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风首页 > 我评议身边好人> 活动动态
2022年第四季度“中国好人榜”福建省推荐候选人公示
http://wmf.fjsen.com 2022-10-28 14:19:56 来源:省委文明办 责任编辑:兰楚文

根据中国文明网《关于开展“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的通知》有关要求,现将我省拟推荐的2022年第四季度“中国好人榜”候选人名单及事迹进行公示。在此期间,欢迎群众来电、来信,向中共福建省委文明办反映情况。

公示时间:2022年10月28日至11月3日(5个工作日)

联系电话:0591-87891973

来电时间:公示期间上午8:00-12:00、下午14:30-17:30

来信投递:省委文明办综合处(福州市晋安区六一北路233号新闻大厦311室),邮政编码350013

省委文明办

2022年10月28日

助人为乐:4人(组)

曾兵:朴朴小哥路遇车祸 热心救人赢赞誉

曾兵,男,1985年8月出生,福州朴朴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琴亭大厦接驳点配送员。2022年6月3日16时许,在省体门口突发小车撞护栏翻车事故,配送路过的曾兵赶忙停车冲进事故现场,疏导交通并招呼路人帮忙,最终车内5名受困人员全部获救。随后事故车辆冒烟,他又迅速跑到周边商铺借灭火器灭火,并将护栏搬至不影响通行的地方后,默默返回工作岗位。他还曾参与居民楼灭火救人、普惠口罩配送项目,为市民群众真情服务。曾获评福建省五一劳动奖章、福建省最美快递小哥、福州身边好人。

配送途中 热心救人

2022年6月3日16时许,五四路省体育中心门口,一辆小车撞上路中间的护栏后翻车。曾兵恰好骑电动车送货路过,立即停车冲进事故现场,上前询问车内人员受伤情况,并帮助疏导交通,大声呼喊周边路人前来救人。他见义勇为的正能量带动了周围的群众,许多路人听到呼喊急忙赶来,齐心协力将车抬起,将车内被困的5人从破损的车窗中救出。这时,事故车辆开始冒烟,为防止意外发生,曾兵赶紧跑到周边商铺借来灭火器。随后,他和交警一起将撞坏的护栏搬至不影响通行的地方,然后默默离开。曾兵和周边路人的善举,被热心群众和公共视频记录了下来,并传到网上,不少网友留下评论为他点赞。而曾兵却说:“我没想那么多,第一反应就是救人。公司一直倡导朴朴人要努力传递正能量,我其实没有太多想法。社会上也有很多好人好事,这次好事就是大家一起做的,我只是其中的一分子。”

见义勇为 常行善举

据了解,这已经不是曾兵第一次见义勇为了。2021年1月9日,曾兵在配送过程中,发现茶园街道环北三村一居民楼着火,就奋不顾身参与灭火,之后又默默离开。现场一些市民注意到他身穿朴朴工作服,纷纷致电公司给予表扬,大家才知道了他见义勇为的事迹。此外,曾兵还有过多次助人为乐、拾金不昧的行为,曾获福建省商务厅“福建省最美快递小哥”称号及朴朴公司内部的最高荣誉“品格奖”,还是福建省“五一劳动奖章”的获得者。

平凡岗位 非凡工作

曾兵于2019年进入福州朴朴电子商务有限公司,2020年春节新冠肺炎疫情来袭,他和其他网约配送员就成为福州最忙碌的人,为“宅”在家里的市民送去急需的物资。曾兵说:“当时平均每天要送200多单,行程都在二三百公里,每天晚上收工后累得话都懒得说。但想到一天下来市民不断对我说‘谢谢’,就觉得十分欣慰。”2年多的配送工作中,曾兵为福州市94356户家庭提供过配送服务,配送总里程数超过13万公里。

(福州市委文明办 吕雅萍供稿)

王金森:民间调解员巧用“土方子”化解群众纠纷


王金森,男,1973年4月出生,阿豹民间调解室负责人。作为莆田市灵川镇首个公益性民间调解室的发起人,王金森小名“阿豹”。无论是邻里纠纷,还是家庭矛盾,只要一个电话,阿豹便会带领他的志愿者团队,上门调解。3年多来,阿豹和他的民间调解团队对接各类矛盾纠纷215件,调解成功198件,调解成功率90%以上,挽回当事人经济损失300余万元,预防和避免了8起民转刑案件和群体性恶性案件的发生。

辞“官”开店 全情投入

他种过地、经过商、当过村干部。2018年1月,他担任东进村治保主任。任职仅10个月,便收到了4面锦旗。为了扩大调解受理范围,不再局限于本村,让更多群众的矛盾化解于未然,2018年11月,阿豹毅然辞去村干部的职位,自费租店面成立公益民间调解室。为避免落人口实,他索性关了原本在当地经营的酒庄和油漆生意。“好好的‘村官’不当、生意不做,自己花钱租店面,免费帮别人调解,还要天天挨骂。”妻子骂他,有半个月没理他。面对家人的反对,他说:“年轻时经商赚了一些钱,50岁也到了回馈社会的时候了”。德不孤,必有邻。阿豹此举,得到众多志同道合者的响应,纷纷加入阿豹民间调解室。

有理有据 排忧解难

2020年8月,阿豹接到本镇1个打群架的群体性纠纷,双方剑拔弩张,随时都有再次打群架的可能。他立即紧急通知团队成员,分头赶往纠纷现场调解。由于双方均有伤者,家属情绪激动,首次调解未达成协议。他们锲而不舍,一次次奔波于双方当事人家里调解,每天往返五六趟,调解到夜里十一二点,嗓子都说冒烟了。经过1个月的努力,双方当事人最终达成协议,不再以暴制暴,涉及的民事纠纷等以法律途径解决。一起纠纷调解1个月的例子比比皆是。对于调解,阿豹民间调解室有“黄金法则”:在掌握事情的来龙去脉、准确运用法律法规的基础上,以情感人、以理服人。良言一句三冬暖。每当成功化解1起纠纷,阿豹都特别开心,因此妻子总揶揄他:“你今天这么高兴,看来又去哪里做了好事!”

乐于奉献 赢得口碑

身为民间调解员,阿豹民间调解室团队没有一分工资收入,却都乐于奉献。有时在调解中,双方因千把块钱争执不下时,阿豹还会自掏腰包,悄悄补偿一方以息事宁人。“我现在经济条件还可以,希望能为群众多做点事,也给子孙树立良好的家风。”阿豹的苦心没有白费,家人对他的调解事业,从反对转向了支持。他的儿子经常加入父亲的调解工作。爷俩齐上阵,并肩促和谐。村民口口相传,常有求助电话打来,甚至说:“阿豹,快来‘抱’一下,他们就和好了。”

(莆田市委文明办 黄晓丹 供稿)

张素芳:爱心妈妈帮助心智障碍人士融入社会

张素芳,女,汉族,1964年11月出生,现为福建省三明市沙县区智力残疾人及亲友协会副会长,圆梦特殊家庭援助中心理事长。她是一位出色的新闻工作者,也是一位智力二级残疾孩子的母亲,致力于帮助心智障碍者,让他们能走出家门、融入社会、创造价值。

推动特殊群体建立专业培训点

2017年9月,张素芳当选为福建省三明市沙县残联智力残疾人及亲友协会副会长,她利用双休日走访了20多个心智障碍者家庭,还从残联了解到,全县共有持证的心智障碍者1400多人,其中适龄劳动力达1000多人。这个庞大的数字,让她心情异常沉重。于是她写了调查报告,反映这些家庭的困境与诉求。随后,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召集心智障碍者家长召开座谈会,相关议案、提案进入县“两会”,引发各界关注。在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大龄心智障碍儿有了一个90多平方米的固定培训地点,定期接受剪纸、绘画、贴画、园艺等技能培训,以文化艺术为媒介开发潜能,培养劳动技能。

推动辅助性就业实现零的突破

2018年10月,张素芳的倡议下,7位家长共同注册了圆梦特殊家庭援助中心。这是三明市第一家、福建省第二家为智力障碍者服务的民办非营利企业。2019年夏,在县残联的指导下,她们一起为心智障碍者开发了绘画、剪纸等手工生产岗位。同年11月,她申请提前退休,全身心投入到中心工作。2020年8月,她以大龄自闭症“星宝”、智力发育迟缓的“蜗牛”为员工,注册了沙县星宝蜗牛贸易有限公司,开设公益商店,开发销售岗位,由“星宝”“蜗牛”担任售货员,销售自制工艺品,以及日用品、农副产品等。她想方设法为公益店创收,和家长们联系了民政、残联、总工会、青山纸业等企事业单位工会,得到了他们的采购支持。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残工委、文明办、总工会联合倡议各单位工会从公益店采购节日慰问品,订单金额达15万余元。从2020年7月至2022年6月,两个辅助性就业年度公益店销售额均超过30万元。

建设“暖心家园”努力回馈社会

2021年,区计生协会找到张素芳,向她推介“暖心家园”项目,该项目旨在关怀关爱计划生育特殊家庭。想到可以回馈社会帮助更多人,她欣然接受。“同是特殊家庭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她发动圆梦独生子女伤残家庭和“失独”家庭一同创建“暖心家园”。一年来,开展了多肉种植、葡萄采摘、美丽乡村观光、森林康养体验、四季养生美食交流等活动,持续以园艺疗法重塑特殊家庭人员的活力与自信,共建暖心大家庭。

(三明市委文明办 姚晓闻 供稿)

陈卫国:24年无偿献血23万毫升

陈卫国,男,50岁,中共党员,中国铁路南昌局集团有限公司漳州车务段杏林站车站值班员。在工作中,他守护每一趟列车安全正点运行;工作之余,他是一名不折不扣的“献血达人”,无偿献血24年只为给生命“加油”。截至2022年6月,他共捐献血小板137次,献血量达23万毫升,连续多次荣获国家卫生健康委、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等授予的“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称号,其中金奖8次,银奖4次。同时,陈卫国还是无偿献血志愿者服务队的骨干成员,总服务时长累计达3500小时。反映他无私奉献和志愿服务的事迹在先后中国新闻网、东南网、厦门文明网等媒体刊载。

1998年6月25日,陈卫国第一次参与无偿献血,当得知自己献出的血液是合格的,并将用于有需要的人时,一股强烈的自豪感从他心底升起,让他体会到了奉献的快乐。这次献血的经历给他留下深刻印象,自此,陈卫国与无偿献血结下了不解之缘。

近几年,陈卫国的身影经常出现在中心血站的献血大厅和献血车上,他根据自己长期以来的献血经历,在血站、献血屋、献血车言传身教,指导献血者填写健康征询表、录入体检、血液初筛等相关检查,对献血注意事项进行详细讲解。

做志愿者时,他时常遇见病患家属在献血车或献血点求助的场景,这让陈卫国触动很大。为了帮助更多人,陈卫国都会主动帮他们联系互助献血。在陈卫国的带动下,他的弟弟、妹妹、儿子、同事、朋友等也都加入到了无偿献血队伍中。

陈卫国表示,只要身体条件允许,他还会一如既往地将公益进行到底。作为厦门市无偿献血楷模,陈卫国还接受了福建省厦门市中心血站的邀请,参与了福建省厦门市无偿献血公益广告的拍摄,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向广大市民传递着“推动无偿献血,奉献社会,服务社会,助人自助”的精神。

(中国铁路南昌局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宣传部 刘榴芳 供稿)

见义勇为:2人(组)

蔡苹春:“硬核大叔”勇救两名溺水孩子

蔡苹春,男,1969年9月8日出生于颜厝镇上溪村。他从事养虾行业,技术精湛,平时经常无私与他人分享养虾技术。他为人忠厚,勤勤恳恳,乐于助人,广大群众提起他,都对他称赞不绝。2022年5月4日,他

偶然遇见两名溺水的孩子,立刻冲向冰冷的河水,勇敢将他们救出。

偶遇溺水孩子,挺身而出

2022年5月4日,蔡苹春往如平常一样去九湖林前村养虾,工作完,在回家的途中,他路过高新区九湖镇林前溪拦河坝附近,发现溪里有两名小孩,其中一个身影若隐若现,只剩头部浮在水面。眼见落水人随时有被河水吞噬的危险,危急时刻,他不顾河水冰冷刺骨,毫不犹豫跳下河水里,将落水女孩先救出,让她在岸边坐着。随即,又立马冲回河中,将另一名落水男孩也救上了岸。

“一心只想救人,没想那么多”

“当时并不害怕,一心只想救人,没想那么多。”蔡苹春说道。事后再看现场的时候,河深水急,连自己都快被淹没,他才感觉到后怕,他很庆幸自己能安全救出两名落水孩子。“虽然自己浑身冰冷,又磕到碰到,但是能够挽救两条生命,心里特别高兴,即使以后再遇到类似情况,依然会奋不顾身地挺身而出。”蔡苹春说。

蔡苹春见义勇为的事迹不仅体现了其个人舍己为人的良好品质,也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诠释了人生的最美价值,为广大群众树立了好榜样!

(漳州市委文明办 卢元仲供稿)

俞昌茂:平民英雄搏风击浪勇救人 善行义举传递榜样力量

俞昌茂,男,1963年2月10日出生,福建省平潭综合实验区澳前镇东星村村民。他12岁开始在海上捕鱼、与海结伴40余年,十分熟悉平潭海况,当地渔民都十分信任俞昌茂,称这位“渔民哥”为“海上救生员”。他不仅是一名渔民,还曾是边防一名优秀的船管员。其“闽平渔11608号”渔船曾在2011、2012年连续两年获得省海洋与渔业厅颁发的“水上抢险救助先进单位”称号。

2021年11月14日凌晨在猴研岛海域附近,遇难者的钓鱼船因主机故障无法行驶,继而被风浪打坏,导致两人双双落水。俞昌茂在接到另一位渔民的救援电话后,立即开着闽平渔运62999出去救人。当时海上风力将近九级,浪高有3米左右。期间他还帮忙向海事、边防等部门打了求救电话。凌晨一点左右,船开到猴研岛附近搜寻了十几分钟后,顺利地把两位遇难者都救上来。

俞昌茂在40多年的海上生涯中,曾不顾自身安危,多次冒着风雨出海营救他人,成为实实在在的海上“救生员”。2011年12月山东潍坊籍“金山岭”运输船在牛山岛海域发生沉船事故,俞昌茂第一时间前往现场搜救;2015年8月台轮“百合号”受强台风“苏迪罗”影响,脱锚偏离停泊点,俞昌茂与同乡渔民不顾风浪危险将12名海上船员安全营救上岸;2016年5月24日,东澳村小李(化名)父子在牛山岛海域遇见大雾,因机器故障、燃油耗尽陷入困境,俞昌茂与同乡渔民不顾风浪危险将12名海上船员安全营救上岸;2017年8月19日6时许,在澳前镇白姜锚地,新东园和安达盛运输船舶发生碰撞,导致新东园船舶沉没,13名船员落水,俞昌茂不顾大雾影响,主动出海搜救落水船员,并成功营救4名船员;2018年6月23日7时许,3名平潭澳前籍渔民驾驶一小型渔船到牛山岛附近海城进行渔业捕捞,11时许,由于风浪过大,导致该小型渔船翻船,3名船员遂落水,附近海域作业船舶因风力过大等原因,多次尝试援救并未成功,12时许,俞昌茂得知该紧急事故后,驾驶其平澳东星028渔船前往牛山岛海域营救,经过近2小时的营救,于当日15时30分许,终将3名船员成功营救,安全接回东澳码头,失事的小型渔船也顺利被俞昌茂拖回港内。

俞昌茂在生死关口一次次挽救了他人的生命,却也一次次将自己置于生死攸关的境地,但这位平凡的渔民却不曾向任何人索取过报酬。每次施救过后,俞昌茂便默默离去。“渔民哥”的正义之举,赢得了众口一致的“海上救生员”的美誉,而俞昌茂把每一次见义勇为的伟大壮举,都甘当做漫漫人生的良善积淀,为社会传达着正能量。

(平潭综合实验区文明办 施雨晴供稿)

诚实守信:2人(组)

黄水杈:七旬老人义务守墓60载 风雨无阻护忠魂

黄水杈,男,1947年7月生,是厦门市翔安区新圩镇古宅村的一位居民。怀着对烈士的感恩和崇敬,黄水杈年少时便立志要守护好烈士墓。而他也信守诺言,从少年时到古稀之年无一年停止过守墓,至今已过了60个年头。

耳濡目染 放牛郎“接棒”守墓

古宅村的村民们从小就听过这样一个故事:1949年9月18日,在古宅村稍作休整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十一军九十三师二七七团、二七八团、三七九团战士,从古宅山顶顺着十八弯道下山,准备前去解放同安县城。道路两旁,挤满了热情迎送解放军的古宅人。突然,二七九团一营的一匹战马脚下一滑,坐在马背上的一名山东籍战士和它一起掉到坡底。这位战士本就在战争中受过伤,如此一来“伤上加伤”,性命垂危。由于部队急于打仗,便拜托山脚下的一户人家——黄查某帮忙照顾并料理后事。

当日下午,这名跟着战马掉到坡底的山东籍战士牺牲了。古宅村村民含泪将他安葬在古宅村的柚柑岭上。之后,黄查某每逢清明等重要节日,都会按照当地习俗去打扫他的坟墓,以祭奠英灵。

黄水杈便是听着这个故事长大的,等到黄查某年纪大了以后,他便主动接过守墓“接力棒”,一做就是60年,风雨无阻。

信守承诺 60年来未要一分报酬

无名烈士墓在没有修建之前,杂草多,一天整理不完,年轻时黄水杈便在无名烈士墓附近自建了一座简易房子,作为守墓时的简单休息地。2018年,在他的建议下,相关部门对这座无名烈士墓进行修缮,同时将古宅村的另一座无名烈士墓迁移至此。

修缮好墓地,为了让无名烈士墓变得更“漂亮”,闲暇时黄水杈就带着锄头上山种七里香,在他的精心照料下,七里香的芬芳一直伴着长眠的无名烈士。

黄水杈60年来信守诺言、无偿守护烈士墓的事迹,不少村民都听说过;有些乡亲劝他,可以找政府要一些管养补助。黄水杈则认为,他如今生活得很好,不需要这些。

教育子孙 像对待祖坟守烈士墓

小时候,黄水杈跟随大人到烈士墓祭扫;后来,他就自己前去祭扫;现在,他又带着儿子或孙子上山扫墓。黄水杈不仅自己认真地守护烈士墓,也教育子孙要像对待自家祖坟一样守护它。

无名烈士墓旁边的路是黄水杈每日放牛羊的必经之路,他几乎每天都要去看看。清理杂草、打扫枯枝落叶,累了就靠着一棵树坐下来,与烈士们说“悄悄话”。他表示,一天不去心里觉得不踏实。

60年,对黄水杈来说,改变的是他的容颜,不变的是他对革命烈士的无限敬仰。作为一个朴实的农民,他用自己最朴素的方式告诉后人,要铭记历史、铭记英雄。

(厦门市委文明办 陈秀娟 供稿)

吴朱青:“掌舵人”以诚信引领企业不断发展


吴朱青,男,汉族,1981年5月出生,福建省霞浦某机电有限公司总经理。他始终秉持“诚心守信、开拓创新”的经营理念,严格保障产品质量,用心对待每一笔订单,做到履约率100%。同时,他注重民营企业家的社会责任,在捐资助学、帮扶贫困等方面贡献自己的力量。吴朱青带领企业多次获得“全国守合同重信用企业”,被金融机构评为AAA级信用企业,企业“3A”商标也获得了福建省著名商标和宁德市知名商标称号。2022年被评为宁德“身边好人”。

以信为本,坚守初心

吴朱青大学毕业后,回乡即全心投入制造实业,在引智合作、产品升级等多领域全方位推进革新,推动企业综合实力快速提升。在大力创新开发新型节能型电子类产品的同时,获得了多个国家专利。

工作中,吴朱青始终将“诚信、品质、服务”作为企业理念,通过规模化、制度化的运营模式,提高产品质量和研发能力,以优质的产品和真诚的服务,提升企业诚信文化,获得了上下游企业的信任。在疫情影响下,公司依然不断获得订单。

多年来,吴朱青从未有过主动违约的情况。2018年由于台风的原因,导致在温州装柜待发的货物受影响,为了避免延期交货,吴朱青亲自带队开车带包装到现场翻装产品,最终准时交货。在受疫情影响,原材料价格暴涨,产品没有任何利润甚至亏本的情况下,吴朱青宁愿亏损30万元,也依然坚持按照合同完成订单,以诚信赢得客户的尊重和合作。

另一方面,吴朱青始终坚持引导身边的人以诚信为本。2020年一位员工因为资金周转困难,无法按期偿还贷款,他了解到情况后,主动帮助员工,提前预支一大笔工资让其偿还贷款,他说:“不能让自己身边的人,因为一次无奈而失信。”就是因为吴朱青始终这样坚持以信为本,他带领的企业多次获得“全国守合同重信用企业”,被金融机构评为AAA级信用企业,企业 “3A”商标也获得了福建省著名商标和宁德市知名商标称号。

饮水思源,情系社会

在工作之余,吴朱青还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切实履行起民营企业家的社会责任。他始终践行“为企业添彩,为社会增辉”的精神使命,对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助学助残、体育公益事业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屡次为社会公益事业捐资出力。除了带头为群众创办乡镇足球协会,出资举办乡镇足球联赛,丰富群众文体生活,还长期资助学生,并于2021年捐助七万元给三沙教育促进会鼓励发展乡镇教育。疫情期间,他还积极响应党委政府号召,将部分车间转产防疫口罩,展现企业家的担当。

(宁德市委文明办 李莹 供稿)

敬业奉献:2人(组)

梁木山:独臂教师扎根山区25年育桃李

梁木山,男,1975年4月出生,中共党员,漳州市长泰区枋洋中学语文高级教师。25年来,他不以残疾为由放松懈怠,恪尽职守,忘我工作,扎根山区教育,谱写了一位教师爱岗敬业的时代先锋曲。2011-2013年,他连续三年荣获长泰县教育先进工作者称号,2014年荣获漳州市先进教育工作管理者、“长泰县优秀班主任”和“长泰县语文骨干教师”称号,2020年荣获“漳州市初中教学质量先进个人”称号。

身残志坚,扎根山区无怨无悔

1998年秋,他不幸遭遇车祸,落下终身残疾。“即使身有残疾,我一样可以教得很好。”凭借这个信念,他一瘸一拐地重新走上讲台。25年来他从没有请过假旷过课。努力终有回报,所辅导的学生在2001年全县语文中考中获得第二名。为给竞赛的学生做辅导,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他牺牲了无数的节假日。2005年担任初三年级的年段管理,他所带的年级当年的中考取得语文成绩位居全县第二,年段总成绩排名位居全县第三。

爱生如子,学习生活无微不至

25年来,他始终把“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学校大部分学生都是寄宿生,每到开学的第一天晚上,他总会来到学生宿舍,和他们沟通谈天,帮助他们解决困难。每到周末他常将学生请到家里做客,真正从生活、思想上关心他们,学生们都知道有困难就找梁老师,有心事、难事,找梁老师也能得到解决。

为了山区学生能够读上书,他走遍了全镇的自然村。有一次学生小卢两天没回学校,放学后急忙到他家去了解情况,但小卢家位于离校7公里多的大山上,由于刚下完雨路面湿滑,加上他单手骑车不便,上坡的时候连人带车一起摔倒在山路下,从山坡上滚了下来,将脚摔伤。但是第二天他依然拖着红肿的腿准时为学生们上课。学生们都深受感动,旷课小卢更是将自己的凳子送到讲台,哽咽地说:“老师我再也不旷课了,您就坐着讲课吧……”。

勇于改革,教学相长效果显著

在教学实践中,他自行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授课经验,他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认知心理,总结出一套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形成了“教法多样,重点突出,语言生动,逻辑严密”的教学风格,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他所任历届班级,语文成绩均居年段第一。他所辅导的学生,参加区市各种竞赛荣获多人多次一等奖二等奖。他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撰写了10多篇教育教学论文,并多篇教学论文在市级以上杂志发表。如:《以“兴趣、积累、创新”为主线——作文教学之我见》在《漳州市普通教育教学论文汇编》上发表;《初一语文教学反思》在《科学导报》上发表;《浅析阅读教学中的主问题设计》在《都市家教》上发表;《让多媒体技术激活语文课堂》在“三优联评”中被评为漳州市优秀论文二等奖。

二十五年如一日,他扎根乡村,把青春、激情奉献给了热爱的教师事业,把爱心、真诚献给了学生,他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最美教师”的内涵,用坚守和承诺浇灌满园桃李。

(漳州市委文明办 卢元仲 供稿)

黄全能:“城市全能美容师”为城市美容燃尽最后一丝光热

黄全能,男,1962年12月出生,中共党员,1982年8月参加工作,原厦门市环境卫生中心(市垃圾分类中心)党总支书记、主任。2022年1月10日,在检查保洁普扫工作时突发疾病离世,永远放下了他所钟爱的市容环卫事业。他40年如一日兢兢业业,恪尽职守,敬业奉献:垃圾分类工作他呕心沥血;疫情面前他逆行而上;文明创建他身先士卒;科技工作他创新攻关……曾获得全国优秀农场场长、厦门市“五一”劳动奖章、2011-2013年度厦门市劳动模范、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等荣誉。

垃圾分类持续领跑全国的“内燃机”

他坚持做好前期谋划,对垃圾分类全流程进行设计,在实践中不断破解难题。如高层住宅楼全部撤桶,优化合并投放点,推行定时定点投放;推行分类直运,解决混装混运“老大难”问题;建立暗访考评队伍;形成较为完善的分类硬件体系;推动出台《厦门经济特区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及配套政策文件,为依法推动垃圾分类工作奠定了基础。厦门连续15个季度名列住建部垃圾分类考核成绩全国第一,“厦门模式”成为了全国的标杆。

疫情防控歼灭战的“逆行者”

疫情面前,他逆行而上。2020年,他主动放弃春节和休息日,还带病坚持工作,带领厦门环卫战线迅速谋战、科学应战,确保疫情期间全市环卫行业仍正常运转,守护了市民群众的生命安全;2021年9月,厦门市同安区等区域突发本土疫情,他闻令而动,靠前指挥,组织环卫系统三批人员支援各区一线抗疫,每天仅协调工作的电话就有上百通。他冲锋在前,具体协调组织全市抗击疫情爱国卫生统一行动;积极向广大职工普及防护知识,起草环卫防疫标准规范,在全省率先向环卫工人发放《防疫知识手册》,确保一线环卫工人安全上岗。奔赴现场指导环卫企业妥善处置涉疫垃圾,稳定“军心”,推动厦门在全国率先实行废弃口罩“专桶投放、专车收运和专厂焚烧处理”模式。

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力军”

他立足文明创建工作要点难点,带领单位全员放弃双休日开展拉网式路巡,为厦门实现全国文明城市“六连冠”付出辛勤劳动和心血。他创新“以克论净”背街小巷专项考评机制;在服务保障“厦门会晤”等重大活动中,始终战斗在一线,率众创立“三个三”海漂垃圾治理机制,打造高价值“碧海银滩”,打造“中国最干净城市”。

科技工作创新攻关的 “百宝箱”

在园林行业工作期间,他获得福建省有突出贡献农业科技工作者、第四届福建青年科技奖。他还多次组织筹建历届中国世界园林博览会的“厦门园”和“闽园”建设,且全部获得主委会大奖。他主编《珍奇植物》等专业书籍,为厦门及至全省园林事业作出重要贡献。到环卫行业工作后,黄全能带领团队攻破垃圾渗滤液处理这项全国性难题,有效解决了东部固废中心原渗滤液处理不达标的问题,相关主要指标还明显优于国家标准;攻克后坑环卫基地渗滤液处理难题,此做法已成为教案。

(厦门市委文明办 陈秀娟供稿)

孝老爱亲:2人(组)

王林慧:00后女生带着瘫痪母亲求学9年 用爱撑起一片天

王林慧,女,2002年12月出生,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实习护士。当同龄孩子还在父母怀里撒娇时,她已需要面对母亲常年瘫痪在床、父亲身体欠佳长期住院的困境,早早扛起家庭重担。从初中起,她就带母离家求学。九年来,从学校宿舍、医院到出租屋,她始终如一、无怨无悔照顾母亲,事事亲为,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女儿的爱与担当。曾获国家励志奖学金,获评宁德市第三届“尊老孝亲美德少年”、宁德市第三届留守流动儿童“自强之星”、第六届宁德市道德模范、福州身边好人等。

自幼扛起家庭重担

在王林慧1岁时,母亲林细碧因类风湿关节炎失去了生活自理能力,之后瘫痪在床,属一级肢体残疾。9岁时,父亲身患疾病,丧失劳动能力,住院治疗。自王林慧记事起,都是居无定所,频繁搬家。当同龄的孩子还在父母怀里撒娇的时候,王林慧已用稚嫩的双肩扛起照顾家庭的责任,从初中起便独自带着母亲住在学校周边,一边照顾母亲一边上学。

虽然生活压力大,但王林慧没有被困难所击垮,而是乐观向上、积极进取。初中时写的作文《挫折与成功》获得了第十届全国青少年冰心文学大赛预赛一等奖。初中毕业后,她的成绩原本可以上一所不错的高中,但是为了更好地照顾父母,同时也想通过自己的专业知识减轻更多人的病痛,将小爱转化为大爱,她选择了闽东卫生学校就读护理专业。

带母求学自强不息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作为一名学生,她勤奋努力,成绩优异,在闽东卫生学校就读的三年期间,王林慧成绩始终名列前茅,连年获评奖学金并被评为“三好学生”,并于2019年通过了护士执业资格证书考试。

升入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就读大专后,王林慧便带着母亲远赴福州闽侯上学,在学校与出租屋之间来回奔波。她每天早早起床,给母亲穿衣、梳头、洗脸、刷牙、倒水喂药、买早饭。一放学,就从学校食堂打了饭,匆匆赶回家,陪母亲一起吃饭,再给她按摩,等一切收拾妥当后,才能拿出课本学习。

2021年4月母亲病情恶化,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治疗,王林慧不得不来回奔波一个多小时,往返于学校和医院间,但她却始终不觉辛苦,认为“和家人在一起还是最重要的”。

在照顾母亲的同时,王林慧也积极参加学校活动,做到孝亲、学习两不误,年年都拿奖学金。为了节省家里的开支,她还参加了学校的勤工俭学,在寒暑假期间去打工。

母女相依传递温暖

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实习期间,王林慧又带着母亲,把家搬到医院附近,一边实习一边照顾母亲。放假时,只要母亲身体状况允许,她便会推着轮椅带母亲到周边景区游玩,希望通过这些方式,缓解母亲病痛。空余时间,她还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用专业所学帮助他人,服务社会,传递温暖。

9年带母求学路漫漫,母女俩携手走过风风雨雨。生命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王林慧学会了“用爱编织梦想,用心书写未来”,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孝顺、乐观、勤奋,用自己小小的力量撑起母亲的一片天,她的坚强、乐观和懂事让人动容,新华社、人民日报等多家媒体对她的事迹进行了报道,引发大量网友点赞关注,引起广泛社会共鸣。

(宁德市委文明办 李莹 福州市委文明办 吕雅萍 供稿)

关福玲:好弟媳用爱守护智障大哥30余载

关福玲,女,1963年7月生。“兄弟睦,孝在中。”说的正是关福玲夫妇的故事。关福玲是南平市拖拉机厂退休职工,自1985年与丈夫李传利结婚后,她用一颗善良、真诚的心,尽心尽力照顾智障大哥30余载。2022年,关福玲被评为孝老爱亲类“延平身边好人”,其家庭获评南平市最美家庭。

淳朴夫妻,为爱负重三十年

李福本是关福玲丈夫的哥哥,他是个不幸的人,患有智力二级残疾,生活不能自理,至今未婚;但他又是幸运的,2016年关福玲的公公去世后,关福玲考虑到大哥李福本年事已高,生活不能自理,不能与人正常交流,独自居住不安全,便与丈夫李传利将大哥李福本接至家中照顾。对于无法自理生活的李福本,夫妻两人一直悉心照料,精心安排他的饮食起居,早晚定时嘱咐他吃药,而这般“简单”的事情已成为关福玲生命中周而复始的固定内容,并默默坚持了30余年。

寒来暑往,无微不至显温情

由于李福本与人交流有障碍,且不知天气冷暖,关福玲夫妇每天都要为其准备好每天要穿的衣服,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减,并不厌其烦地交代一应事宜:平时最好不要独自一人出门,如果出门的话一定要记得回家时间,不要在外面逗留太久......为了确保李福本的人身安全,夫妻两人有时甚至一整天陪伴在他的身边,寸步不离。在关福玲夫妇的悉心照料下,李福本按时吃药,病情得到了很好的控制,每天作息时间规律,还能偶尔到公园散步,精神状态良好,身体健康。

“我嫁给李传利时就已经选择了他的家庭,他的大哥也是我的大哥,赡养大哥是我的本分。”对这30多年的辛苦,关福玲从不抱怨,沧桑的脸庞,粗糙的双手,无不体现出关福玲为了这个家付出的艰辛与汗水。关福玲用三十年如一日的行动,谱写了一曲“孝老爱亲”的时代赞歌。

邻里和睦,默默付出赢赞誉

走进关福玲家里,屋里屋外都收拾得干干净净,十分温馨。正在客厅里看电视的李福本虽然智力存在问题,可是当别人问起弟媳关福玲的时候,他却一下子来了精神,连连点头说道:“好好好!”关福玲对待家人温和善良,对亲戚邻居也是大方仗义。不管谁家遇到点难事、谁家有了困难、谁家有了争执,她都热心尽力帮忙。心地善良、为人正直、处事公道的关福玲也赢得了邻居的尊重和信赖,大家都亲切地唤她“关大姐”。

(南平市委文明办综合科 供稿)

中共福建省委文明办主办
东南网承办
文明风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闽新备 200605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