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风7月1日讯 记者日前从省委文明办获悉,综合专家线上评审、网络投票、宣传报道等分数,经过综合评定,林方桂等13人入选2022年第二季度“福建好人榜”。
助人为乐
生命定格在抗疫一线的志愿者
林方桂,男,1975年4月出生,中共党员,宁德市蕉城区环卫处合同工、城南镇蚶岐村第六小组组长,更是防疫一线热心的党员志愿者。自疫情发生以来,作为蚶岐村的一名党员志愿者,林方桂第一时间主动请缨,每天在完成环卫工作后,坚持奋战在抗疫一线。由于在服务中总是面带笑容,大伙儿称他为“笑脸叔”。4月25日晚,在结束了一天的志愿者服务后,他突发脑溢血被送往医院抢救。最终,他留下了70多岁偏瘫的父亲,及体弱多病的母亲,将生命永远定格在47岁。
疫情防控冲锋在前
疫情发生后,为切实保障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林方桂第一时间主动请缨,被安排在蚶岐村岐头鼻村开展志愿服务。
岐头鼻村地处车里湾项目基地,外来务工人员众多。林方桂担心外来务工人员要一早去上班而没办法进行核酸,他就每天凌晨3点起床,在完成本职环卫工作后,6点再急匆匆赶往岐头鼻核酸采样点协助采样工作。他一边对外来人员进行耐心劝说,平息和疏导他们情绪,一边还要变着法子安抚那些因不愿做核酸而哭泣、吵闹的孩子,用他憨憨的笑脸与标志性“耶”的手势逗孩子们开心。虽然戴着口罩看不清他的表情,但笑意却从林方桂眼角的鱼尾纹“溢出”,和蔼可亲的性格收获了大家的支持。
中午12点核酸工作结束,稍作休息后,林方桂就前往岐头鼻防疫劝导点执勤,对入村人员进行健康码检查、体温测量、信息登记、政策宣传等,将防控措施落实到位、执行到细。
而对于居家隔离的外来务工人员,林方桂显得更加上心。每天的盒饭一到,他都是跑着去送。看在眼里的村党支部书记陈泽和问他,他就回答道:“这些外来务工人员隔离在家实属不易,必须保证他们能吃上热菜热饭。”送完盒饭后,林方桂还要在微信上询问他们,是否能吃得惯宁德的饭菜,还有什么需要帮忙的。
服务群众奉献在前
“他就像我的儿子一样。三年前,我儿子因病去世,他就常常来家里帮我买菜、送药。他和我说,有需要什么就尽管说……”蚶岐村82岁村民林软软话还没说完,已老泪纵横。
林方桂是村里出了名的“热心肠”。村里婚丧嫁娶之事,他都乐意帮忙;遇到危房需要重建的村民,他无偿帮助搬砖、扛沙、拌水泥,一人包揽重活;老人突发疾病,他就驱车送往就医,并为其垫付医疗费用……对村里人热情周到,对外来务工人员他也不例外。从帮忙打听租房信息,到房屋水电问题等,林方桂都会尽心尽力帮忙解决。
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笑脸叔”。村里项目安征迁、人口普查、房屋登记等,林方桂不辞辛苦,挨家挨户登记。在项目土地征收过程中,尽己所能在项目建设指挥部与群众之间发挥桥梁作用。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林方桂迎难而上,知难而进,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守护群众安全。心之所铭,便是长存。林方桂永远留在了春天里,只带走了“战友”们不舍的泪水与深情的追忆。(宁德市委文明办 李莹 供稿)
坚持四年帮扶贫困生的援藏老师
黄伟平,厦门一中高级教师,2017年7月响应学校号召,克服严重白癜风,远赴西藏自治区昌都市支教,先后任福建援藏教师副队长,昌都市第三高级中学(三高)教务副主任、副校长等。他热心公益,为受援校和贫困生做了许多好事实事。他的爱心行动已持续4年多。曾获厦门市教育系统“进社区进家庭”先进个人、2016-2019厦门市优秀教师、2019年7月被昌都市委、市政府授予“优秀援藏干部人才”。
素履以往,以涓滴细流汇聚大爱
在藏期间,他想方设法为贫困生谋福利。他曾先后资助拉珍、罗松、次仁、斯朗、泽仁、措姆、卓玛等贫困生。他联系初中同学潘慎,资助孤儿曲珍;为贫困生购买围裙围巾;联系校友王烨婷为班级捐书;联系厦门一中老师梁宏和马冰洁开展班级义卖筹集近1000元购买图书。他多次购买袜子、手套、牛奶、毛毯、文具等物品给贫困生。他牵线搭桥,募集各类物资,先后6次开展“爱在西藏,薪火相传”爱心活动,为贫困生发放1000多件新衣物和数百册书籍。他先后帮助三高学生解决了盖被子、喝热水、晾衣服等困难(宿舍晾衣架过高,他主动联系大学同学,购买900根晾衣竿)。他募集5万多元为学生宿舍购买8台开水器和4台净水器。他通过厦门致公党联系爱心企业美亚某某公司为三高捐赠2台笔记本电脑。联系爱心企业森某公司捐赠2台高原开水器,有效防范包虫病传播。《厦视新闻》和《厦门晚报》曾报道此事。2018年10月央视《经济半小时》以《高原上的沸腾之水》为题报道并采访他。
众擎易举,用萤烛微光点亮希望
返厦之后,他依然牵挂西藏学校发展,心系贫困生。他定期资助拉姆、卓玛等多位品学兼优贫困生;他联系赖洪徳律师、林永龙主编等,资助8位贫困生每人每月100元(其中赖律师已坚持4年,他则每月负责双方的联系和反馈);他联系“同心慈善会”帮贫困生实现“微心愿”;通过厦门民盟联系企业为学生捐教材,并在2020年寒假疫情期间为高三部分学子开网课。在藏时,向厦门一中师生倡议募得爱心款3万元,用这笔钱购买价值2.2万元的“好某某阅卷系统”,使三高老师进入网上阅卷时代,并用余款设立“厦一薪火”奖学金,资助8位贫困生。2020年6月,昌都市“藏东教育”曾以《薪火相传,情暖雪域》为题进行报道。
援藏至今,他的爱心活动已坚持4年多。由他牵线搭桥捐赠的各类爱心物资和善款,折算累计超过20万元。2018年8月,《福建日报》以《我和高原有个约定——一位援藏教师的支教印记》为题报道他的援藏工作。2018年12月,西藏自治区政协主席带队回访福建,他有幸代表援藏教师发言。(厦门市委文明办 陈秀娟 供稿)
若有召必献血的稀有血型持有者
葛贝贺,男,1991年6月出生,中共党员,中信银行福州分行一名普通员工。当他在2015年3月参加献血活动,知道自己是“熊猫血”后,就应招成为了一名随叫随到的献血志愿者。6年多的时间里,往往都是一个电话,他就会立即放下工作前去献血,甚至现场临时追加献血量也毫不犹豫,累计献血2400cc。与此同时,他还积极参加单位组织的各项志愿服务活动,用爱心温暖社会。曾入选福州市好人榜。
若有需召必应
RH阴性血型是极为稀有的血型,全国超过99%的人都为阳性,而RH阴性AB型则是稀有血型中的稀有血型。葛贝贺同志在查询到这些信息后,深知自己责任重大,他保持自己身体健康,生怕因为指标超标无法献血。
2015年至今,往往都是一个电话,葛贝贺就会立即放下手上的工作,前往血液中心献血,结束之后再返回单位继续上班,在这几年的时间里,他先后5次接受招募,共捐献4次全血和1次成分血(血小板),合计单位2400cc。其中最近的2021年7月23日,他接到招募,前往血液中心,在分离血小板的过程中,中心的医生表示该患者血小板数值仅剩5(正常人的标准在100-300),随时都有内脏大出血的可能,医生询问他,是否愿意多现1个单位的血小板时,葛贝贺同志毫不犹豫就答应了,他说:“只要能帮得上忙,能救上人,我可以!”
葛贝贺同志表示:“自己的血型虽然稀有,但自己更是一名共产党员,如果有人需要,我都会毫不犹豫第一时间听声而出。每当收到自己的血液合格,即将被使用的时候,都会松一口气,觉得自己算是帮上忙了。”简单的话语,却饱含着心系群众、无私奉献的社会责任和担当。葛贝贺同志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党员精神,积极投身献血志愿活动,奉献自己的热血,共同守护彼此生命。
坚持志愿服务不停步
葛贝贺先后参加了中信银行福州分行组织的多项志愿者活动。为助力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先后4次参加“文明交通劝导志愿活动”,以实际行动倡导文明出行,营造安全、文明、有序的道路交通环境。在近期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复杂时,中信银行福州分行组织全体员工开展核酸检测,葛贝贺同志“疫”无反顾参加了全部3次核酸检测现场志愿活动。为加强公众金融知识宣传教育,提升社会公众金融素养,有效防范金融风险,营造清朗金融网络环境,葛贝贺同志多次参加分行组织的金融知识进万家活动,前往偏远乡村,针对村民的防范意识普遍不高、稍不留意就可能掉入诈骗陷阱的情况,他通过自身丰富的一线工作经验,结合真实案例讲解防范非法集资、防范电信诈骗、个人信息保护等相关金融知识。(福州市委文明办 叶洁 供稿)
倾情守护“孤岛”村民的乡村医生
肖锦璋,男,1972年1月出生,泉州市泉港区南埔镇惠屿村卫生所医师。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肖锦璋的父亲肖顺真作为村里唯一的“赤脚医生”,年事已高,已无法承担高负荷工作,又遇村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异常严峻时刻,肖锦璋得知这一情况后,决定关掉泉港区后龙镇栖霞社区的诊所,放弃丰厚的收入,回到生于斯长于斯的岛屿接力成为“孤岛”乡医,守护村民们的健康。曾获评福建省“最美医师”称号。
“老人岛”上的生命守护者
2003年以前,惠屿村既未通水也未通电,且交通不便、信息闭塞,船是惠屿岛与外界联系的唯一交通工具。岛上的年轻人和小孩多在外工作、读书,常住人口只有200多人,岛上生育率连续11年“零增长”,一度成为真正的“老人岛”。肖锦璋出生在惠屿岛,从小在岛上长大。父亲是村里唯一的“赤脚医生”,打从记事起,他就亲眼目睹了村民有病常常硬扛着,小病拖成大病,这让他从小在心中种下了一颗学医救人的种子,并且在父亲的影响下,肖锦璋也走上了从医之路。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肖锦璋知道他必须扛起守护岛上村民健康责任,他毅然决然关掉栖霞原有的诊所,回到村里传承父亲的志愿,守护起村民们的健康。肖锦璋全力投入疫情防控工作,凌晨3点一人对惠屿村相关采集区域做消杀,平日也组织了人员对全村村巷小道进行消杀。天气炎热的时候,他每次都给排队等待核酸检测的村民煮板蓝根,防止村民中暑;疫情过后,他挨家挨户去分发宣传手册,讲解防疫卫生知识,引导村民做好预防工作。
一医守一岛,一箱伴一医
2021年7月一个的夜晚,“铃铃铃…”刺耳的铃声打破了这个平静的夜晚。林天(化名)家人打来电话,说家里老人突发高烧不退,情况紧急。肖锦璋二话不说提起药箱就往老人家赶去,后来经过询问,才知道老人感冒了很多天硬撑着拖成肺炎引起高烧,岛上医疗条件有限,他给老人用药后做了物理降温,并且向村里申请调用客渡船连夜送老人上医院。这种事情在惠屿村时常发生,经常深更半夜有孩子发烧,他都是毫不犹豫地提起药箱跑去打针喂药,哪家的老人生病行动不方便,他就带着药箱到家中诊疗。只要病人有需要,他24小时“随叫随到”。
医者仁心,为“家人”建档
肖锦璋来到海岛后,细化了档案资料,详细记录了每位居民的身体情况,特别是村民的一些慢性病。刚开始很多村民都直接自购药物,这让他很是苦恼,没化验单没医嘱,不符合拿药规定,但是村民跟他解释“我吃这个药已经十几年了,现在不让我买药,我就得去外面买,来回一趟需要花费很多钱。”于是,肖锦璋下定决心摸清全村患者情况,花了整整2个月时间走访村民收集病例,仔细记录每位患者的疾病史、用药史、药物过敏史,对于病情不明了的直接带去医院做检查。之后他建立了22个健康档案,是全镇首个拥有最完整健康档案的卫生所。
肖锦璋渐渐领悟到父亲坚守的背后那份乐于简单和甘于寂寞的满足,那是因为有一股无声的力量在支撑着他。那份力量,是熟悉的乡音和浓浓的乡情,也是岛民不言的依赖和父亲自觉扛起的责任。(泉州市委文明办 陈晓晴 供稿)
见义勇为
牢记使命捍卫人民生命安全的退役军人
赵智春,男,1985年9月出生,中共党员,泉州市永春县玉斗镇社会事务服务中心职工。赵智春退役不退志,退伍不褪色,人民危难时刻,不顾个人安危,挺身而出,守护人民安全。曾勇斗持枪歹徒、路遇车祸救人,2020年6月化身“蜘蛛人”,又一次救下一名幼儿,用实际行动彰显了军人的英雄气概和使命担当。曾获福建省公安厅记“一等功”、团省委“五四青年奖章”、泉州市“最美家乡人”、泉州市见义勇为先进个人。
军人家庭,铸就不朽军魂
赵智春的父亲是一位军人,在赵智春懂事后,父亲总是以军人的标准来要求他:要有军人雷厉风行的作风,要有细致严谨的态度,要有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位父亲,赵智春对于军人,总深怀深厚的情结,从小在心中埋下了立志参军的种子。2002年,赵智春积极响应祖国号召,毅然选择参军入伍,实现自己的从军梦走进军营。军队的熔炉造就了他过硬的军队素质、优良的工作作风,更是培育了他英勇坚韧、不畏艰难、舍己为人的高贵品质。
群众有危险,军人就得冲在首位
赵智春说:“人民群众有危险,作为军人就是得冲在首位。”2013年8月14日下午,一名男子在一辆开往莆田市区的公交车上突然拿出一把手枪(事后证实是假枪)威胁乘客交钱,时为莆田华林特勤消防中队消防战士的赵智春在听到呼救声后,不顾个人安危,毫不犹豫一个箭步冲上车,一把夺下劫匪手里的枪扔出车外并与劫匪进行搏斗,在队友们的配合下将劫匪制服。赵智春的母亲通过新闻报道知道此事,责备了儿子一番,赵智春告诉母亲,他是一名军人,这是军人的职责,就算是真枪,他也会毅然冲上去,否则歹徒驾车逃跑,危险性更大。
脱下的是军装,忘不掉的是军魂
2015年赵智春转业到玉斗镇人民政府工作,一朝戎军在身,永远心系人民,退役后赵智春依然保持军人的优良作风。2016年9月2日,因工作安排,赵智春前往永春县人武部送材料,在途中遇见车祸,赵智春马上下车,联合周围的3名群众合力救出伤者,并抬到路旁空旷的草地上,等120急救车赶到现场后,立即把伤者送往医院抢救。因施救及时,伤者转危为安。群众赞扬赵智春的义举,他只是淡淡地说:“任何时候,只要遇见能为社会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我都应毫不犹豫地去做。”
2020年6月16日下午,玉斗镇玉美村一名家住二楼的5岁幼儿将自己反锁在家中,女孩爬上窗户并跨坐在窗户边,号啕大哭,要找妈妈。而窗户外未安装防护栏,女孩半个身子已在未安装防护栏窗户上,家人心急如焚。事发时,在附近开会的赵智春听到孩子的哭声,赶来了解情况。得知孩子反锁在屋内,他毫不犹豫地跑上3楼,系上安全绳,像“蜘蛛人”一般,在2名村干部的保护下,通过3楼窗户缓慢下降至2楼,将小女孩抱进屋内,并打开房门。赵智春说,他在消防救援队伍的10多年时间里,出警上千次。虽然已经转业,但本领还在,救人的职责一直牢记在心。(泉州市委文明办 陈晓晴 供稿)
勇担当做群众“守护神”的河道专管员
郑松海,男,1964年出生,漳州市芗城区西桥街道河道专管员,主要负责日常的巡河和打捞河道漂浮物等工作任务。现已当上爷爷的他,善良热心、乐观开朗,凭借从小在九龙江边长大,熟悉水况、水性好和救援经验丰富的优势,常年守护九龙江畔,把见义勇为看成“举手之劳”。
寒冷冬日 勇救落水女子
2021年10月19日,漳州市芗城区南山桥上发生一起落水事件,当时郑松海正好在中山桥附近巡查,听到消息后第一时间赶到现场配合民警展开救援。
那天水流较急,落水者一下子被冲到九龙江南北两岸的中间。郑松海拿着救生圈从距江面10多米高的桥上纵身跃入冰冷的江中救人。顺着水流,落水女子距离落水点越来越远。郑松海在江面奋力游了200多米,终于到达落水女子所在位置,郑松海赶紧潜入水中将她托起,并将救生圈套在其脖子上,随后一手托着她的脖子,一手推着救生圈,吃力地游着。
十月天秋寒料峭,落水者已冻得嘴唇发紫。郑松海咬紧牙关,使出全身力气,奋力向岸边游去。四五百米的距离,平日里他四五分钟就能游上岸,当天由于拖着落水者,他在寒冷的江水里游了将近二十分钟,才将落水女子救上岸。
自掏腰包 帮助跳江母女
2021年10月17日,接到“有人要跳江”的求助,郑松海立即赶到南山桥,见到一女子带着小女孩正准备往江中跳。当时,他一边安抚这对母女,一边打电话报警。交谈中得知,母女跳河是由于欠信用卡8000元还不起,这位母亲想把女儿先推入江中,自己再跳。了解缘由后,郑松海当场答应自掏腰包帮这位母亲还8000元。最后,在警方的合力说服下,成功制止这对母女跳江,挽救了2条生命。事后,郑松海如约准备好8000元要送给这位母亲,出于惭愧这位母亲迟迟不肯接收郑松海的帮助,最后8000元由部分爱心人士捐赠。
救了坠江小孩 还认干儿子
2011年一名小孩不慎坠江。郑松海见状,都来不及脱衣服,想也不想就从桥上跳入水中。当时他奋战了近1个小时将小孩抱到岸上,几乎已经耗尽了他的体力,上岸后他顾不上休息,立即对小孩实施紧急抢救,由于救援及时,最后小孩成功被救活。后来他还认这名小孩为干儿子。
说起郑松海救助落江群众的义举,周边群众无人不晓他的事迹,大家纷纷竖起大拇指为他点赞。“江边有他,我们安心多了,他在紧急时刻见义勇为、挺身而出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邻居小林笑着说。多年来,他已经先后30多次协助民警救助落水群众。获救群众为表示感谢,给他送来30多面锦旗。对此,郑松海总笑着说:“救人好像会上瘾,只要听到岸边有人求助,我都会立马飞奔过去。”
下水救人不仅会游泳还要有体力,郑松海每天坚持游泳训练,即使下雨天不能游泳,他也用冷水冲澡,让身体一直保持良好状态。此外,他还自购一艘电动充气艇停放在岸边随时待命出发。每次接到求助,时间就是生命,郑松海就是在与生命赛跑,近的话就直接跳江救人,远的话就装上马达火速开船奔向落水者。
日复一日的坚守,为的是能第一时间救起落水者的生命,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谱写着凡人善举,传播社会正能量。(漳州市委文明办 赵舒灵 供稿)
诚实守信
失明不失志、诚信赢口碑的退役军人
莫良明,男,1968年出生,福建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曾有过20余年军旅生活的他失明不失志,克服种种困难,自主创业。他心明如镜,诚信做人,信守承诺,一言九鼎,为商场注入一股清流,赢得业内业外一致好评。所属企业的生鲜配送公司获得福州市“守合同重信用”企业荣誉,由他牵头打造的某智慧供应链平台先后荣获省、市两级退役军人创业创新大赛二等奖。曾获评福建省最美家庭、福州市最美退役军人,入选福州市好人榜。
诚信是他做人的底色
莫良明的骨子里有着鲜明的诚信因子,这与他小时候受到的教育是分不开的。他父亲经常告诫子女们:不是自己血汗赚来的东西坚决不能拿!在莫良明十岁的时候,有一次跟着小伙伴到田里拾稻穗,在一个孩子王的带头下,莫良明和伙伴们到一片未收割的稻田里偷偷摘了一大把,父亲知道后气得火冒三丈,抡起碗口粗的扁担就往莫良明身上抽。从那以后,小小年纪的莫良明心中就有了明确的是非观,诚信的种子深深扎根在血脉里。2006年,双眼近乎失明的莫良明无奈告别挚爱的军旅生涯,绝望的他一度使想结束自己的生命,但年幼女儿的一声“爸爸”击中他柔软的心,他幡然醒悟,下定决心,绝不违背诺言,再难也要扛起作为男人的家庭责任。
千金一诺为“民生”
出身农民家庭的莫良明,深知散作农户的艰辛。特别是那些菜农,因蔬菜滞销导致血本无归的比比皆是,他决定以解决农民的销路问题作为自己创业的方向。带着这个“为民生”的远大理想,双目失明的莫良明在妻子的陪伴下,每天往返于城区及周边城市各大农贸市场,了解农副产品的购销情况,摸底市场价格变化规律,倾听农户和消费者的诉求。经过千辛万苦的市场调查和2年的筹备工作,2012年,莫良明一手创办了全市首家生鲜配送公司,2019—2020年他先后带领团队接手西云及石竹农贸市场,并对传统农贸经营模式进行了改造升级,创建了智慧农贸新标准,使市场集智慧生活、购物、支付、便民、安防等智慧服务于一体。通过科技赋能,让传统农贸市场焕发新的活力与生机,有效解决了福清地区部分散作农户销路问题,增加了农户稳定收入。
商场上的一股清流
近年来,莫良明稳打稳扎,公司不断发展壮大,他坚持公平买卖、童叟无欺的经营理念,越来越多的人为莫良明一诺千金的良好声誉竖起大拇指。
莫良明推行诚信管理。每月一次的管理人员和公司骨干工作例会首要议题就是诚信经营教育,强化诚信经营的重要性,褒奖诚信正面行为,匡正不讲诚信的负面行为。要求公司财务不拖欠供货商货款,不克扣货款尾数,按时足额支付,宁可被别人少算,也不可少算别人的货款。2018年9月,公司采购一批新款冷冻食品,以该产品箱体注明的净重出货给客户,后因公司自营学校食堂在使用该产品时发现实际重量低于标称的重量,误差在1至2斤。莫良明获知该情况后,要求业务部门彻查订单数据,统计该产品出货信息,与客户沟通补货或退款事宜。最终,该产品产生的补货或退款费用近2万元均由公司承担。莫良明说诚信者赢天下,失信者失人心。
多年来,莫良明经营的公司遵守法律和市场规则,认真履行契约责任和依法纳税义务,无偷逃税款等违法行为或不良记录。2018年获得福州市“守合同重信用”企业称号。2019—2020年度,公司共计签订合同30份,全部依约履行,合同履约率达100%。
事业有成的莫良明也不忘回报社会,2017年支助福州第二技师学院的十位贫困生一年的生活费;蔬菜经营户老谢家的孩子得了白血病,医疗费告急,他带头捐款1万元;向乡贤促进会捐款2万元用于老家东田村“幸福院”的老人用餐补贴;在自己经营的农贸市场为低收入农户设立免费的“公益摊位”近60个等。(福州市委文明办 叶洁 供稿)
敬业奉献
奋战抗疫一线 坚持到生命最后一刻
许晓东,男,1974年10月出生,泉州市永春县总医院后勤保障部职工。自泉州市发生新冠肺炎疫情以来,他在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加班加点,深刻诠释了“敬业奉献”的精神内涵,全力筑牢人民群众生命健康防线。不幸的是,2022年4月19日,许晓东在搬运核酸标本岗位上突然倒下,经抢救无效永远离开了。
坚守防控第一线 勤勤恳恳作奉献
2021年7月份,许晓东调到永春县总医院后勤保障部工作,负责医院的后勤保障工作,日常安全巡视、物资采购等一些又杂又繁琐的事情均由他负责。同事说,虽然老许比他年长几岁,工作履历丰富,但他从来没有“倚老卖老”,而是虚心请教、认真工作,很快适应新的岗位,工作细致负责,热心帮助同事,“脏活累活”抢着干,毫无怨言。
泉州市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前,许晓东主要配合科室负责人处理单位的基建工作。这是一项“吃力不讨好”的事情,但他总是一丝不苟地完成,确保每个基建项目质量过硬,经得起考验。
2022年3月,泉州市突发新冠肺炎聚集性疫情,他就把抗疫工作放到了第一位,全心全意投入一线奋战,工作量比平时多了很多,经常连轴转,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成为常态。看着每天因加班过度劳累的丈夫,许晓东的妻子劝他少做点事情,他总是回答,“疫情防控,人人有责,我必须全力肩负起我的岗位职责,能尽一份力就出一份力。”
化身最美逆行者 精神激励后来人
在抗疫一线,许晓东连续奋战了一个多月,由于核酸样本数量巨大,许晓东一刻也不敢耽误,他总是佩戴着N95口罩,穿着厚重的防护服,将永春县各个地方送来的核酸样本运送至化验室,每一趟都得来回走300米左右,还得扛着40多斤重的核酸样本转运箱上楼梯,上下楼梯110多个台阶,十分辛苦。有时医院紧急采购的医疗物资,即使三更半夜,许晓东也要赶到单位交接搬运。4月19日中午,许晓东在运送完一批又一批的核酸标本后,准备着接收下一批的核酸样本时,突然从靠着的推车上仰面倒下,同事见状立即进行急救,随后救护车将他送到急诊室,然而经过5个小时的奋力抢救,许晓东不幸去世,生命永远定格在了抗疫一线。妻子伤心落泪回忆起丈夫“当天早上,他还开车送我上班,并叮嘱我要好好吃饭,没想到这是最后的诀别。”
4月23日,泉州晚报社全媒体率先报道了永春县医院职工许晓东倒在搬运核酸样本的路上,经抢救无效去世一事。24日下午,新华社官方微信公众号头条以《他倒下了……这一幕令人痛心》为题转载报道此事,阅读量瞬间破10万。
泉州市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无数像他一样的医护人员闻召而动、勇往直前,化身为“最美逆行者”,与新冠肺炎疫情较量,为生命接力,让“敬业奉献”闪耀抗疫一线,共同用血汗和生命展示了他们的精神风貌。(泉州市委文明办 陈晓晴 供稿)
身残志坚谱写教育华章的乡村教师
吴思禄,男,1966年5月出生。上杭县官庄中心小学教师。他虽失右臂,却凭着对教育事业的一腔赤忱与持之以恒的毅力,用左手书谱写教育华章。2019年获福建省第二届“最美教师”,“全国模范教师”。
突遇变故,浴火重生的“左手教书先生”
1983年8月,吴思禄从龙岩师范毕业,被分配到了上杭县官庄畲族乡回龙小学任教。带着对教师职业的无限热爱和美好憧憬,吴思禄走上了工作岗位。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入职不到一年的他,在一次意外事故中,失去了右手。刚刚步入社会就遭遇如此变故,吴思禄痛苦过,甚至产生轻生的念头,但亲人、同事的鼓励与支持让他很快振作起来。吴思禄没有被困难打倒:他下定决心,一定要学会用左手写字!无数个日日夜夜,他的胳膊肘练得又酸又疼……凭着一腔对教育事业的赤忱,经过一年多持之以恒的努力,他重返课堂,又回到了热爱的教学岗位。
吴思禄并没有停止脚步,他很快又为自己定了下一个目标:练好毛笔字。1995年9月,在全县上千名小学教师基本功现场大赛中,吴思禄用左手写出的毛笔字脱颖而出,获得一等奖。吴思禄一手漂亮的左手毛笔字,激发了越来越多学生对书法的热爱。他指导的学生书法作品多次在市级、县级比赛中得奖。“手上的老茧,是我这30多年不懈坚持的印记。”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吴思禄又瞄准了新的更高的目标:实现电脑办公与多媒体教学。在他的勤学苦练下,他不但能熟练运用电脑办公,而且能灵活、有效地运用多媒体进行课堂教学。2011年,吴思禄担任的小学语文毕业班学生成绩,在全县质量监控中居农村中小学第一名。他撰写的论文有10余篇收入国家、市、县汇编并获奖。
小城大爱,三尺讲台下孩子们的“知心朋友”
在孩子们心中,吴思禄更像“吴爸爸”。他帮孩子们扶正一笔一划,伴他们度过春秋冬夏。
他对单亲家庭孩子特别上心。他用自己的工资收入资助学生,并发动师生捐钱捐物,帮助学生克服困难。他把目光投向留守儿童,为他们搭建亲情温暖桥梁。他倾情关注后进生,采取结对帮扶等形式,让学生度过思想难关,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在吴思禄的职业生涯中,这种例子不胜枚举。
当有人问道“你是如何走进孩子的心”时,吴思禄脸上满带笑意……“我与他们一起做游戏呀!”吴思禄说,“我跟孩子们一起玩石子、跳皮筋……玩得多了,他们自然与我成为朋友,会与我说真话,说心里话。”吴思禄每接手一个新班级,通常只需一周时间,就能掌握全班30多个学生的性格特点。他的秘诀就是除非必要,不守在办公室。下课后,他会在教室批改作业、备课,这样他就有很多时间观察学生,与学生接触。他常对同事和家长说,“要慢慢来感化学生,要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要与孩子多沟通,了解孩子的想法”。他会耐心等待学生接纳他,等待学生吐露心声。“耐心就是他的名片。”
他,平凡,坚守匠心,点滴浇灌梦想;他,不凡,咫尺笔间,写就小城大爱。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三尺讲台后的艰辛耕耘,为他赢得了更多的喝彩。(龙岩市委文明办 吴雅艺 供稿)
勇当新时代“弄潮者”的党务干部
余薛锋,男,1970年8月出生,中共党员,现为福建省厦门市住房局党务干部、厦门市机关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副会长。他20多年如一日,在急难险重的党务工作中立德立功立言,忠实履职,主动作为,锐意进取,无私奉献,成为“党务小灵通”,被誉为“拼命三郎”。他形成了自己的思想认识,著有专著《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实务与解析》(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曾多次获评优秀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获评厦门市文明创建先进工作者等。
点燃火炬,照亮道路引航前行
在《中国组织人事报》的一次约稿中,余薛锋谈到: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个“思想宝库”,要做到学而信、学而用、学而行。在他看来,这思想便是引领前行的“火炬”。他每天清晨第一件事便是学习领会这思想,梳理党务思路方法,日积月累,渐渐成了“党务小灵通”。在这“火炬”映照中,他常常主动放弃休息时间,努力工作,有同事看到他带病工作的样子,好心提醒说,你都五十多岁了,干得再好也很难再有发展前途,还是爱惜身体要紧。他只是笑了笑,仍像永不停歇的陀螺般高速运转着,不断武装头脑、凝聚党员意志、破解党务难题,与同事一起打造厦门“住房直通车”党建品牌,形成127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等工作机制,获评全国社会治理优秀案例。
凝炼诗歌,颂扬真理湿润内心
党史学习教育,一直是余薛锋这个党务工作者的工作重点,他常常以一刻也等不得、一刻也慢不得、一刻也耽误不得的责任感紧迫感危机感学习党史,也常常对厦门革命史进行深耕细作。在深入的钻研中,他发现厦门革命史由专家学者编著的成书不少,但理论性都偏强一些,于是想写部通俗革命史来。有人劝说,你一个外地人写本地革命史可没那么容易。而且,你这个党务专家和作家、书法家,也算是小有名气了,还是别砸了自己的牌子吧。他斩钉截铁地说:“砸了自己牌子不算什么,关键是要使厦门革命史更接地气!”他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白天进行繁重的党务工作,晚上埋头于数百万字的材料间,不放过任何红色点。历时一年多时间,他几乎遍访红色遗址,不分昼夜地整理出近百万字的材料,创作完成诗集《镌刻的厦门红色记忆》(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他以这本书为依托的授课入选“2021年厦门市理论宣讲课程目录”。
书墨飘香,传播思想奋进时代
在开展党务工作中,余薛锋经常会遇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尤其是基层党建遇到的问题更多,但是真正解决这些问题的成书却很少。于是,他想写部务实好用的书来。这时,有人劝说,你一个基层党务工作者想写一本理论著作可能没那么容易。言下之意,就是写不好,或者写不出来。他就是不信这个邪,在深入学习、调研、思考中进行有益的创新与探索,到基层接地气、到现场摸实情,从基层干部群众的实践创造中寻找解决问题的钥匙。就这样,他加班加点,有时昼夜奋战,经过一年多艰苦努力,撰写出党建专著《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实务与解析》,被全国不少地方用作基层党建教材。他还主动挖掘弘扬嘉庚精神等厦门本地人文精神,在数十万字笔记中创作出《嘉庚梦》,在报刊、网络等媒体连载,并借此推进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向纵深发展。(厦门市委文明办 陈秀娟 供稿)
网络真侠客、反诈急先锋的民警
黄俊杰,男,1987年12月出生,中共党员,漳州市公安局台商投资区分局国内安全保卫大队副大队长,负责分局反诈专业队工作。2021年黄俊杰带领分局反诈队伍共抓获各类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嫌疑人300余名,打掉10余个诈骗团伙,端掉20余个诈骗窝点,收缴涉案赃款1000余万元,冻结账户金额6300余万元,返还受害人赃款170余万元。曾多次年度考核优秀、获个人嘉奖、台商投资区先进个人、漳州市“优秀人民警察”等称号。
精益求精,刻苦钻研强“本领”
漳州市公安局台商投资区分局于2020年7月成立反诈专业队,以专业打职业、以团队打团伙,做精做专做强打击电信网络诈骗专项工作。他作为台商区反诈专业队的负责人,坚持理念创新、业务求精,虚心向各地的能手、专家请教,向身边网络研判经验丰富的同事学习,刻苦钻研业务,带领4名队员在浩瀚无边的信息线索中抽丝剥茧、去伪存真,对狡诈多端的犯罪嫌疑人严厉打击、所向披靡。一年多以来,在他的带领下,这支新生的队伍逐渐从新手成长为猎手、从中队蜕变为团队,成为漳州台商投资区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活动的中坚力量,也成为了人民群众眼里和心中的“守财神”。
宵衣旰食,千里奔波断“两卡”
在全国公安机关深入推进“断卡”行动时,作为反诈队长,他深谙“断卡”工作的重要性。他多次在队里强调,必须下大力气从基础做起,以打击力度震慑犯罪、警醒群众,在杜绝出借、出租、出卖“两卡”给他人的违法犯罪行为后,诈骗分子将如无水之舟,难以运作。在分局合成作战中心的大力支持下,依托大数据反诈功能,反诈专业队对非法买卖两卡链条所有人、“实名不实人”诈骗犯罪展开了凌厉的攻势。在涉“两卡”线索核查工作中,他充分发扬连续作战、攻坚克难的工作作风,对有限的警力精心部署、统筹安排,兵分多路、日夜兼程,分赴广东、云南、贵州、四川、厦门、南平、泉州等九省35个地市开展核查、抓捕工作。出差、加班占据了他大部分的节假日,动车、泡面成为他生活的一部分。2021年来共核查198条“两卡”线索,抓获218名断卡目标嫌疑人,采取强制措施68人,惩戒125人,有力推进了专项行动深入开展。
披星戴月,跨省追击打“裸聊”
“裸聊”敲诈勒索,又被称为网络版“仙人跳”,披着桃色外衣的犯罪活动诱惑力大、隐蔽性强,逐渐成为近年来主要网络犯罪活动类型之一。由于羞耻心理和畏罪心理作祟,受害者往往不敢报警,或报警后遮遮掩掩不愿吐露全部实情,为侦查工作增加难度。对此,他根据分局打击“裸聊”敲诈勒索犯罪专项工作机制,抽专人对辖区警情专门搜集梳理,将“裸聊”类警情进行汇总、并案研判。在合成作战同事的协助下,通过对类案串并分析,他发现这些看似独立的案件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背后俨然潜藏着一个境内外勾连的特大“裸聊”敲诈勒索团伙。经过夜以继日的大量数据跟踪工作,他和同事发现该团伙部分成员有回国迹象。根据这一情况,2021年7月,台商公安分局抽调精干警力成立专案组,以他为主力的抓捕组分赴贵州省贵阳、毕节等多地抓捕境外“裸聊”敲诈勒索犯罪窝点的回流人员,目前已抓获雷某龙等10名主要嫌疑人。现该案已移送起诉。
“天下无诈”这个目标虽然艰难,但向着终点前进总是对的,坚信这一点的他永不自满、永不服输、永不放松,始终以饱满的热情、敬业的态度、舍我的作风冲锋在反诈第一线,忠诚履行着党和人民赋予人民警察的职责使命。(漳州市委文明办 赵舒灵 供稿)
孝老爱亲
伺候瘫痪婆婆、照顾患病儿的好媳妇
蔡秋菊,女,1982年10月出生,厦门市翔安区香山街道大宅社区人。因两个儿子一个严重脑瘫一个自闭症,婆婆车祸脑萎缩长期瘫痪在床,为了减轻丈夫和公公负担,十余年来,她坚强乐观地挑起了照看孩子和婆婆的重担,用母爱和孝心将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获评2016年-2017年度“翔安好媳妇”称号。
为母则刚:两儿子接连患病,她不离不弃
蔡秋菊一家共有6口人,大儿子小瑞于2009年出生时便被医生确诊患有肢体重度疾病,相差6岁的小儿子则为自闭症。目前家庭生活经济来源全靠蔡秋菊丈夫陈海尝承担,蔡秋菊则在家全职照顾患病家人及料理整个大家庭的起居生活。
蔡秋菊和丈夫结婚后,一直和公公婆婆生活在一起。然而,生活总是在不断戏弄人,大儿子降生后被检查出患有严重脑瘫,并伴有肢体疾病。为了给儿子治病,蔡秋菊夫妇遍访各大医院,几乎花掉了她们家全部积蓄,仍然无法医治。
无奈之下,她们只好把孩子带回家细心照料,她每日按时给孩子喂饭、饮水,饭要一点一点地喂,水要一匙一匙地饮。为了给孩子保持卫生,她还抱着他洗澡、把屎把尿,每天都要翻身十几次,这13年来,承受着外人难以想象的艰辛。虽然大儿子病情没有好转,生活依然不能自理,但他已经稍显懂事,对她十分依赖。
让她雪上加霜的是,她的小儿子也被查出患有自闭症,为了帮他走出困境,从小儿子3周岁开始,她坚持每天下午送他去为自闭症儿童开设的培训机构学习,正因为她的坚持,孩子进步了不少,已经可以安静地坐下来听课,并遵照老师的一些简单指示。
尽守孝道:婆婆脑萎缩常年卧床,她近十年伺候在床头
照顾两个孩子已经够让人精疲力尽了,可蔡秋菊还要照顾瘫痪在床的婆婆。婆婆曾是个身强力壮的农妇,在她与公公的勤劳努力下,日子一度红红火火。不过,因遭遇两次车祸,婆婆的头部受到严重撞击,出现了脑萎缩症状,智商等同于一岁孩子,2012年时生活彻底无法自理,只能长期卧床。
想到婆婆对她很好,将她当成女儿一样疼爱。近十年来,她不离不弃,每天给婆婆喂饭、擦洗身体,换洗尿布,还为老人梳头、捶背、剪指甲。衣服被褥也经常换洗,房间也经常打扫,房间内闻不到一点异味。期间,她还练出了一手理发的手艺,不定期帮全家人理发。
每次吃饭的时候,蔡秋菊都会忙得不可开交,饭刚煮好了就得开始喂食,先是喂婆婆,再来是大儿子,然后小儿子,等到大家都吃饱,安顿好了,她才能吃上一口饭,特别是冬天的时候,饭菜容易凉,她很少能吃上一口热气腾腾的饭菜,这几乎成了生活的常态。
虽然这些不幸在外人看来,足以毁掉一个人的一生,但蔡秋菊仍然乐观去面对这一切,她说自己很庆幸遇到了这个家庭,因为家人都很爱她。她让我们看到了母爱的伟大和担当。(厦门市委文明办 陈秀娟 供稿)
用真情诠释人间孝道的好女儿
连春宇,女,1976年3月出生,中共党员,国网福建电力有限公司将乐县供电公司党建部主任兼支部书记。20多年来,连春宇和丈夫彼此扶助、孝老爱亲,家庭和睦,共同照顾患病的岳母,全心爱护婆婆。2018年连春宇家庭获评三明市第十三届文明家庭;2019年获评三明市最美家庭;2020年获评第十二届福建省五好家庭;福建省2018-2020年度省级文明家庭。她本人荣获2020年省电力公司巾帼建功标兵。
从小就有一颗孝心
打从连春宇记事起,就知道母亲身体不好,干不了重活。父亲由于从事水利工作,经常下乡出差,家里的大事小事基本全是母亲在操劳。在连春宇12岁时,母亲被诊断出肾病综合症,医生嘱咐不能太过劳累。从那以后,她便主动承担起家里的家务活,个不够高,她就搬来椅子站在上面洗碗洗锅;力气不够大,她就脱了袜子踩在洗衣盆里,宁愿自己苦点累点也想让母亲能轻松些。每次提起这些往事,连春宇的母亲总是泛起泪花,“春宇真是把我当女儿养了,只要她在家,啥活都不让我干。”1995年,连春宇中专毕业,原本有个很好的就业机会留在外地,但她毅然选择回到家人身边,“父母在、不远行”是她对孝道的理解。
婆婆也是自己的妈
1999年,连春宇与丈夫熊斌结婚。“爱丈夫就要爱她的家人”这是她结婚前母亲对她的叮嘱,这么多年,她把这句话牢牢记在心中,从结婚第一天起,她就把守寡十几年的婆婆视同亲生母亲对待,病痛时悉心照料,全力支持婆婆参加老年人各项活动以解烦闷,每年出资支持婆婆旅游散心数趟,婆婆的每一个生日,她都不忘张罗丰盛的生日宴及送上用心的生日礼物,是远近闻名孝顺能干的“好媳妇”。
婆婆身上最大的毛病就是风湿,一到寒冷天气双脚就疼得下不了床,每到这个时候,连春宇就早早地为老人准备好电热毯、艾草熏等驱寒用品;隔三岔五地为婆婆做艾灸、按摩,缓解疼痛。在连春宇家冰箱前贴着一张菜单,上面写着风湿病人禁忌饮食菜单,为了让婆婆身体好得更快,连春宇事无巨细,嘘寒问暖,从未有过厌烦,这一照顾就是20多年,一个“比女儿还亲”的好媳妇,让婆婆成为了邻里四舍争相羡慕的对象。
“久病床前”有孝女
2021年的秋天,婆婆由于年龄增长,腿的毛病更加严重,肿得一碰就疼,连春宇就推着轮椅带着婆婆从福州、三明、永安到处寻医,就在婆婆稍微好转时,她父亲又病倒了,因为糖尿病住进了医院;而母亲在医院陪护时,不小心又摔断了手臂,一时间三位老人都卧病在床,连春宇和她丈夫累的团团转。
她一边要忙于完成工作任务,一边还得晚上到医院陪护,连着3天,眼睛都没闭过。有同事劝她,找一个护工减轻点负担,她摇摇头说道:“不是我舍不得花那点钱,都说久病床前无孝子,这个时候的老人是最需要儿女在身边的,哪怕是陪着说说话也好。”就这样,她白天工作,晚上照顾老人还得负责三个老人的三餐营养,不出半月,人消瘦了十几斤。老人出院时,负责的医生护士都称赞道,很少有看到连春宇和她丈夫这样孝顺的子女了。
连春宇还有着一颗善良的爱心。2015年,她自发成立了国网将乐县供电公司“爱心妈妈”志愿服务队,并担任队长,成立至今她组织了关爱“自闭症”儿童、慰问留守老人、帮扶单亲妈妈就业、为贫困地区儿童捐款捐资等志愿活动120余场、10万余元,并长期资助三个自闭症儿童,在她的帮助下,孩子们如今都回归正常生活。(三明市委文明办 姚晓闻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