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福建妇联新闻> 媒体关注 > 正文
为成就孩子美好人生铺筑“基石”
www.fjsen.com 2018-11-12 10:36:43  陈若葵 来源:中国妇女报    我来说两句

■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

记者 陈若葵

对不少小学生父母来说,陪读是他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孩子做作业要大人守着、盯着,否则就边写边玩,一个小时的作业,两个小时也做不完。”家长们抱怨,不仅如此,孩子起床、吃饭、上学、睡觉等大事小事,都拖拖拉拉,非得大人反复督促着才做。家长们嘴上催着,心里急着,令他们头疼的是,为什么孩子就没有一点自制力呢?

自制力,即自律能力,是指人为了达到更高的目标、更大的利益,能够克制自己的情绪、控制自己的欲望和身体,而让自己行动的能力。

美国斯坦福大学曾在20世纪60年代末做过一个经典的“棉花糖测试”,实验中,每个孩子的盘子里有一粒棉花糖,大人在离开房间前告诉孩子:如果坚持一小会(15分钟),等大人回来再吃棉花糖,就会额外获得一颗糖的奖励;如果实在想吃,也可以立刻吃掉,但得不到奖励。结果,大约三分之一的孩子成功抵御住了诱惑。这项跨越了40年的纵向研究发现,当年成功抵御诱惑的孩子,拥有更好的学业成绩、更高的学历、更健康的身体和更高的生活品质。

这项研究告诉人们:自律性所体现出的专注、内在控制力和延迟满足能力,是人获得更高成就需要具备的重要品质,而幼年的自律能力将直接影响到成年后的自律性。

在今天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身边有太多太多的诱惑,对有些事物,成年人都难以抵挡,何况孩子?因之,自律能力亦显得愈加可贵。

一个人自律的程度,将决定着他未来的人生高度。然而,大多数人的自律能力并非与生俱来,需要后天习得,而幼儿和少年时期,是孩子学习自律的最佳时期。

利用孩子的秩序敏感期

儿童的成长,在不同的年龄段有不同的敏感期。心理学认为,2~4岁是儿童的秩序敏感期,它是幼儿思维和自我意识发展的重要表现,孩子会有强烈的按照原来的秩序行事的意愿。比如,出门前穿鞋,孩子一定要先穿左脚后穿右脚,如果次序颠倒,他一定要重来一次;晚上回家,进门开灯的动作一定要他来完成,否则就要关掉,由他重新开一次……这就是孩子内心萌生的秩序感,秩序感能给孩子带来安全感、自律感。

秩序敏感期是培养孩子自律的黄金期,父母应在此阶段为孩子立规矩,比如,垃圾要扔垃圾桶而不能乱丢、红灯停绿灯行不能乱闯红灯、玩完玩具要及时收拾好、用完的东西要物归原处、脱下来的鞋子要摆放整齐……

他律是自律的基石。对于孩子而言,自律最开始源于家庭规则的建立。孩子小的时候,常常控制不住自己,比如吃饭时在餐桌旁扭来扭去,或者在房间里跑来跑去,这时候就需要来自父母的“他律”:离开桌子,就不能再吃饭了。通过制定符合孩子认知水平的规则,让他知道,每个人的行为必须在一定的规则和边界之内。

让孩子遵守规则,家长首先要自律,规矩是针对整个家庭而言的,这样孩子才有动力去遵守。在规则意识下,孩子们会慢慢地去学会克制自己的欲望,学会遵守秩序。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