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组织:帮助“小候鸟”融入社会
目前,大多数的“小候鸟”仍处于监管真空状态。随之而来的心理健康、安全等隐忧,时刻威胁着“小候鸟”,也牵动着全社会的心。
7月底,由福州团市委和福州新闻110联合主办,12355青少年服务台和台江区鲲鹏青少年服务中心承办,以“城市‘小候鸟’,福州欢迎你”为主题的暑期夏令营活动拉开帷幕。
12355青少年服务台的社工郑翔进介绍:“每年我们都举办‘关爱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公益活动,今年特别瞄准‘小候鸟’这个特殊群体,带领他们走出‘空巢’。”
在游览三坊七巷的过程中,“小候鸟”王文慧告诉记者:“和这么多朋友一起玩,我觉得不那么孤单了。”
然而,3天的活动之后,这些“小候鸟”必须重新面对现实,继续散落在城市边缘。
台江区鲲鹏青少年服务中心社工黄慧君说:“与长期在榕的外来务工子女不同,‘小候鸟’是短期流动人口。他们进城时间短,难以形成归属感。而且社会工作注重延续性,短时间内难解决根本问题,只能通过公益活动,帮他们更快融入城市生活。”
专家:多方合力建立长期帮扶体系
“小候鸟”需要的不仅是容身之所,更是安稳温暖的“巢”。“筑巢”的根本,是建立一个长期、健全的帮扶体系。
厦门大学社会工作专业张洋勇老师指出,“小候鸟”现象的出现是城市化进程中,城乡二元社会体系差异和教育保障体系不公平,以及社会福利跟进不及时所致。在“小候鸟”迁徙进程中,要让他们安全到达,快乐住下,并幸福离开。
张洋勇认为,“小候鸟”可能遇到4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迁徙期融入问题。面对不一样的环境,是否能融入新的生活方式、节奏中去。二是迁徙期的学习、生活、娱乐问题。父母可能因忙碌无暇顾及,不能从根本上回应“小候鸟”的真实需要。三是迁徙期安全问题。“小候鸟” 大多居住在城乡接合部或者“城中村”,这些地方的治安和社会配套设施不太完善。四是返迁徙期的融入问题。随着从城市再回到农村,会出现学习、生活、娱乐等方面的重新熟悉、适应问题。
要解决上述问题,仍需多方合力。张洋勇指出,作为家长,要多陪伴孩子,带孩子熟悉城市生活的环境,言传身教告知注意事项,同时给孩子布置一些趣味性、易完成的任务,让孩子们有事情可做,切忌因愧疚一味地从物质上来“打发”孩子;作为社区组织、公益组织以及企业,可多开展社区活动,组织青少年活动和职工子女活动,让“小候鸟”有更多学习或娱乐伙伴;要彻底解除“二次留守”困境,社会不同组织和部门,需有针对性地开展服务,回应“小候鸟”的需求,从而摸索、建立长期帮扶体系。
- 2012-07-27“警花服务队”关爱暑期“小候鸟”
- 2012-07-26泉州:“警花服务队”关爱“小候鸟”
- 2012-07-19“小候鸟”在二次留守
- 2012-07-12关爱“候鸟儿童” 福州迎来“迁徙小候鸟”
- 2012-05-29“小候鸟”的“六一”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