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德斌,男,汉族,出生于1959年11月11日,家住永安市大溪社区香樟大道边的“安置房”。只上过小学二年级,辍学后跟着哥哥打鱼谋生,因多次在燕江急流中勇救落水人,获评2017年度永安市见义勇为先进个人,2018年度福建省见义勇为先进个人。
2017年6月7日,曾德斌去江边收事先投放的“虾笼”。走到设“虾笼”的附近河岸,曾德斌远远看见一位60岁左右的老太太撑着伞站在芦苇丛中,等他走到台阶下时,老太没了人影,只听见哗哗的水声。曾德斌以为是有人动他的“虾笼”,没一会,江面上漂流下来1个人,仔细一看,没错,就是刚才那位撑伞的老太太。老人从滩水浅处漂到江心水深处了,时而沉下去时而浮上来,情形十分危险,曾德斌立即跑去找来竹排,划到江心,但那人已沉入江底不见踪影。当时正值泄洪,江水浑浊,根本看不到落水者在哪里,他焦急搜寻,抓住溺水者刚好浮出水面时机,曾德斌迅速靠近一把拉住,慢慢拖到竹排上,老太太得救了。曾德斌把她拉到石板上,让她休息后回家。自己就去收“虾笼”了。
等到曾德斌返回时,见老太太还呆坐在石板上,就问她怎么不回家?她说不想回。曾德斌听出老妇像莆田口音,就叫来莆田邻居与老人沟通。得知老人是莆田仙游人,老乡出面老人依然不动。见老人情绪不稳定,又无法说服她回家,曾德斌选择报警。
救人后的第三天,获救老人与家属买了牛奶、猪脚、苹果等礼品登门感谢曾德斌。也因此,曾德斌救人的事情才被人知。
这已经不是他第一次救人了。
第一次救人,因为是参加划龙舟比赛。那是1986年的夏天,那时的燕江水深流急上下畅通,还没有修建西门电站大坝。曾德斌作为永安市个体协会龙舟队的队员之一,与市工商局龙舟队进行划龙舟比赛。舟行江面,锣鼓喧天,个体协龙舟领先,工商局龙舟落后,就放弃不划了。但没想到龙舟落桨处江水太急,一下子龙舟倾翻,多人落水下沉,情况万分危机。
突如其来的险境让人们一时回不过神来。曾德斌长年漂泊江上,尽管挥桨划龙舟已经精疲力竭,还是条件反射出手救人。他把桨伸给一位落水者,拉他游到岸边,使其安全获救。见另一人喊救命,曾德斌认得那人是工商局的司机,很高大,曾德斌单薄瘦小,担心救不了他,就和鼓手一起去救。两人游过去,各架住“司机”一条胳膊,把他救上岸。事后得知,尽管努力救援,还是有一位落水者不幸溺亡。
第二次救人,是在1989年夏天。永安人习惯于在原铁工厂附件的燕江河段游泳,此处水流平稳,但水深超过3米,而且江面宽阔。曾德斌在江面捕鱼时,看见一群人围着一处水面喊救命。曾德斌以为孩子们玩耍“恶作剧”,就没理会继续往前划。那里江水清澈见底,划过大家叫喊的水面时,水底真的有一个少年在“冒泡”。也就是说,真有人遇险而且快不行了。舟行如箭,此时已经划出去十余米的曾德斌立即调头回来救人,少年得救了。当时落水少年身边的7、8个人只喊而未搭救,说没有工具,担心救不了被“缠住”自己溺毙。曾德斌若不出手,少年必定死命。见拖上岸的获救少年惊魄未定脸色惨白全身发抖,曾德斌郑重叮嘱他“不会游泳不敢下水,这里水很深。”就离开继续捕鱼去了,并未问少年姓名。
第三次救人,大约是1990年秋季的一个傍晚。捕鱼者曾德斌出江谋生,路过滔滔沙溪与文川溪交汇“直角”拐弯处的时候,由于长年捕鱼练就的敏锐眼力,曾德斌“发现”水上漂来一盒福建烟,接着又漂来塑料袋装着的3个馒头,甚至看见袋内的水蒸汽,说明馒头是热的。因为傍晚天色渐暗,加上拐弯处看不见江的另一边,等拐弯后,曾德斌才发现急流中一块尖石头上“吊”着一个60余岁的老头,距离河岸10余米。石块尖,老人趴得摇摇欲坠,随时都有被水流冲走的可能。
曾德斌划竹排近看,老人手上都是血,指甲都没了,估计是拼命往石头上爬造成的,鲜血染红了石头。现场除了两岸绿树和一江湍急的流水,老人脸已变成暗紫色,叫他不应声,不知是否活着,曾德斌形容“不知是人是鬼”,心里有点怕,感觉头皮发麻,身上陡起鸡皮疙瘩,两腿不由自主发抖,纠结救还是不救,怎么救。纠结间,竹排已冲出十几米远,天色已暗,回头看着急流中孤零零的老人,曾德斌毅然决定伸出援手,否则这位老者会没命的。他撑近拉老人,老者竟然还活着,只是力气已耗尽。曾德斌把老人拉上竹排趴着,把他送到下游岸边的沙滩上,问他是哪里人,怎么了,老人一句话都没说。曾德斌只好把老人带到路口,交待老人自己慢慢走回去,自己继续去捕鱼了。
曾德斌2004年冬季还救过两个江边戏水落水的小孩,还救过一位女士,老实的曾德斌已经是记不清楚啦。看似简单的救人过程,曾德斌其实经过了激烈的思想斗争。因为出身“捕鱼世家”,老人总会讲一些迷信色彩的“习俗”。但曾德斌没有,始终觉得看见就要救,这是积德行善的表现。
回想多次救人经历,他自己真出过两次危险,莫名其妙翻船,心里有些后怕。但每次见到落水者,出于善良本能,他又总是条件反射“伸手拉一把”,及时救助险境中的落水人脱险。他说他有游泳本领和竹排竹蒿等辅助工具,救人都会成功。
救人,尤其是在水深流急的江中救人,不但需要勇气,更得有“一身硬”功夫。曾德斌有水上硬功夫……他从小在江边长大,无师自通6岁就在“玩水”中学会了游泳,并成为各种“泳姿”的高手。尽管“姿式”不标准不正规,纯粹“乡土”招式,但能在水上长年漂。老曾自豪地对笔者说,有一次他从化纤厂顺流而下游到永安城,水路差不多有6到7公里呢。过硬的“水上功夫”, 谋得一份温饱生活的同时,赋予曾德斌勇于救人的自信;而善良本性,又促使他见险就伸手。
时间模糊了溺者的样子,只留下绵绵回忆。救人不留名,至今,曾德斌不知道救出的少年、老人姓名,家住哪里;获救者的少年、老人也不知道救命恩人就是我们身边的活雷锋“曾德斌”,一位朴素敦厚的“渔民”。
素不相识的陌生人,在生命危机时刻,有幸“遇到”曾德斌,这不是纯粹的“巧合”,而曾德斌有一颗善良的心,有一腔热血,小小举动,释放的是满满的社会“正能量”,传颂的是文明城市道德的“高度”和“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