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岁的高龄,一说起干活,她的眼中就透露出兴奋的色彩,包饺子、洗小件衣服、缝缝补补,干得有模有样;今年夏天,她摔伤了腰,医生断言她站不起来了,可她稍能活动,就扶着轮椅在操场上转,一转就是十几圈,一个多月下来,硬是推开了轮椅,自己走着回了家……她就是矿区的梁秀英老人,由于含辛负重、自立自强的经历和勤劳、纯朴、友善的品德,还被评为2011年度矿区的“十佳好婆婆”。
敬老的楷模,爱幼的榜样
梁秀英的丈夫弟兄三个,丈夫排行老大。她的公公去世得早,婆婆四十多岁守寡后,就一直跟着她们过。她婆婆说,跟着大儿子大儿媳过着舒心。
每顿吃饭,梁秀英总是拣稠的、好的捞第一碗给老人盛上;有了好吃、稀罕的食物,也总是先让老人品尝;老人的脏衣服她都抢着洗,就连老人的尿盆,每天早晨都是她去倒。遇到老人有头疼脑热身体不舒服时,梁秀英就给她做小锅饭,用省吃俭用的细粮拌白面疙瘩打鸡蛋——这在那个缺衣少食的年代可是不容易做到。老人活了89岁,去世前,在炕上躺了好几个月,身上没有一处出现褥疮,都是梁秀英和丈夫精心伺候的。
梁秀英是敬老的楷模,更是爱幼的榜样。
梁秀英养育了五男二女,现在是四世同堂。全家儿孙、女儿、外甥总共51口人。不论大人还是孩子,她的心里记挂着每个人。
每年的夏天还没过完,哪个孩子的棉衣裤没缝上,她就赶紧催促:“快给我拿来,我给孩子缝缝!”哪个大人有腰腿疼痛的毛病,她见面就嘱咐:“千万别受凉,早点儿穿厚些儿!”儿女给她的养老钱,她舍不得花,可只要看见小孙子、重孙子了,赶紧掏出钱来给买好吃的;晚辈们孝敬她的营养品和稀罕物,她自己舍不得吃,总是毫无保留地全拿出来让大家共享……
视儿媳如亲生
上世纪60年代,那是连肚皮都滚不圆的困难时期。全家老少十几口,梁秀英每顿饭都是给家里的大人、小孩用大海碗捞上满满的疙瘩饼面条饭,她自己却喝锅底剩下的稀汤;每次吃抿须时,她总是最后才吃,盛到她碗里的只有烂糟糟的面汤了。
大儿媳刚结婚那会儿,家务针线活都不怎么会做,在那个年代,做媳妇的如果不会做针线营生,是要受婆婆气的。可梁秀英从不嫌弃,而是手把手地教儿媳缝棉衣、做被褥、纳鞋底……在她的鼓励下,大儿媳的针线活儿也做得很不错了。
三儿媳50岁时得了脑血栓,瘫痪多年。当时,80多岁的梁秀英抢着承担起伺候人的责任。儿媳在炕上拉尿,梁秀英不知洗换了多少次屎尿布。梁秀英经常给三儿媳洗头、洗澡擦身、剪指甲。为了给儿媳缝尿布和小褥子,梁秀英大冬天早早就趴在缝纫机前了……“我把儿媳当自己的亲闺女,有什么受不了的?”她这样说。
和谐家庭的主心骨
梁秀英虽然没有文化,也不识字,可她的言谈话语为人处世让晚辈们都不得不佩服。她说话简练而委婉,不带脏字,语气亲热而又幽默。虽然她的一生劳苦功高,可自己从来没有表过功劳,摆过架子。无论人前人后,她不轻易谈论别人的是非,逢人只说别人的好,认自己的错,从不伤害别人。
在梁秀英的教育下,几个孩子都非常出息,家家都幸福和美。就连孙女出嫁前,都受到奶奶的教育:“等以后到了婆家,要孝敬公婆,家务活儿得主动干,别让人家说咱不懂事……”孩子们遇到不会处理的人情世故,去问她,她总能给出不错的主意。
梁秀英非常要强,自己能做的事绝对不烦劳别人。年轻时她为家庭儿女付出的比谁都多,老了也是尽力发挥余热。长年劳累使她的腰弯成了九十度,走路离不了拐杖,手指关节和胳膊也落下了风湿痛的毛病。尽管身体不方便,可她从来闲不住,总想抢着干家务活。她把自己的脏衣服藏起来,等别人走了后,偷偷拿出来洗,还经常帮着家人做饭缝衣……
“我奶奶给我五婶儿轧面条,胳膊疼得抬不起来,我说别干了,歇着吧。你猜她说什么?她说,歇着也是疼,还不如干活呢!我真是服气了!”孙媳妇感慨地说。
今年夏天,梁秀英不慎摔伤了腰,面对如此高龄的病人,医院所有医生都判为“起不来了”,可经过一个多月的治疗,加上她积极地锻炼,现在,她又能下床活动,生活能自理了。
梁秀英以她的生活态度和行动,不仅赢得了子孙后代的尊敬,更为他们树立了做人的榜样。就如老人的大儿媳王连文所说:“作为家中的大媳妇,我有责任和义务将婆婆勤劳、纯朴、友善的高贵品格继承下去,使家庭更温暖,社会更和谐。”
- 2011-12-06张淑英:大爱农妇情动乡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