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海燕热心公益事业,于2013年参加南安义工协会,是南安义工协会公益活动的组织者之一和骨干参与者,策划组织并亲自参与了近百次公益活动,赢得了义工组织和社会各界的赞扬和赞誉。[详细]
马俊韬的父亲是当地小有名气的乡村医生,马俊韬耳濡目染,从小跟随父亲学医,长大后回乡成了一名的乡村医生。八九十年代,山村的交通不便,村里生病需要上门就诊,马俊韬都会立即前往,不顾远近,有时候路途遥远他更要加快脚步,与时间赛跑。二十多年来,马俊韬扎根农村看病救人,不管谁家有困难,他都会伸出援助之手帮忙,从不计较个人得失。2021年11月,获评宁德“身边好人”。[详细]
为了让更多人加入到志愿服务,林阿勇创建了“国网龙岩供电公司扶贫助困队”微信群和“感恩之心”QQ群,从2011年起,他共计牵头组织志愿活动1000多场,参与人数5000余人次,涉及服务对象6000多人,贫困生350多名。[详细]
陈志强是福清市海口镇东阁村人,虽然从小就失去父亲,但他心存感恩,为人善良,乐于助人,关心爱护困难儿童和孤寡老人。虽然他生活并不富裕,但他尽己所能,长年关爱帮扶龙田镇东欧小学的30多个外来工子女,他的足迹遍及福清大街小巷、山区海岛。从2015年参加志愿服务以来,他累计志愿服务时长达1435小时。[详细]
自疫情发生以来,作为蚶岐村的一名党员志愿者,林方桂第一时间主动请缨,每天在完成环卫工作后,坚持奋战在抗疫一线。由于在服务中总是面带笑容,大伙儿称他为“笑脸叔”。2022年4月25日晚,在结束了一天的志愿者服务后,他突发脑溢血被送往医院抢救。最终,他留下了70多岁偏瘫的父亲,及体弱多病的母亲,将生命永远定格在47岁。[详细]
作为老字号的传承人,吴民祝不忘初心,谨记父亲“诚信为本、货真价实、薄利多销、服务大众”的经营理念,身体力行,用对古早味的坚守,对品质的把控,守住厦门人舌尖上的记忆,传承和弘扬厦门美食文化。[详细]
在永安市西洋镇林田村杨梅板,静卧着一座无名烈士墓,那里埋葬着5名红军战士。从1934年开始,陈毅翔一家4代人87年一直守护着这个红军无名烈士墓,成为庚续红色血脉的典范。[详细]
曾有过20余年军旅生活的莫良明失明不失志,克服种种困难,自主创业。他心明如镜,诚信做人,信守承诺,一言九鼎,为商场注入一股清流,赢得业内业外一致好评。[详细]
黄水杈是厦门市翔安区新圩镇古宅村的一位居民。怀着对烈士的感恩和崇敬,黄水杈年少时便立志要守护好烈士墓。而他也信守诺言,从少年时到古稀之年无一年停止过守墓,至今已过了60个年头。[详细]
吴朱青始终秉持“诚心守信、开拓创新”的经营理念,严格保障产品质量,用心对待每一笔订单,做到履约率100%。同时,他注重民营企业家的社会责任,在捐资助学、帮扶贫困等方面贡献自己的力量。吴朱青带领企业多次获得“全国守合同重信用企业”,被金融机构评为AAA级信用企业,企业“3A”商标也获得了福建省著名商标和宁德市知名商标称号。2022年被评为宁德“身边好人”。[详细]
入队十八年,张晓杰始终冲锋在前,累计参加灭火救援战斗5300余起,先后参加“5·12”四川汶川抗震救灾、“4·6”漳州古雷爆炸起火事故救援、“3·7”泉州欣佳酒店坍塌事故救援、跨区域增援江西抗洪救灾等多起急难险重任务。[详细]
陈月华,热爱检察事业,以满腔热情强化自身能力,完成从一名非法律专业学生到检察业务骨干的华丽转变。她隐瞒病情,在人生最后的三年时间中一边工作一边与病魔的斗争,彰显甘于奉献的高尚情操。[详细]
杨伟林放弃多次调动的机会,一直坚守在长泰区坂里乡山村里的高层小学,一“留守”便是40载。从风华正茂到两鬓染霜,他用40年的青春岁月,诉说着对山区孩子的温情,对家乡的眷念,对教育工作的赤诚。[详细]
2021年12月4日下午4时许,百胜村一旧民房突发火灾。了解现场无人员受困后,孙孝元身先士卒,带队参加救火,经过努力,火势渐渐得到控制。由于长时间奋战,孙孝元在扑救过程中,因劳累不幸摔倒,后脑撞墙。受伤后,他仍然坚守现场直到大火被扑灭。后因脑干出血经多方抢救无效,生命定格在了61岁。[详细]
自1986年接触惠安石雕开始,吴德强一心扑在惠安石雕上,36年来不断钻研打磨雕刻技艺,传承创新惠安石雕艺术,创办企业。事业有成后,他心系家乡慈善公益事业,自2008年至今,累计捐款超千万元。[详细]
翁秀菊家老幼病残、生活困难,一家6口的生活全靠她一人支撑,白天在社区做卫生,下午到饭店做传菜员,20年来栉风沐雨、吃苦耐劳,用瘦弱的肩膀撑起了家庭的一片天。邻居们都说:“翁秀菊是社区里最勤劳、最贤惠的女人”。[详细]
成才凤是一位普通质朴、心地善良的下岗职工,她16年如一日,倾心照顾生活无法自理的痴呆丈夫和年迈腿残的婆婆;自谋生计,独自含辛茹苦地将儿子抚育成人,在与亲人一路相随的岁月里,诠释不离不弃的感动,邻里街坊有口皆碑。[详细]
谈起郑寿儿,在莲花社区,没有人不竖起大拇指,对他肃然起敬。郑寿儿不离不弃,坚持悉心照顾重疾父亲和病瘫妻子34年,他的贤德孝行得到社会的赞许。[详细]
宋淑红用小小的肩膀扛起了一个家庭的梦想。父母是她最好的榜样,从小,她就耳目濡染,跟随父母一起照顾年迈的爷爷奶奶,数十年如一日,照顾姐姐的饮食起居。父母患病时,她勇敢地支撑起家庭的梦想,帮助母亲重拾希望,陪伴父亲抗击病魔。她刻苦学习,以优异成绩回报父母恩情;赴西部支教,三尺讲台播撒爱与希望;扎实工作,成长为公司核心财务骨干,曾荣获共青团赴宁研究生支教团优秀志愿者、宁夏支援基层教育先进个人、国贸控股优秀共产党员等。[详细]
蔡秋菊两个儿子一个严重脑瘫一个自闭症,婆婆车祸脑萎缩长期瘫痪在床,为了减轻丈夫和公公负担,十余年来,她坚强乐观地挑起了照看孩子和婆婆的重担,用母爱和孝心将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