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家有三把“刷子”
一个优秀书法家要有三把“刷子”:学问、法度、情感。
由于历史原因造成的文化断层,当今“书家”大多只会抄录唐诗宋词。“一个书家应该有一定的文学素养,了解书法历史,否则只会抄录他人的作品,即使字写得再好,也只是个字匠。而书法是很讲究传承的艺术,碑帖临摹几乎是书家的终身作业,古人的法度忘了,你就成了无根浮萍,无源之水,行内叫‘野狐禅’。所谓的‘野狐禅’,就是下笔无由,也就是笔法、线条、章法没有历史来源,没有家派出处……”
的确,历代存世的书札翰墨,哪怕只是一纸便笺,也承载当时的历史文化以及作者的艺术修养、生活情趣。临帖之前,只有读懂其中的内容,才能与古人有神交的快意,从而得到艺术的滋养。
书法是肌肉,而文化、情感才是血液,没有血液的滋养和补充,自然“枯树难成林”。
欣赏晓明老师的书法,有一种欣赏她本人之外的惊喜和发现:她本人纤弱清雅美丽,而她的书法却刚劲激越、神采奕奕甚至是超凡脱俗。
非常欣赏她的长篇行草书《木兰辞》,全文300多字,一气呵成,无一笔扭捏作态、犹豫迟疑,结字或平正或险绝,开合有度,字字意别,自始至终如行云流水,仿佛信手挥洒,而二王(王羲之、王献之父子)之风、米芾之神韵历历在目。
对于她为我们晚会量身定制的“积爱成福”,我更是喜欢有加。在那气势磅礴而又婉转清丽的四个大字里,我仿佛看到晓明老师:十年如一日耕耘在“北京书法家协会”这块田地,为广大书家和书法爱好者服务,努力在书法培训上探索出一条新路。正如她2005年的自作诗,“默默耕耘二十年,挥汗作雨灌艺园;辛劳岂为名和利,但求书坛百花艳。”
在谈到书法对自己人生的影响时,晓明老师说,米芾的《苕溪诗》、《蜀素帖》以及王羲之的《兰亭序》都对自己有深远的影响。
“书法可以让人更爱国、奋发、向上。因为碑帖内容励志的很多,耳濡目染你自然就活在一种比较高的精神境界上。”
晓明老师坦言自己最受刺激的一件事情是: 1989年,日本女书法家代表团来京访问,现场笔会我们竟然找不到一个可以现场“比武”的女书法家。当时作为北京市书法家协会的工作人员,晓明老师感觉到自己任重而道远。
在随后的几年,她每年都组织女书法家创作研讨会,请著名书法名家到会直接给女书法家的书法提意见,这样七八年之后终于建立起了一支女书法家队伍。
很难想象,在书法艺术上造诣颇深的晓明老师,最早是做金属切削和机械制造专业的。由于天资聪颖、好学敬业,曾经在该领域取得骄人成绩,当年新闻媒体曾多次给予报道。精密的行业属性,严谨的工作作风,无疑对她日后从事的书法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晓明老师不喜浮华,素心若雪,所以她倾心于以黑和白为主色调的书法艺术是她的天性。
到如今,她还是每天晚上沏一杯清茶研墨挥毫。就连出差都带着“文房四宝”,晚上不参加娱乐活动,而是选择与古人“神交”。
晓明老师说自己是一个“胸无大志”的人,但是我分明看到一个追求艺术最高境界且内心有大爱的美丽女人。
也许她的自创诗就是她人生的写照:“世事如棋让一着,不为亏我;心田似海纳百川,方见容人。”(文/摄 本报记者 胡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