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风10月26日讯 记者日前从省委文明办获悉,经专家线上评审、网络投票、综合小组评议等程序,潘东升等8人(组)入围今年11月份“中国好人”候选人。
用生命践行人民警察初心使命
潘东升,男,1964年9月出生,中共党员,1984年参加公安工作,生前系福建省公安厅党委委员,福州市副市长、市公安局局长,一级巡视员。曾荣立个人二等功2次、三等功1次,2021年获全国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个人嘉奖。2021年9月25日上午,潘东升同志因长期超负荷工作,积劳成疾,在重要会议安保维稳工作岗位上突发疾病因公牺牲。福建省委、福州市委分别追授潘东升同志“优秀共产党员”称号。福建省公安厅党委、福州市委分别作出向潘东升同志学习活动决定。
牢记初心、献身使命,他始终是对党忠诚的坚定捍卫者
潘东升同志始终把忠诚党的公安事业作为一生的执着信念和动力源泉,把对党和人民无限忠诚转化为履行职责使命的巨大热情,不断创造无愧于新时代的一流业绩。他坚持改革强警,积极推进现代警务机制改革,全力打造适配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和省会城市排头兵的高标准“情指勤舆督”一体化合成作战体系,推动福州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大幅提升。他坚持科技兴警,构建福州公安大数据智能应用新生态,推动福州智慧公安建设走在全省前列。牺牲前半个多月,还一直奋战在疫情防控、重要会议安保一线,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
人民至上、亲民爱民,他始终是服务人民的无私奉献者
潘东升同志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持续深化公安“放管服”改革。他常说,“凡是有利于群众的事情我们都要做,在服务群众上我们就是要把‘有权力’变为‘没权力’”。他牵头完成公安改革项目120多项,推动福州公安政务审批服务事项平均办理时限压缩至法定时限的22%等一系列便民利企措施。他把来访群众当家人,把群众来信当家书,把群众的诉求当家事,用心用情为群众排忧解难,做到“事心双解”。在福州任职期间,福州市刑事案件实现连续五年下降,全市治安状况满意度位列全国36个大中城市前五名。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严格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措施,深入一线、靠前指挥,实现海上零输入,助推福州在全省率先实现感染病例和疑似病例“双清零”。
秉承公平、坚守正义,他始终是执法公正的忠实守护者
潘东升同志始终坚持习近平法治思想,牢牢把握社会公平正义的核心价值导向,先后组织制定《执法办案场所巡查工作机制》等执法制度120余件,建立法制员派驻制、执法办案积分制等一系列制度机制,真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中,他要求每一起案件都要办成铁案,经得起历史的检验。扫黑除恶战果排名位居全国前列,被评为全国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先进集体。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社会车位少、公安抓车严、百姓出行难”问题,他提出“管理规范化、执法人性化”,福州城区停车泊位增设9600个。同时,在老旧小区、公厕、学校周边等特殊地段允许限时定点停放,惠及30万部车辆。
克己奉公、清正廉洁,他始终是纪律严明的执着践行者
“只有个人干净,才有做人的底气、做事的硬气、做官的正气”。近年来,他牵头负责省市一体化公安大数据中心等重点项目建设217项,涉及的资金总额超过20亿,均做到主动接受全过程、全方位监督。他大力提倡清清爽爽的同志关系、规规矩矩的上下级关系和干干净净的政商关系,自觉净化身边朋友圈、生活圈,从不接受私人宴请,从不涉足高档场所。对于广大民警的廉政教育,他几乎逢会必讲,教导大家要算好“经济账”“感情帐”“亲情账”,叮嘱大家干净做人、清白做事,守住底线。
最美00后危急时刻勇救落水儿童
张汇丰,男,2003年8月出生,宁化县县翠江镇人,宁化六中2021届高三毕业生。7月2日,一名孩童不慎落水,熟悉水性的他毫不犹豫地跳入河中,把这名落水儿童救上岸,发现落水者没事后,默默离开。2021年8月,宁化县人民政府授予张汇丰同学“宁化县见义勇为先进个人”称号。
毫不畏惧勇救落水儿童
2021年7月2日下午5点左右,家住在西门河附近的他像往常一样出门散步,走到西门桥上时,突然听到桥下传来呼救声,他往桥下望去,原来是一名10岁左右的孩童不慎落水了,旁边两名同龄儿童在大声呼救,瞬间湍急的河水将落水儿童冲至5米开外,生命垂危。来不及多想,熟悉水性的他毫不犹豫地跑近岸边跳入河中,此时张汇丰试图先在水中站稳脚,进一步抱稳孩子,但除了超过下巴水位的湍急河水,河底还有深厚的淤泥,张汇丰尝试未果后马上缩起双脚,带着落水儿童向岸边游去。在急流的河水中“孩子”救“孩子”,对于年少的张汇丰来说还是相当吃力,幸好落水儿童体重较轻且没有用力挣扎,张汇丰才能迅速地把落水儿童带到岸上。上岸后,张汇丰第一时间给落水者进行了身体检查,因为他的及时施救,落水的儿童只是呛了几口水,见儿童神志清醒,便询问他:“身体有事吗?”,当孩子回答“没事”时,于是张汇丰与儿童道别后便回家更换衣服,他的邻居看见他全身湿漉漉的,询问:“汇丰你怎么全身湿了?”他也只是简单答复说:“刚才在河里救了一个小孩”。
直到7月11日,被救儿童的亲属在学校老师的陪同下把“乐于助人 见义勇为”的锦旗和感谢信送到张汇丰家中时,张汇丰的救人义举才被人们知道。当有人问及,为什么做了这么大的一件好事儿却不告诉大家时,张汇丰只觉得这只是一件普通的助人为乐的小事。
把乐于助人当做一种习惯
大家对张汇丰跳水救人的义举并不惊讶,认为是他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助人为乐的一次体现。在老师的眼里,他是一位尊敬师长、待人真诚,集体荣誉感强的学生。每次集体活动,他总是积极报名,从不缺席。每次学校放假,他总是主动留下来帮忙做卫生,等教室卫生弄干净后才离校。
在同学眼里,他乐于助人,只要别人有困难,他都会伸出双手,尽自己最大努力去帮助。班上一位同学的父亲发生意外,缺钱住院治疗时,张汇丰毫不犹豫地把自己辛苦积攒的钱捐了出去,并带动其他同学捐款;当同学生病时,他会主动送往医院帮忙照顾,此外他还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开展志愿服务等。
一位18岁的大男孩,在千钧一发之际有智有勇,用行动谱写了一曲00后的青春英雄之歌。
三代守护鹰厦线 红色精神代代传
王闽黔,男,1970年7月出生,中共党员,福建省邵武市人,中国铁路南昌局集团有限公司南平工务段职工。王闽黔一家三代都是铁路人,他们将鹰厦铁路精神作为“接力棒”,代代相传,守护鹰厦铁路,见证福建铁路发展。他先后获得中华全国铁路总工会“火车头奖章”、南昌局集团公司“十大平凡之星”、优秀共产党员、南铁工匠等称号。
筑路英模埋下鹰厦精神之根
王闽黔的父亲王昭俊曾是一名铁道兵,1951年,在抗美援朝战场上,他因抢修被炸毁的铁路立下军功。他不知道自己的生日是哪天,只知道是党和国家培养了自己。在抗美援朝战场上火线入党的他,把每年的7月1日当成自己的生日。从战场上回国后,身为贵州人的王昭俊来到福建,参与了鹰厦铁路的建设。鹰厦铁路经过的地方,地质条件复杂,施工难度大,一段8公里的铁路,甚至需要开凿3座隧道。王昭俊等一批铁道兵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用“移山填海”的气魄克服重重困难修建了鹰厦铁路。在修建鹰厦铁路的时候,王昭俊曾经被工友不小心用斧头重重地砍进后背。从此,他的背上留下了深深的疤痕。王昭俊曾被授予“和平飞鸽”“筑路英模”等勋章,还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从部队转业时,有着铁路情怀的王昭俊申请继续留在鹰厦线,成为一名普通的铁路养护工。
平凡坚守传承鹰厦精神之魂
1987年,王闽黔从父亲的手中接过接力棒,从事工务工作34年来,王闽黔既是大山深处的“守路人”,勤学业务,善于钻研,吃苦耐劳,又是鹰厦精神的“传承者”,教书育人,传道授业,示范引领。用苦学技术、传道受业作为回应父辈守护鹰厦承诺的行动。在父亲的关心和督促下,王闽黔工作不久就递交了入党申请书。过了一年多,党组织还未考虑发展他,他有些沮丧,甚至有打退堂鼓的想法。父亲知道后很生气:“老子英雄儿混蛋!你得有过硬的表现才能够格,够格了组织上自然会发展你!”父亲的批评让王闽黔明白了:入党不是心血来潮、简简单单的事,要有端正的入党动机,要有对党忠诚的理想信念,也要在工作中干出个样子来才行。后来,王闽黔更加努力地学习业务,踏踏实实干好本职工作。1993年,22岁的王闽黔拿到桥隧工中级工证书,后来,他相继成为全段桥隧工第一个技师、第一个高级技师,并成为铁路局“模范技师”。
新新人类发扬鹰厦精神之光
王闽黔的女儿王梦琦,从小听着爷爷的故事长大,耳濡目染中铁路情结在她心中生根发芽,高考成绩下来填写志愿时,王梦琦毫不犹豫地填报了铁路院校。2019年,王梦琦从兰州交通大学铁路信号专业毕业,被分配到了中国铁路南昌局集团有限公司福州电务段信号中修车间当一名信号工。王梦琦所在的信号中修车间,承担着包括鹰厦线在内的福建省所有铁路信号设备的中修任务。她的人生轨迹,和她的爷爷、她的父亲在鹰厦铁路上重叠在了一起,更是将鹰厦铁路精神作为红色家风传承下去,让鹰厦铁路精神永恒流传。
数十年如一日演绎至爱亲情
曹伟坚,1963年7月出生,龙洲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永定分公司党支部书记、经理。他数十年如一日,尽心照料母亲和岳父,关爱身边的亲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2019年他被评为“龙岩市劳动模范”、龙岩市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创城“成绩突出个人”等称号。
乌鸦反哺报春晖 至善至孝爱无言
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但曹伟坚却数十年如一日,照顾着自己的母亲、也担起了照顾岳父的重任,用实际行动履行为人子、为人婿的责任与义务。
10年前,父亲病故,留下体弱多病且收入微薄的母亲。当时,三个弟弟虽已成家,但经济条件一般。作为家中长子的曹伟坚义不容辞地当起了“家长”。
2020年上半年,曹伟坚的母亲因膝盖受损,需要手术。曹伟坚主动与主治医生联系,详细了解关于母亲手术的每一个环节,直到数小时后手术顺利结束,曹伟坚悬挂着的心才终于放了下来。因为家住老小区,没有电梯,曹伟坚始终坚持自己一个人背着母亲上下楼,术后的母亲需要康复训练,曹伟坚一有时间就背着母亲下楼做康复训练,带老人家和楼下的邻里唠家常。
曹伟坚的岳母早年病故。妻兄在时,曹伟坚能坚持每个月出资补贴千元赡养费并主动去探望老人家。12年前,唯一的妻兄却因意外去世,留下行动不便并一直独处的岳父。曹伟坚主动承担起照顾岳父的责任,一有空就到敬老院探望老人。现已年近90岁的老岳父,身体有多种疾病,头脑有时糊涂,虽雇请了专人照料,但面对脾气越来越执拗的岳父,保姆有时也束手无策;而曹伟坚却可以把老岳父逗乐,慢声细气,唯恐怠慢,耐心照料,给他喂药、热敷、剪指甲、洗澡按摩、穿衣起居,不管老岳父如何闹腾,他从来不嫌烦,曹伟坚的孝心感动了整个敬老院。
一个孝字全家安 身体力行尽孝道
“老人家年纪大了,要有一个固定生活的场所,虽然兄弟多,也不能说一人养一个月,像踢皮球那样将老人家踢来踢去。”曹伟坚说,“母亲现在年纪大了,需要有人照顾,我身为长子理所应当,也有能力赡养母亲,就该挑起照顾母亲的责任。”
在他的影响下,成家立业的弟弟们和成家的女儿也都非常有爱心。曹伟坚要求弟弟们每周都要轮流过来探望老人,陪老人家聊聊天、说说话。一到节假日,曹伟坚都会组织家庭聚会,一起到家里吃团圆饭、外出游玩,让一家人的心联系得更紧。老人家看到一家其乐融融的家庭氛围,也会很开心。
曹伟坚对弟弟们也是尽心尽责。2005年3月,大弟弟、大弟妹夫妻俩因企业转型而被迫下岗,一时失去了生活来源,为了帮助大弟弟一家,重新开启新生活。曹伟坚四处奔波,帮忙找工作。为了让大弟的孙子能接受更好的教育,曹伟坚将自己的一套房子低价转让给大弟一家。
曹伟坚常说:“百善孝为先,父母是生我养我之人,兄弟间有血浓于水的亲情。一个人,如果不懂得报恩,不讲兄弟感情,那就丧失了人生来就该有的良心,那是没有道德可言的,如果自己不赡养自己的父母,那么将来自己的孩子恐怕也不会孝敬自己”。
坚守火情一线 书写无悔青春
谢宗庭,男,汉族,四川隆昌人,1991年1月出生,中共党员,本科学历,2012年12月入职,2011年5月入党,现为尤溪县沈城消防救援站站长,三级指挥员消防救援衔,荣立三等功一次,被总队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灭火执勤,冲锋陷阵
2018年8月19日15时25分,大队接到报警称,福建三明尤溪县西城镇玉池村大唐家居厂着火。谢宗庭立即带领3车15人前往事故现场。到达现场后,火势已经处于猛烈燃烧阶段,过火面积约上千余平米。面对险情,他临危不乱,作为现场指挥员,谢宗庭立即组织力量进行侦检,同时联合现场民警设立安全警戒,疏散周围围观群众,另外又及时与指挥中心联系,请求增援力量,随后带领指战员在火场周围设立3个水枪阵地,防止火势蔓延至周边区域。16时20分,增援力量相继到达现场,谢宗庭将现场指挥权移交给全勤指挥部指挥,并说明情况,经过指战员18个小时的英勇扑救,大火被全部扑灭。
2020年4月16日11时12分,尤溪县沈城站接到支队指挥中心派警称,坂面镇蒋坑村泰森木业发生火灾,无人员被困,谢宗庭立即带领15名指战员赶赴现场。到达现场后,谢宗庭立即安排警戒组设置警戒区,疏散围观群众;同时组织带领一组指战员从厂房西侧通道,由南向北依次设置三个泡沫枪阵地,由西向东对火势进行扑救,另一组指战员利用大功率手抬机动泵给战斗组进行不间断供水。14时30分,火灾得到全面控制,进入熄灭阶段。谢宗庭又组织指战员对钢结构进行冷却,防止二次坍塌,做好处理内部余火的准备。
这样的灭火战斗,谢宗庭指挥了一场又一场,一次又一次的火灾和事故,书写了消防这一平凡事业的不平凡。
正身律己,做好表率
作为一名消防站站长,他注重提升自身综合业务素质,同时又不忘提升队伍战斗力。他先后参加消防救援局作战安全管控培训、福建省“闽动-2020”跨区域地震救援实战拉动演练,高质量完成福建省“联合使命-2021”高速公路隧道灾害事故跨区域灭火救援联合演练等,第一时间与指战员提取经验总结,不断提高指战员灭火抢险救援能力。同时,为尽快发挥救援器材的作用,他针对队伍现状、辖区火灾特点,积极创新灭火救援器材管理方式,不断整合器材装备资源,打造“装备模块化”方式,有效缩短各类器材装备的运载时间,确保随时拉得出、打的赢,明显提升。
2020年,谢宗庭父亲因患癌去世,他仅仅是处理了父亲的后事,还未来得及走出失去父亲的悲痛和安慰独自一人在家的母亲,就第一时间返回队中,投身参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防控,克服人少任务重的现实困难。他常说:每一次火灾和事故,不论规模大小,都有其特殊性,消防指挥员经历越多,“克敌制胜”的能力就越大。
牵挂小家,更爱大家
一年365天,若非特殊情况,谢宗庭都坚守在火情一线。
“受命之日,则忘其家;临阵之时,则忘其情;临鼓之时,则忘其身。”谢宗庭用自己的满腔热血、用无怨无悔的行动记录着对事业的无限热爱。
谢宗庭爱自己的“小家”,家人是他藏在心里的牵挂,但他深知自己还背负着千千万万个“大家”。在充满火焰与危险的战场上,这个奔赴在火情一线的“90后”青年,正用他的青春保持冲锋的姿态,留下最美的背影。
点亮心灵播撒阳光的心理咨询师
陈宏华,女,1974年1月出生,福建华南女子职业学院党委委员、健康服务系党总支书记、心理咨询师。她常年利用业余时间为青少年提供助学和心理辅导等志愿服务,积极参加公益团体乡村助学活动和心理咨询服务,用爱心、细心、耐心和渊博的专业知识为困境中的青少年疏导心理问题,解决心理困惑。
关注贫困生 爱心助学
“志愿服务工作是一份带着爱和责任的工作,看似平凡简单,但可以尽己所能帮助需要服务的人,这非常有意义!”正是拥有这样的信念,陈宏华多年来一直坚持参加志愿工作,乐此不疲。
自2014年开始,陈宏华多次随同公益组织人员到福建省福州市罗源县霍口乡东宅村开展助学活动。霍口乡是罗源最边远的乡镇,东宅村则偏之又偏,每天仅有一趟班车出入村子,从福州到该村车程要近三个小时。这所罗源唯一的村级东宅小学全校160多名学生,多半是留守儿童。因为其特殊地理位置和经济落后等原因,该村的小学多年来一直是公益组织定点帮扶对象。几年来,她多次到村入户,参与慰问书籍、文具物品发放和到户家访工作,坚持为这些儿童捐助学费和生活费,直到他们完成高中学业。此外,她还进校组织开展了高年级读书会活动,如阅读分享会等;组织该校中高年级合唱队排练,开展形式丰富的六一节活动等,为孩子们带去歌声与欢笑。
通过入校入户的了解,她和公益团队其他伙伴们,得以近距离接触到留守和贫困家庭儿童,了解实际困难和思想状况。她及时进行鼓励和帮助,数年来坚持为这些儿童捐助学费和生活费,坚持到他们完成高中学业。
关爱青少年 爱心辅导
陈宏华一直关心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积极参与相关的公益活动,开展心理讲座、心理团体辅导、公益沙龙和读书会等。
几年来,她先后到泉州蓝溪中学、福州闽清高级中学、福州十六中、福州十中、福州十九中等地,为千余名初高中学生开设“高中女生健康成长”和“中高考压力应对”心理讲座和心理团体辅导,受到当地师生好评。她还为许多家长提供服务,开设读书会,通过每周共读心理成长书籍,结合大家实际问题,进行指导和帮助。她在社区开展的公益绘画心理等亲子沙龙和心理辅导,也深受大家喜爱。同时,她还兼任福建省妇联妇女儿童中心的心理咨询师,利用周末为家长和青少年提供心理咨询辅导服务。
关怀青少年 抗疫援助
2020年初新冠肺炎病毒肆虐,严重威胁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陈宏华响应号召,参加了福建团省委12355青少年防控疫情心理援助志愿服务队和省总工会抗疫心理援助热线工作。
她耐心地接听每一个电话,陪伴求助者,理解共情对方的感受和处境,肯定对方身上的优点和资源,重燃他们面对学习生活的信心。她的一个求助案例在2020年2月14日的“青春福建”微信公众号“知心姐姐话疫情”的心理热线案例分析刊出。作为专家团成员,疫情期间她参与“同心抗疫,助高考”行动,录制励志动员视频,为中高考的学子加油助力,刊播在2020年3月1日“青春福建”微信公众号。
陈宏华至今还坚持利用业余时间每天提供在线服务,运用她的心理学专业知识为广大青少年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截至目前,她在两个平台接线服务时间超过800小时,她的志愿精神、高度责任感和专业水平受到共青团中央维护青少年权益部和福建省总工会的积极肯定和感谢。
69岁大妈勇救江中200斤落水男子
吴玉旋,女,1952年2月出生,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海滨街道笋浯社区居民。2021年9月5日下午,一名男子在泉州市区笋江桥下游泳,却被水流冲走,69岁的鲤城志愿者吴玉旋立即跳下水,及时将该男子救起。9月8日,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以“69岁大妈下水救起200斤男子!吴阿姨,您真棒!”为题,头条推送了相关报道,阅读量迅速突破10万+,点赞达3.6万个。
江边洗衣服 “顺手”救男子
2021年9月5日下午6时许,一名男子在泉州市区笋江桥下游泳时,被湍急的水流冲到下游,危急时刻,69岁高龄的吴玉旋跳入水中及时将其救起,这已经是她第四次在江边救人了。
事发当时,吴玉旋正在江边洗衣服,突然听到有人喊“救命!救命!”,她本来想去拿救生圈,但是怕他再漂下去就来不及,所以直接跳下去救人。“靠近男子时,我发现他很胖。”吴玉旋说,她预判自己无法用正常的方式救援,随即改变计划,从背后推着男子向岸边游,推了一段距离终于来到岸边,岸上群众合力将男子拉上岸。
获救男子董先生体重超200斤,河南人,此前在泉州打零工。他说,当天和朋友来到笋江桥下游泳,刚下水不到20分钟,就从上游被急流冲到旧浮桥桥墩边撞到大石头,再冲入水中,在漂流期间多次沉入水里,到古渡口已经快撑不住了。“湍急的水流将我冲出了几百米,其间还呛了几口水。当时我已没力气了,便不时朝岸边呼救,所幸吴阿姨听到了,第一时间下水救人,将我慢慢推上岸。”董先生说,要不是吴阿姨及时出手相救,自己可能会溺水身亡。
“碰到了就得拼尽全力去救,那是一条人命啊!我儿子、女儿也不知道我救了人。女儿次日来看我,我也没说,她后来通过别人知道了这件事,还打电话过来问我。”吴玉旋爽朗地笑着说。
微信名“善行” 救人不张扬
这已经不是吴玉旋第一次救人了,早在2016年10月,吴玉旋就与泉州市冬泳协会笋江古渡分会的志愿者们一起救了一名在游泳中发病的游泳者;2017年5月,她又救了一名大学退休教师。3年前,又及时劝阻了一名欲轻生的女子。
吴玉旋回忆,她已经忘了第一次救人的时间,不过每次救人后,她都没有声张,因此几乎没什么人知道。“做人就是要做‘善行’,有缘能救人是我的幸福。”原来,她的手机微信名就取名为“善行”。
成为志愿者 守护古渡口
吴玉旋的家在泉州市海滨街道笋浯社区,离江边不远。10多年前,她经常到古渡口,看到很多人在那游泳,渐渐也自学成功,并爱上了这项运动。后来,她自愿成为了冬泳协会志愿者,“我没啥文化,但我知道做人要有正气,要行善事,看到有人落水,要义不容辞!”吴玉旋认为,加入泉州冬泳协会笋江古渡分会和泉州市红十字会志愿者是一份荣誉,更是一种责任。她说,她将继续践行见义勇为、助人为乐的传统美德,遇到需要帮助的人,会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
执教三尺讲台30年 心系学生健康成长
陈明祺,男,47岁,中共党员,福建省南平市顺昌县际会中心小学校长、书记,1991年就踏上了三尺讲台,为教育事业奉献30年。三十年如一日,陈明祺在讲台上默默地挥洒着青春,用真情和爱心浇灌着一棵棵幼苗茁壮地成长。为了教育事业,他尽职尽责,积极工作,无私地奉献着自己。2021年10月入选“福建好人榜”。
基层做起,脚踏实地
陈明祺一毕业就分配在离家60里的偏远农村完小,几年后,调入南平市顺昌县富文小学,从基层做起。在一次全校教师大会上,被全体教师无记名无候选人投票选为校长,当时在顺昌是首例。农村小学工作困难重重,不好开展,但一想到老师们满满的信任和全力的支持,他毅然接受重担。毕业班工作是学校的重要工作。走上管理岗位前,他就开始担任毕业班教学工作,虽然学校管理工作繁重,但他仍然坚持上毕业班,并连续担任十四年。一边是学校的精细化管理,一边是自己业务水平的提升,他一样都不能落下。工作虽然辛苦,但看着孩子们一拨一拨在涓涓细流的浇灌下健康成长,他由衷地感受到为人师表的幸福。
1998年的一次特大洪灾中,他自己家的房子倒了,却瞒着家人给远在云南的春蕾女童寄去充满自己爱心的捐款。他对家人解释说:“我们虽然房子没了,可至少每月还有工资,生活总能过得去。他们不一样,家境困难,更需要帮助。况且我是一名教师,要给自己的学生树立榜样啊!”
服从安排,认真履职
陈明祺积极肯干,勇于上进的工作态度得到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2014年8月,他被任命为福建省顺昌县洋墩中心小学副校长。学校离家有40公里,路途遥远,但他没有半句怨言,完全服从组织安排,并就此长住学校宿舍,专心工作,只有到周末,一家子才得以团圆。2017年4月,他爱人在上班时发生了严重事故,需要动手术,他在病床前陪伴爱人度过危险期后,又奔赴了工作岗位。2017年8月,组织上又派他到福建省顺昌县际会中心小学任副校长并主持工作。从他到际会中心小学主持工作后,制定了新的支教方案,两位中心校教师正式到顺昌县建西镇谢屯小学支教,解决了谢屯小学教师不足的问题,不仅让谢屯小学全体师生和家长十分满意,也让老师们安心,让上级领导放心。大家都说,有了陈校长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和勇于创新的工作精神,学校新学期的工作才得以顺利开展。
以身作则,科学管理
当好“领头雁”,在学校管理上有一整套经验。他对领导班子的管理模式是“统一步调,分工协作、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通过行政会、教师会重新完善、制定了《教师绩效考核方案》《教师评职晋级方案》《班主任考核方案》等,使学校的管理更加科学、细致,做到用制度管理大小事务,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个人和每件事。在教学管理上他尝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探究式学习模式”,对教学常规工作常抓不懈,督促每一位教师做好本职工作,力求从细节中求实效、创特色。成立家长委员会,做好家校联系,充分发挥和利用家长委员会的作用,形成合力,把孩子们在校园内外的时间都教育好。学校连续几年被评为“县文明学校”,教学成绩名列全县前茅,还申请成为2022年亚运足球梦想学校!(来源:福建省委文明办 责任编辑:严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