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福建妇联新闻 > 专题 > 正文
无心插柳柳成荫
——张书岩一家人做善事做成一个博物馆
www.fjsen.com 2014-09-23 15:13:07   来源:福建妇联新闻网    我来说两句

2009年8月,张书岩年满60岁退休,在一家人的支持下回到漈头村,担任一名普普通通的志愿者。这一干竟然干出了一番轰轰烈烈的爱心事业,而名扬21个国家地区。

自费为古村美容--坚持不懈

漈头村原有4000多人,现全村不到千人。许多古民居没人住成了危房,卫生极差。张书岩决定从村道卫生入手振兴古村。他带头打扫村道,自费买来300多把扫帚分发给村民。受他感染,村民们养成了清理“门前雪”的习惯。由于村大人少,村道卫生还是不尽如人意。他与家人商量后,决定从每月的退休金中取出800元,聘请两位村民协助打扫。一位老大爷是“五保户”,另一位是年仅28岁无法从事重体力劳动的尿毒症患者。这一义举坚持四年多来,清洁了村道卫生,解决了这一老一少的生活问题。

光整洁还不够,还要绿化。张书岩和弟弟张书报购进珍贵的红豆杉苗进行培育。经5年的努力,培育出一万多株红豆杉,他将一部分用于村道绿化,另一部分用于公益事业。2012至2014年三年植树节,一家人总共赠送给屏南一中等全县中小学,县医院等单位700多株苗龄4年的红豆杉,价值7万多元。

担任义务投递员--持之以恒

漈头村距县城5公里,邮件投递由临时工进行不定期服务。为方便群众,张书岩主动承担起义务投递邮件工作。起初,乡亲们见到张书岩背着“绿色邮袋”登门投递,立即就伸手掏钱,听到张书岩“免费服务”的回答后,无不拍手叫好。在村民的赞誉声中,他的妻子周淑德老师和两个儿媳妇,都先后参与了“绿色邮袋”接力工作,成了他的接班人。

大洋彼岸献爱心--首相接见

张书岩有四个堂弟定居马来西亚,1994年2月4日,夫妻俩前往探亲。期间,被当地浓厚的重教氛围所感动,当即为波德申综合中学和丹那美拉C新村华文小学各捐助马币一百元、人民币一百元。《南洋商报》大篇幅报道了张书岩这位中国游客的爱心事迹。此后,张书岩夫妇每次到马来西亚探亲,必定要为当地献上一份爱心。1997年2月5日,他为马来西亚“马华爱心洗肾中心”捐献马币202零吉,成为唯一为该机构捐款的国外游客,受到马来西亚首相马哈蒂尔的接见。自1994年首次到西马探亲至今,张书岩一共往大马探亲9次,共捐献给当地善款马币1623零吉,人民币200元。先后9次被马来西亚《光明日报》、《中国报》、《星州日报》和《南洋商报》等大篇幅图文报道。


创办公益博物馆--名扬四海

漈头古村为屏南“四大书乡”之首,文化底蕴深厚,文物古迹远近闻名。但村里文物古迹受到严重破坏。为保护、抢救村里的古(文)物,张书岩开始搜集被人遗弃的农耕工具,请师傅修复后,设一个“耕读文化小展室”进行展示,意在唤醒村民的保护意识,同时想在文化层面为屏南旅游业添砖加瓦。他通过借、租、赠、买、寄等方式搜集古(文)物。这些工作都需要大笔的经费投入,他的工资不够花,妻子二话不说,把工资卡交给了他,还不够,两个儿子的夫妇俩也倾其所有鼎力相助。举办公益博物馆是项无底洞的工作,经费还是不够,他就把县城的房子抵押贷款……在全家人的共同齐心协力下,博物馆终于维持至今。

如今,已经在十二座清代古民居内设历史文物博览馆和清风正气史鉴馆等10个展馆,展区面积3000多平方米,馆藏历代古(文)物一万余件。已初步打造出“十展馆,三基地,三长廊”的展览规模,被中外游客、专家学者誉为“民间故宫”。

五年来,一共有21个国家及港澳台地区游客免费参观了屏南耕读文化博物馆,总接待游客量近20万多人(次)。为保护抢救古(文)物,弘扬华夏耕读文化做出了突出贡献。《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纪检监察报》、加拿大《星星生活周刊》、《日本新华侨报》、《香港晨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美国ICN电视台、台湾电视台、人民网、新华网、日本新华侨报网、澳门日报网等70多家国内外报刊杂志、电视台和网络媒体进行了专题报道。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