伯湖村,是革命基点村、贫困村。2017年,他与3位同学成立公司,主要建设生态葡萄园、观光长廊、科普教育基地项目等,还在村里创办农民夜校,举办农业种植培训班,义务培养新一代农人,后来在他的带领和帮扶下,村里有20户贫困户全部脱贫。”范水生说,多年来福建农林大学为福建乡村振兴输送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新农人”。

围绕福建十大乡村特色产业

组建特色研究院、科技小院和产业团队

image.png
范水生调研番茄种植园。范水生供图

2014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赴福建调研时指出,福建农业多样性资源丰富,多样性农业特点突出,要加强建设特色现代农业;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赴福建考察时,强调要加快推进乡村振兴,立足农业资源多样性和气候适宜优势,培育特色优势产业。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福建因地制宜建设特色现代农业,目前拥有产值破千亿的十大乡村特色产业,包括茶叶、蔬菜、水果、畜禽、水产、林竹、花卉苗木、食用菌、乡村旅游、乡村物流等。“福建农林大学在立足于自身农林学科背景和长期以来深耕乡村的科研成果基础上,以十大乡村特色产业为重点,组建了多个面向新农科的新型特色学院和研究院。“范水生说,“未来我们的目标是十大乡村特色产业全覆盖,无论哪个特色产业都有相对应的专业学科和创新成果来支撑和服务,这是一个长期坚持和努力的方向。”

在组建新型特色学院和研究院的同时,福建农林大学也以“科技小院”为重要抓手,强化对乡村振兴的智力服务供给。据范水生介绍,科技小院最初是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张福锁教授创立的,后来推广到了全国,其模式是以研究生与科技人员驻地研究,重点研究解决农业农村生产实践中的实际问题,培养知农、爱农、兴农的农业高层次应用型人才,零距离服务农户、生产组织及涉农实体经济。福建农林大学十分重视“科技小院”建设工作,多年来,坚持把科技创新、技术推广、科学普及、人才培训、政策咨询与发展规划等功能集成到该载体上,深入乡村需求一线,助力乡村振兴。2022年,教育部首次与农业农村部、中国科协共同发文推广科技小院研究生培养模式,助力乡村人才振兴,福建农林大学也是全国首批被列入支持建设科技小院的高校。

此外,福建农林大学为赋能乡村人才振兴还积极支持成立各类产业团队。范水生表示,“产业团队不仅仅只是围绕特色主导产业开展工作,只要是具备产业发展基础的,需要我们提供专业和学科服务并且能够导入智力、成果等资源的乡村,都在我们的服务范围内,学校每年都会遴选一批优秀团队,并结合科技特派员制度强化对乡村振兴的有效支撑。每支产业团队有一名首席专家作为负责人,在其牵头和组织领导下常态化服务对应的乡村产业。我本人也带领了一支产业团队,主要面向全省休闲农业和三产融合领域,通过科技咨询、农业推广、产业培育、创新管理促进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发展。”

“依托乡村振兴学院、新型特色学院和研究院、科技小院以及产业团队等载体,我们把高校的人才资源和成果资源持续不断地导入八闽乡村,让乡村受益,让农民共享发展成果,积极促进共同富裕,这方面我认为取得了比较好的社会效益。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未来福建农林大学还将打造更多助力乡村振兴的人才阵地,搭建干事创业的平台,服务福建四大经济高质量发展,激励师生们在广阔的乡村天地大展才华、大有作为。”范水生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