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西街:见证古城千年传奇
泉州西街钟楼路口。 林熙 摄
东南网11月13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刘益清 林剑波)巍然矗立的开元寺双塔、被熙熙攘攘人流包围的钟楼、默默伫立在井亭巷深处的城心塔、宋代管理皇家子弟的南外宗正司、全国仅有的董杨联宗史迹董杨大宗祠,以及众多保留古风的闽南民居……
这些特色浓郁的建筑,集中在泉州一片最古老的街区——西街。漫步其间,你可以悠然触摸一个古城千年不变的肌理格局。
近几天,这个古老的街区,吸引了从世界各地前来表演的艺术家、文化名人和记者、摄影家。
西街,成为人们认识泉州这个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城市的一扇窗口,一张靓丽名片。莫言、余秋雨走过这里,感慨以西街为核心的泉州古城是“一座艺术的码头”(余秋雨语)、是一个令人感受“万古千秋”(莫言语)的城市。
一片深藏历史文化的街区
泉州古城又称温陵、鲤城或刺桐城,从唐朝久视元年(公元700年)开始,成为州府的驻地。
作为一座完备的城池,泉州古城有东门、南门、西门、北门、涂门、水门、新门等七座城门;护城河、外濠七条,城内河支沟(今八卦沟)等五条,形成四通八达的排水和交通系统;古城内外,大小桥梁不下百座。据统计,泉州现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700多处,其中世界级4个、国家级31个、省级96个,大都分布在泉州古城。
而位于泉州古城核心区的西街,比泉州筑城的历史更加悠久。
公元686年,即唐垂拱二年,时南安郡首富黄守恭舍桑园130亩,兴建开元寺,成为泉州古城第一座宏伟的建筑。寺成,香火缭绕,信众云集,寺前自然形成热热闹闹的街道,这就是西街。1300多年来,这条街的位置、格局、风貌,始终保持当初样子,一位外国学者到此参观后,惊讶地说:“一条古老的西街,竟见证泉州古城千年的传奇,这在世界城市发展史上,绝对称得上是一个奇迹!”
西街是古代泉州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早先聚居着最原始的泉州土著人,魏晋后,中原汉人大量南迁来泉州,西街片区汉人数量迅速超过土著人。宋元时期,泉州成为中国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起点城市,商贸发达,经济繁荣,一度出现过“涨潮声中万国商”的盛况。不少来此经商或定居的波斯、阿拉伯等海外商人,游走在古城的大街小巷上,史称“市井十洲人”。
西街不仅是泉州历史上开发最早的街区,也是现在保存最完整的片区,拥有20多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以及10多处尚未被列入文保单位的古建筑、古民居。
南宋理学家朱熹曾站在西街的开元寺里,赞叹“此地古称佛国,满街皆是圣人”;上世纪30年代,弘一法师居泉州时,亲书此联,它至今挂在开元寺的天王殿内。如今,这里到处遍布着闽南红砖古厝,红的砖墙、红的屋顶、微微翘起的燕尾脊……这些低矮的古建筑历经岁月洗礼,显得有些破旧,但背后却深藏着不为人知的故事,记载着沉甸甸的历史。
责任编辑:王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