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事容易,但是坚持12年做一件好事,很不容易!
南靖53岁的卢海珍,做到了!
虽然自己从小患小儿麻痹症,双腿不能行走,但是从2010年开始,卢海珍每年每月为南靖特殊教育学校的孩子们送早餐,已坚持了12年,累计送出了上万份免费早餐。
有人发现了她的善举,联系记者去采访她,她却一直躲着。一直到特教学校的校长告诉她,希望有更多像她一样的爱心人士来关心特教学校的孩子,她才松了口。
12年如一日,不辞辛苦,卢海珍坚持为特教学校的孩子送餐,她送上的不止是一颗爱心,她以自己的行为,生动地诠释了一个公民助人为乐的优良品质。
听说有一群跟自己一样的孩子 她想为他们做点什么
卢海珍,来自南靖县船场镇,因为从小患了小儿麻痹症,双腿不能行走。
2010年,在政府的关心下,卢海珍位于南靖山城镇的廉租房交房了,一位来自南靖特教学校的朋友前来道贺。交谈中她才知道南靖县也特意为残疾人设立了特殊教育学校。她萌生了想去看看的想法,到底还有多少像她一样行动不便的孩子,他们在学校都在学习什么?自己又能为他们做点什么?
第一次去特教学校,山里人好客热情的基因,让她感觉两手空空没带点什么东西给孩子们很不合适,她就带了些包子馒头和豆浆。
“当时也没有经验,就把包子馒头放在我那辆残疾人电动车的前部,豆浆就放在我身后。”在生管老师的帮助下,她看着宿舍里的每个孩子都领取了一份早餐,开心地看着他们吃。“第一次才知道,还有那么多像我一样的孩子。”
这一看便看了12年 这份坚守不止是爱
谁知这一看便看了12年。12年间,她自己省吃俭用,把省下的钱拿去买包子、豆浆给孩子们吃,坚持每个月去看一次。往返了一百多趟,累计送出一万多份早餐。卢海珍的妹妹听说了,也参与了进来,“她说她也要献爱心,做了100多份台湾饭团,不收我的钱”。
有人不理解,说卢海珍自己都是残疾人需要家人支持,何必要去做这种事,而且那些孩子有父有母,又有学校照顾,有些残疾孩子的家庭条件甚至比她都好,何苦多此一举?面对别人的不解与劝说,卢海珍说自己也曾犹豫过,但每一次带着包子、豆浆去特校看孩子们,孩子们欢呼雀跃,回来时依依不舍对她说再见,一再要求:阿姨,你还要再来哦,你还要带包子豆浆给我们吃哦!她知道她的
能力有限,每人一个包子、一杯豆浆,对于别人确实微不足道,但对于这些孩子却是一种期盼,一种温暖与关爱!就这样,12年间,她与孩子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她不仅给孩子们带来吃的、穿的,更是给孩子们带来精神食粮。卢海珍女士教会孩子们跟她一样自立自强。”南靖特殊教育学校校长陈和心说道。
自食其力开鞋店 忍不住帮助其他残疾人
现在,卢海珍经营着一家自己的按摩鞋店,维持生活。
因为疫情和丈夫动了两次大手术的缘故,她把店从漳州市区迁回了南靖山城镇。采访中,卢海珍的父亲78岁的卢木荣给女儿送材料,老父亲现在每天一早都来卢海珍的店里帮忙拖拖地板,清洗茶盘,打扫店里的卫生。中午时还负责给她带饭。老人说,自己共有4个女儿,海珍是老大,海珍丈夫做了两次大手术后,照料女儿的事情自己也担走了。女儿做好事,自己也知道,只要女儿愿意开心,自己就支持。
卢海珍说,5年前有人把她送餐的事情告诉了记者,自己知道后只好躲了起来,后来特教学校的陈校长跟她说:可以通过她的爱心故事,让更多人来关心特教学校的孩子。她才接受了采访。
“我是在电视上认识卢海珍的,难能可贵的是坚持十几年做一件好事!”南靖县委宣传部创建科的陈毅仁介绍。
卢木荣介绍,老家船场有个邻居跟海珍一样身患小儿麻痹症不能行走,有人要来帮助女儿,她经常拒绝,转介绍他们去帮助那个邻居。“海珍也经常给那个邻居钱,帮助他。”
卢海珍告诉海都记者,因为自己从小就经历了残疾的不便与艰苦,所以对弱势群体格外关注。尽管自身条件不好,但每每看到别人有难,自己还是会忍不住去帮助他们。或许这就是:因为懂得,所以慈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