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福建妇联新闻> 视点聚焦 > 正文
大山里的留守女童足球队
www.hyyz888.com 2017-06-28 11:44:02   来源:中国妇女报    我来说两句

重庆市石柱县三河小学女子足球队获得冠军后的合影。(许真学/摄)

 

足球课成为学校最受欢迎的体育课。(许真学/摄)

编者按

3月23日晚,在长沙举行的世界杯预选赛小组赛中,国足1∶0战胜韩国,赢得12强赛首场胜利,让国人振奋不已。在人们欢庆胜利的同时,在不远的重庆,也有一支小小足球队在为了梦想而拼搏,它就是重庆市石柱县三河小学女子足球队。25日,女子足球队以3∶1的成绩拿下了重庆市青少年足球锦标赛(女子U-13组)冠军。这支几乎全部由农村留守女童组成的“业余”球队,三次夺得市级比赛冠军。足球给她们打开了另一扇窗,让她们走出大山,给她们提供了到城市发展的可能,也让她们更加自信。近日,中国妇女报·中华女性网记者走进这支女子足球队,倾听她们的梦想与坚持。

□ 中国妇女报·中华女性网记者 许真学

□ 李伶俐

3月25日,在经过激烈的争抢、角逐后,重庆市石柱县三河小学女子足球队以3∶1的成绩拿下了“体育之窗2017年重庆市‘我爱足球’中国足球民间争霸赛暨重庆市青少年足球锦标赛(女子U-13组)”冠军,这是石柱县三河小学第三次夺得市级比赛冠军。

从2013年组建足球队,2015年参加市级比赛夺冠以来,三河小学女子足球队在重庆市小学女子足球队中异军突起,女子足球队的孩子们毕业时,几乎每年都会被重庆主城的学校争相录取。

究竟是什么动力促使一所学校足球队从无到有,再到成功问鼎冠军?中国妇女报·中华女性网记者实地调查采访获悉,其实在这支队伍异军突起的背后,有着许多说不出的心酸,孩子们不怕摔、不怕撞其实只为了一个简单的梦想——到城里读书。

为了让孩子们到更好的学校读书

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位于渝东南高山地区,三河小学是这里一所高山移民小学。由于地处偏远、条件艰苦,师资力量尤其缺乏,要靠文化成绩拼进大都市,对于这里大部分孩子来说概率很小。

校长孙晓鸣说,就拿三河镇来说,每年初中毕业后能考上县里高中的不超过20人,高中毕业能考上一本大学的不会超过10人。许多孩子在初中毕业后或是在读高中期间就辍学出去打工了。

孙晓鸣认为,教育资源的不均衡是客观存在的,也是短时间内无法彻底解决的问题。“为了让孩子们到更好的学校读书,特长兴许是一条出路。”

于是,在2013年,三河小学开始发展足球特长教育,让擅长足球的孩子能通过特长进城读书。

孙晓鸣说,发展足球特长教育不是凭空想象拍脑袋就决定的,在让孩子们拥有什么样的特长这个问题上,学校考察了很长一段时间。

音乐美术首先被排除了,原因是根本没有师资支持,而这正是城里孩子的强项,山里娃怎么拼也拼不过。排球篮球也接着被排除了,因为山里孩子们的身高和城里孩子同样没法比。最后考虑的特长项目是足球,因为生长在大山,孩子们的奔跑速度、耐力都比城里孩子有优势。于是,三河小学用向体育局争取到的体育器材费用,购买了1000个足球,给孩子们一人一个踢着玩儿。

足球这个新鲜玩意儿进入学校后,孩子们特别喜欢,2013年开学后,学校正式建立女子、男子足球校队,每个班还组建了男女足球队。那时候学校还没有足球场,为了踢足球,学校把四个篮球场分拆移位,为学生们留出了水泥足球场地。没有老师,拥有薄弱足球基础,当了十几年语文老师的马柏林让出语文教师职位,转型当了足球教练。

足球成为进城里学校的“敲门砖”

在足球队里,田径苗子马庆铃很快被认为很有天赋。在练习了两个月后,孙晓鸣就把她送到另一所条件好些的小学代训两个月,希望她能被城里的学校选中。

果然,在一场比赛中,重庆37中看中了马庆铃。这一消息传回三河小学后,学校炸开了锅,学生和老师们内心很振奋,因为如果不是踢足球被选进城里的学校,以马庆铃的文化成绩,可能初中顺利毕业都有困难,更别说后来成为国家一级运动员了。

2013年踢了个全县倒数第一的成绩后,2014年,三河小学开始实行内外结合发展足球,让队员走出去多锻炼、多见识的同时,学校还请了志愿者教练到校,既教学生又教老师。每天放学后和每周六,学校足球场上都有孩子和老师训练的身影。

2015年,在重庆校园足球联赛中,三河小学女子足球队一路过关斩将,从海选中踢进了石柱县级赛,从县里踢进了片区,从片区踢进了重庆市总决赛,并在市级总决赛中夺得总冠军。这一次参加比赛的9名六年级学生全部被重庆市37中和西南大学附属中学免择校费提前录取。

在3月25日夺得冠军的这支队伍中,2017年即将毕业的有8名学生,其中5名已被重庆市区的广益中学以补助生活费的优厚条件录取,余下的3名学生的去向也正在商谈中。

别的学校都在努力寻找和留住人才,但三河小学却有着一个心照不宣的约定,就是把优秀的孩子想方设法送出去。

“我始终觉得,他们是从我们学校走出去的,把他们送出去接受更好的教育。将来他们成才了,是国家的人才,是重庆市的人才,也是我们石柱的人才。”孙晓鸣说,虽然很舍不得,但孩子们的一生不能耽误。

踢足球从“没得耍事”到全力支持

在最初发展足球特长时,对于孩子踢足球这件事,三河小学许多家长都是反对的。这项运动被家长们看作“没得耍事”(不务正业)。孙晓鸣说,他能理解这样的反对,因为家长们不了解国家教育体系,不知道该送他们到哪里去上学,学校60%的学生家长外出务工,他们除了让孩子每天加油背书以外,没有任何教育办法。

然而,父母们的爱都是相同的,即使是山区的父母,在家庭条件较差的情况下,也不愿孩子在“起跑线”上输得太远。在学校学生被主城学校竞相录取后,三河小学的足球教育得到了家长们的支持。不少邻镇的家长还带着孩子到学校,希望能够在学校读书,踢足球。

13岁的陈宇婷因为足球踢得好,3年前便被重庆马王场小学邀请进入主城读书,为了照顾女儿,42岁的妈妈马思容也离开了家到重庆打工。说起女儿踢足球,马思容说,她和丈夫这辈子就是过得再苦,也要把这个小女儿供养出来。

马思容说,当年为了生计,在女儿才7个月时,她就和丈夫外出务工了,几年里孩子都是姑姑带大的,作为父母他们很愧疚。

马思容还记得,女儿刚开始踢球时没有球衣、球鞋,回来全身都是泥,问她在做什么,女儿镇定又严肃地问她:“妈妈,我在学踢足球,我想去城里读书,你支不支持我?”听着女儿这么说,没上过学的马思容觉得,这辈子就是砸锅卖铁也要供孩子读书。“就算娃娃踢球踢不出来,城里的教学条件也要好一些,孩子有更多的选择。”

三河小学大队辅导员邓皓月说,这些年里,因为有了足球,三河小学的学生不再孤独,也不再像以前一样不敢争先,一走上足球赛场,他们就是主角。现在每次出征市级比赛,学校还会举办一场隆重的出征仪式,队员们的家长或临时监护人都会参加,全校学生会给队员们加油,让他们有荣誉感。

踢进城和爸妈生活在一起

“去城里读书。”当问起她们为什么要踢足球时,孩子们几乎异口同声地回答。当记者问起想去城里的原因时,有的说因为没见过城里的样子,有的想去坐地铁,有的因为父母在城里打工,想要和他们生活在一起,他们的梦想和理由简单而又稚嫩。

孙晓鸣说,如果不走出去读书,当地孩子在接受完九年义务教育后,不外乎有两种出路,文化成绩好的,继续读高中去考大学,这部分人很少,文化成绩不好的就直接外出打工,有的在很小的年纪就结了婚。

一旦上场打比赛,三河小学的队员们都拼抢得很猛。尤其是市级决赛,因为可能有主城的学校来选拔队员。其实孩子们心里都明白,对于文化成绩不拔尖的他们来说,只有去城里读书,才能够给他们更多的选择,而进主城读书,在球场上拼是他们有能力做出的唯一的选择。

12岁的冉玉凤已经被广益中学以补贴生活费的优厚条件提前录取,目前入读南坪实验小学,毕业后将直接进入中学。对于进城读书,冉玉凤感觉真是好极了。“这里不用花生活费,还能在城里上学,这是我以前想也想不到的。”

11岁的张婕进城的愿望几乎都写在了脸上。因为爸妈去重庆打工后,她和爷爷住在老家。“哥哥和爸爸妈妈都在重庆,我如果去了主城读书,就能和他们在一起了。”张婕说。张婕是爸妈的幺女,刚开始踢球时,父母特别怕她受伤,但她说她不怕,受得住。才踢球一年的她已经在速度和技能上都表现得不错了,她希望明年毕业前,能有主城的学校录取她。

每去主城一趟,孙晓鸣一定要去学生们读的那几个中学走走,每个学校每年约两次。“不为别的,就为去看看他们有没有重视我们的娃娃,文化成绩有没有让他们跟上。他们不可能个个都成为国家级的运动员,但是希望他们将来能成为各项能力优秀的大学生。”孙晓鸣说。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