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福建妇联新闻> 女性风采 > 正文
印尼归侨老人李玉秀:一边走走一边看
www.fjsen.com 2012-01-16 10:23   来源:中国新闻网    我来说两句

就算是这样,我们也有留下来的理由,但父亲坚持要回国。

外婆不同意我们回来,她的理由很简单,因为当年她们就是因为家乡贫穷才千里迢迢地来到印尼,而现在的中国正遇到经济困难,此时回去肯定会吃尽苦头。

泪流满面的外婆说,我都这把年纪了,你们这一走,我们就再见不到面了。

的确,这事被外婆说中了。在我们回国几年后,外婆就离开了人世。但她还在在世时,就托舅舅经常寄信寄钱,她似乎真的知道我们很需要她的帮助。

然而,作为一个家庭的男人,带着全家11口人回国,因为收入极少,家境拮据,不得不依靠海外亲人帮助,父亲的心一定不好受,所以他一直想多为这个家做些什么。

当年的父亲,在印尼开牙店,每天生意都还很好。回国后,农场安排他在生产队种田,每月的工资大约只有20多元,加上母亲在妇女队的收入,全家就只有30多元钱。后来,父亲把值钱的东西变卖,不仅有手表,连装东西的藤篮也卖了,幸好,我们也慢慢地适应了当时的生活,慢慢地也觉得这些苦算不了什么,和别人比,我们还有许多好的一面,至少作为农场的职工,有国家的粮食和副食品供应。

农场的医院知道父亲是个牙医,就让他到医院来,每月的工资也多了一些。但到了“文化大革命”时,农场一片混乱,父亲被医院赶出去,又回到了生产队种田。

那时,我已经懂事了,看着父亲的背影,心里就感到苦苦的,总想为父亲做些什么。

听别人说,用高粱酒煮鸡蛋能让劳动的人恢复体力,于是我回家为父亲做了这道菜,没想到,父亲吃了我的菜后,就像中毒一样地大口呕吐,情景让全家人吓坏了。原来,父亲对酒精过敏,所以一直以来,他是滴酒不沾,可这事连母亲都不懂,所以也难怪我们这些孩子了。不过,因为这事,到现在我还感到愧疚。

一次,舅妈回国看我们,看到我们的生活现状后,就劝父亲离开国内,一切的手续由她们来办,此时,一贯倔强的父亲没有表示反对,一年多后,父亲就带着母亲和所有的弟弟移居到了香港,之后,妹妹们也举家到了香港,国内就剩下了我一个。

最终父亲离开国内,似乎是向命运低头,但我知道,他内心还有所不甘,因为在那个年代,很多归侨都坦言后悔的时候,父亲就从来没说过类似的话,他不想用后悔来回避自己的责任,但又无法改变眼前的现实。

父亲虽然离开了国内,但这个情结依旧埋藏在心里。

到了改革开放,中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全世界都把目光集中到了中国,这让父亲感到高兴,他能做的就是经常回来看看,用他亲眼看到的东西来告慰过去的遗憾,解开心中的纠结,抚平以往的创伤。

来到我居住的城市福州,父亲爱在街上走走,爱到公园里散步,爱看电视里的新闻,爱翻阅每天的报纸,他总能从中看到他喜欢的东西,而且每件事都能有一番感受。

他经常说,现在的中国人很幸福,中国人可以抬头挺胸了。

有时,我会去想,父亲为什么爱说这些话?

后来,我似乎体会到他的感受。也许父亲这辈子经历了很多,但作为海外华侨,最大的愿望就是自己的祖国能繁荣富强。

虽然他曾经激情过,但为了人口众多的家庭,不得不离开。但不管怎样,在他耄耋之年能看到自己的祖国繁荣发展,他是幸福的。

的确,现在的父亲每天都神采奕奕,很多人都不相信,经常到处走动的父亲,已经是90多岁的老人,听到这话,我总是特别高兴。

作为大女儿的我,可能比弟弟妹妹们更了解父亲,也对父亲有更多的感情,特别每次看到父亲的身影,就能想起小时候和父亲在一起的日子,想起他带我们开车出游,带我们到沙拉笛加公园的草地玩,带我们看电影,带我们到书店买书。最喜欢的是,父亲带我们一边走走一边看。

2000年,我已经是退休的老人了,但这年,父亲又带着我和大弟弟一起回到了印尼的沙拉笛加,那是我出生的城市。

大街还是那条,老房子依然矗立在路边,路上的行人不多也不少,只是我们在这里的生活不在了,以往年幼的孩子,现在成了老人,以往的父亲,已经有了曾孙。

我们3人没有走到老房子的跟前,只是站在马路的对面,隔街凝视着它。

谁也没有说话,但每个人的心里都在默默地说着些什么。虽然彼此骨肉相连,都来自这座房屋,但经历有所不同,感情和感觉也不尽相同。

父亲安详地看着老房子,我相信他有比我们多的感受,毕竟这房子是他买的,这个家是他建的,也是他带着我们离开这里的,时隔几十年后,他又回到这里,他要告诉老房子的话一定比我们多,感情比我们深。

……

世间什么都在变,但有的却很难改变,父亲虽然已经是一把年纪,但他那颗心没有改变,因为现在他到了别无所求的年纪,最大的愿望就是看到自己的祖国能更繁荣、更富强。

这也许是像父亲这代人最大的愿望,像父亲这样华侨的愿望。

李玉秀,女,印尼归侨,现年69岁,退休前任职于工商银行福建省分行。(李玉秀/口述 林小宇/撰文)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