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增的中间业务收入
“农行是遵循商业运作原则,根据市场情况制定的收费政策。”中国农业银行罗源县支行行长冯国玉说,“农户小额贷款和商业贷款的区别在于条件放得比较宽,利率上浮没有什么差别,都是在中国人民银行允许的范围内,根据市场需要来调节。”
冯国玉称,“银行是做生意的,亏了要自己赔,风险要自己担,农户不属于银行的优质客户,所以收费比较高。”
为何以“理财服务费”的名义额外收取?冯国玉坦言,中间业务收入指标是考核银行的硬指标,这样做是为了提高中间业务收入的比例。他说:“国内银行的贷款利息收入比例很高,而中间业务收入比例太小,上级行要求调整银行的收入结构,与国际银行业接轨。”
“这明显是弄虚作假,明明没有理财服务,却虚增了中间业务的收入。”农户们对此很不理解,“这样所谓的调整银行收入结构,除了蒙骗上级,还有什么意义呢?”
冯行长所说的“市场情况”,其实指的就是农户“贷款难”。在罗源县,农户小额贷款办理十分困难。一位客户经理对记者说,“要办农户小额贷款的人太多了,忙不过来,去年申请的还在排队。”
一名农户说,“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对于银行的乱收费,只能是敢怒不敢言。”
“惠农”还是“掠农”?
根据农行2009年出台的《农户小额贷款管理办法(试行)》,农户小额贷款旨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为广大农户提供普惠、优质、高效的金融服务。
“农业银行在服务三农的同时,作为上市公司,要考虑到风险和收益。”罗源县农行的上级行福建省分行营业部有关负责人对此认为,“给农户贷款风险比较大,所以需要比较高的收益。各地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贷款利率,只有下限,上不封顶。”
对于罗源县农行这种绑定业务收取中间业务收入的行为,农行福建省分行营业部有关人士认为,这是行业的“潜规则”。
福州大学社会学系主任甘满堂教授认为,农户“贷款难”是一个普遍难题,农行作为国有大型企业,肩负“扶助三农”的重任,理应更多承担惠农的社会责任,在贷款上对农户实行低息甚至无息贷款,真正发挥金融助农的作用。不能仅从商业利益考虑,甚至利用农户的“贷款难”,以各种名目向农户乱收费,让经济困难的农户不仅很难贷到款,而且还贷不起款。(新华社记者 沈汝发 涂洪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