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单位:福建省乡村振兴局
您所在的位置 > 乡村振兴频道> 正文
一堂语文课
2023-02-21 16:50:19 周文莉 来源:《红土地杂志》 责任编辑:林华黎
《童心向党》 彭绪荣 摄

秋日朗照,白云悠闲地在天空打着盹,这是寻常的一天。校园里,书声如昨,此起彼伏。在六年一班的教室里,孩子们正抑扬顿挫地朗诵着,这是一堂寻常的语文课。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反复诵读《七律·长征》这首诗后,我问孩子们读后的感受。很快,手举成了一片森林。他们知道, “语文思维对对碰”时刻已来临。在众多的回答中,有一个回答让我很是欣喜。吴瀚说,其实这首诗就是在写红军的“不怕”,是在歌颂长征精神。我追问了一句:什么是长征精神?“不怕艰难险阻”“勇往直前”“不怕牺牲”……小小的心里,明镜似的。

无论是时间还是空间,长征对这些10后的小娃娃来说,都太过久远。他们生逢盛世,硝烟和离乱对他们来说,只是图片、文字和视频。没有切肤之痛,很难有深层的共鸣。

学习的最后一个环节是“‘长征精神’在身边”。不少同学举了身边人怎么吃苦怎么坚持的例子,没有意外,更没有惊喜。这时,坐在最后一排的朱思辰不断地向我招手示意:她也想谈谈自己的看法。

她说,我们身边的老区精神,就是长征精神的另一种精彩演绎。她来自朱积垒的故乡——平和长乐。在那片红色沃土上,历史并未走远,

他们被铭记在每一个老乡的心间。她生于斯,长于斯。先烈们的英勇,先辈们的故事伴着她和无数青少年一路成长。

朱思辰说,在她的家乡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最后一尺布用来缝军装,最后一碗米用来做军粮,最后的老棉袄盖在了担架上,最后的亲骨肉送他到战场。”在儿时的她听来,这仅是一段文字,和其他的课文并没有什么区别。直到有一天,爷爷捧着族谱,很认真地给他讲那些名字背后的故事。

朱根来,朱思辰爷爷的爷爷,曾是一名老实巴交的农民。在坚持敌后战争中,他成了一名出色的交通员。在那白水黑山间,他曾经为了送出一条情报,被敌军打掉了一只耳朵。那颗子弹擦过他的耳廓,夺走了他的左耳和左耳的听力。子弹只要再偏一点点,他的头就被打爆了。尽管负了伤,他仍然出色地完成了投递任务。从此之后,“独耳”成了他的别名。“独耳”在集市卖斗笠、买蓑衣,情报便从集市上送出;“独耳”在丛林中砍柴、采草药,情报便从老林中送出。

朱思辰说,她的高祖父送出的不仅仅是情报,还送出了自己的两个儿子。抗日游击队韩江纵队是一支活动于福建漳州地区和广东梅州地区的一支人民抗日武装,具有“杀不绝,歼不灭“的红军硬骨头精神。高祖父的两个儿子都是这支队伍的联络员。在一次执行任务中,双双牺牲。那一夜,一声炸雷成了他俩生命的绝响。这也是他俩唯一一次没有把情报成功送达。听到这个消息,高祖父抽了一夜的烟,第二天又到集市去“卖斗笠”了。

朱思辰说,在她家的族谱上,刻着许多这样有故事的名字。那些曾经平面的姓名,忽然鲜活、立体起来。不知道他们的模样,却感知得到他们的精神力量。这种力量,叫老区精神。而这种精神,是万万千千老区人民用鲜血和生命凝结成的。朱思辰说到这的时候,不知道谁带头鼓起了掌。

“老区精神,我们不仅要懂得,更要传承。可在这和平年代,不再需要我们冲锋陷阵。我们应该怎样将老区精神发扬光大呢?”我的问题,使孩子们陷入了沉默。

沉默被曾岩打破了,他说:他的爷爷是一名退休医生,新冠疫情期间,爷爷主动申请重返岗位,站到抗疫的最前沿。曾岩说,那些日子不能见到爷爷,可视频里的爷爷却分外精神,眼中有光。爷爷胸前的党章特别耀眼,闪耀出迷人的光芒。不顾自己安危,迎难面上,这应该就是老区精神的一种传承?

孩子们再一次用掌声表示赞同,表达敬意。

掌声未落,朱以扬也已经站了起来。他告诉大家,他的爸爸是一名地地道道的农民。在蜜柚价格连续多年走低、市场低迷时,他把自家柚园改种风景苗木。在转型成功之后,带领乡亲们找到了另一条致富的路。或花开,或木秀,村子成了一处怡人的风景。或休闲,或劳作,不是桃源胜似桃源。爸爸身上,是不是也一种老区精神在闪耀?

……老区精神已经融入到人们的血脉里,成为一种心灵的自觉。让我欣喜的是,老区精神也早已经播洒在这些小小的少年心田上。而这些少年,正迎着秋日暖阳茁状成长!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能做些什么呢?我不禁陷入沉思。我应该学懂用好老区精神,用老区精神教书育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

这是一堂寻常的语文课,这又不仅仅是一堂寻常的课文课。(本文由平和县老促会和平和县作家协会联合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