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春纸织画创始于隋末唐初,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据《永春县志》和《陈氏族谱》记载,隋灭陈,至德陈后主叔宝(583-586)之太子“陈镜台”,携二个胞弟及宗族,引部属大批兵将,其中包括皇室的乐师、舞伎及画师等全套宫廷百工人员进入永春避难,他们发扬了纺织、造纸、竹片编织的优势,制作了大量的生活必需品,随军的宫廷画师把中国画技巧与竹编技巧结合创造出纸织画。《永春州志》卷十一记载:“纸织画,此为永春特产。其法以佳纸作字或画,乃剪为长条细缕而以纯白之条缕经纬之,然后加以彩色,与古所谓罨画及香袒笔记跫画相类”。永春纸织画是从中国画发展起来的独特的编织工艺,色彩淡雅,有“隔帘观月,雾里看花”的美感,独具艺术魅力,历经千年经久不衰。老艺人黄永源先生著有《纸织画旨趣》一书传世。
“泉州十八景”纸织画作品
永春纸织画传承人林志恩指导小学生编织纸织画
据史书载,隋末唐初,永春就有纸织画作坊,至盛唐时,已有9家专营作坊,还出现了不少称赞纸织画的诗文,当时的永春三绝:“桃陵公之书法、翘松之诗词、贵亭之纸织画”(贵亭是当时知名的纸织画作坊),延续近千年。永春纸织画早在宋代时就远销南洋各埠,成为富贵人家的柜中珍品。明人田艺蘅所撰《留青日札》一书中记载,明代奸臣严嵩被抄家的物品中就有纸织画一项。清人杨复吉《梦兰琐笔》中曾有“闽中永春州织画”的记述。
永春纸织画首先是在宣纸上作画,纸织画的绘画是从中国画当中发展出来的,但它和中国画比较,绘画用笔下墨、颜色不一样,色彩要浓,层次要分明,轮廓要突出等等。而后是裁,用特制的小刀裁成不到2mm左右的经线,另用宣纸切成同样宽度的纬线,每裁一条都要平行、一样大,要苦练裁功。再者是编织,把裁好的画放在特制的纸织机上编织,要控制力度,还要掌握气候变化,讲究经纬交织和编织技艺,把绘画与编织融为一体。最后是裱褙,裱背时要注意保护好纸织作品,否则前功尽弃。纸织画的特点是朦朦胧胧、色彩淡雅,强调光线跟景物的变化,很有立体感。近看纸痕交织,经纬分明;远观则缥缥缈缈,如有一层薄纱覆盖。古人曾用这样的诗句形容永春纸织画:“是真非真画非画,经纬既见分纵横。”
责任编辑:王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