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前泉州小孩吃米饭的场景
东西塔下成片的瓦房
百年前古城的社会生活场景
你能用闽南语读懂上面的地名吗?
书的封面
闽南网5月13日讯一个英国传教女孩,100多年前在日记中写下:FO-KIEN、AMOY、CHIN-CHEW-FOO、Chio-sai、Siong-see……这些既不像英语,也不像是拼音的词语,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这是闽南语翻译成英文的地名。”昨天下午,石狮博物馆馆长李国宏,拿着一本全英文版本日记《THE CITY OF SPRINGS》(译《泉州》或《泉城》或《泉水之城》)揭秘:福建,厦门、泉州府、石狮,祥芝……这本书是英国传教女孩安妮·邓肯1902年写的泉州游记。因有研究价值,石狮博物馆从泉州一收藏爱好者中,将其征集到馆里。
百年前的泉州古城生活是怎样的?这位英国传教士眼中的泉州又是什么样子的呢?即日起,本报记忆系列,推出《古城记忆·百年前的泉州》,针对这本游记,我们联合石狮市博物馆征集翻译志愿者们,一起寻找书中的古城记忆。如果你有兴趣,有两种报名方式:拨打海都热线通95060,或发微信给“花巷”公众号。
当然,除了安妮笔下的游记,您家里是否也有古城泉州的珍贵照片或书籍,如果有,欢迎一起拿出分享,让我们共同记录更丰富更多角度的古城记忆。
百年前英文游记 再现古城风土人情
铜版纸书、线装本、红皮封面,昨天下午在石狮博物馆见到的这本书,出版于1902年,至今仍保存完好。全书有一百来页,图文并茂,还配有漫画插图和手绘地图。封面上手绘的黑色七层塔分外吸引人,画的是哪里,你知道吗?
书里还有很多珍贵的照片,可以看到当时开元寺的大雄宝殿,有威武矗立着的东西塔,有西街绵绵不绝的瓦房屋顶,有密集出海的帆船,还有当时的人们的生活近照。
“这是1899年英国女孩安妮·邓肯,随传教士们到达泉州传教写的故事,里面详细地记录了清末泉州的风土人情、社会生活,现在来看也算是一本旅游日记了。”石狮市博物馆馆长李国宏,展示书中一张手绘的地图,上面的地名全是英文字母,不像英语也不像是拼音,FO-KIEN、AMOY、CHIN-CHEW-FOO、Chio-sai、Siong-see……“这地图是福建区域的地图,其实就是把当时各地的地名用闽南语口译成英文”。
环城高墙设四门 南门进城需收税
书的卷首语是爱丁堡的A.H.F.Barour写的:“中国南部的泉州城,位于距厦门港不远的内陆地区,与台湾岛的北部相对。它与爱丁堡差不多大小。如果中国人的精神活动可以被如此描述的话,它与爱丁堡一样,也将自己奉献给了学术事业。在这里通过第二次考试的学生继续前往北京开始他们的第三次考试。通过了第三次开始,他们就可以在政府中求得一职,成为一个成功的人。在孔庙中有一个大厅,挂着皇帝御赐予杰出的泉州人的匾额,这些匾额是这个城市的骄傲。”
卷首语还提及,文章中有关于城市基督教成长的故事,这充分说明了泉州当年多元文化融合的遗存。
根据部分已翻译的章节提到,当时,安妮花4天从厦门乘船自安海上岸,坐轿从陆路到泉州城,“环城筑高墙设东西南北四门,四门分别通东街、西街、南街、北街,街道狭窄”、“货物从晋江经南门外进城需收税,当时城门晚上九点关闭”。
妇女儿童的照片 文史资料里很少见
“这本书是对泉州清末时期的近距离接触,对许多生活场景进行了详细的描述,而清末这段时间泉州的文史资料恰恰偏少,且大都是概括性的描述,对于生活细节描写偏少,所以这本书对当时社会人文信息的了解很有帮助,不仅如此,它还从外国人的视角去观察泉州的人文生活,角度上更接近底层,如照片中的妇女儿童,这些在我们的文史资料里都很少见的。”
李国宏认为,书中还反映了当时泉州的社会结构、城市建设以及教育,“比如它讲述了当时的科举制度和社会制度,可以通过了解这些来了解中国当时的社会状况。”
书中还引述了宋元时期欧洲人到泉州的事情,这说明文化交流的重要性。最后,里面照片都很珍贵,很值得去研究。如,书中照片帆船林立,虽然当时泉州已不如以往那么繁华,但依然可以看出泉州海上力量强大。
李国宏说,在志愿者们前期翻译的基础上,还将邀请厦门大学的专家对这本书进行审编。随着这本书的解读,更多读者感兴趣的内容,本报将逐一呈现。
(海都记者 林永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