伸手之间为爱而行永不止步
“小时候母亲就常教育我们要懂得关心弱者,要善待贫困村民……”据陈伟琳介绍,母亲蓝素英对他的教导与父亲引导从医一样重要。母亲是畲族人,1966年就入党,年青时曾担任村里的妇女主任,在陈伟琳印象里,母亲富有同情心办事公道,尤其是对贫困村民富有同情心,并乐于扶助他们,以前村民到家来并不都是看病,有事儿喜欢找蓝素英反映,都说她处理事情“一碗水端平”,为人正直,为促进当地畲汉群众团结办了不少实事。
在母亲的影响下,陈伟琳向党组织提交了入党申请书,并于2007年光荣入党,如今姐姐、妻子也是党员,村民称他们一家人聚会就是个党小组会议。陈伟琳讲道,家里传承给他的除了那个大药柜,还有更珍贵的精神文化——从医理念与远大信念一并践行。
多数时间,陈伟琳就是默默无闻地重复着诊疗保健事务。而此前,陈伟琳为远近网友熟知的却是他多次无偿献血的义举。
从行医的那时起,陈伟琳一直思索着一个问题:“我除了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服务别人外,还有什么方法能更好地帮助别人呢?”直到2003年秋季,陈伟琳参加漳浦县乡村医生医学继续教育课程学习,让他第一次了解无偿献血的真正意义,心中便涌起奉献爱心的激动,他走进漳浦县医院中心血库献出了200毫升的鲜血,经历了第一次的无偿献血,从此,陈伟琳就一发不可收拾,积极献血,并一直关注着县中心血库和市中心血站的用血情况,对相关的知识也进一步的了解。
在2005年7月,在漳州市中心血站的流动献血车上献血时,了解到一种叫机采血小板的成分血捐献形式,一次机采血小板壹至贰个治疗量相当于献全血800至1600毫升,但机采血小板须预约,只有应急预约才能捐献,这激发了他捐献机采血小板的热情,此后他就决心坚持捐献机采血小板,2006年11月,陈伟琳第一次参与应急机采血小板的捐献,成为一名光荣的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这时他累计献血总量已达1.4万毫升。也正是从那时起,陈伟琳由捐献全血“升格”为捐献血小板。由于漳浦县城没有机采血小板的设备,每次机采血小板,陈伟琳都要与漳州市区中心血站预约,然后自掏腰包前往献血,从年初至年尾,年复一年,时常奔跑在120多公里、3个多小时的湖西与漳州市区的爱心路上,只要有预约,风雨无阻,他从未失约,留下一串串爱心足迹。陈伟琳深深感受到作为无偿献血者不仅需要爱心,更需要决心与坚持,才能帮助更多的血液病患者摆脱病症。截至2018年3月,他已累计献血90次,其中,机采血小板81次,累计献血总量达116800ml,拥有献血证40本,成为漳浦献血第一人。
陈伟琳长期无偿献血的爱心举动多次引起社会媒体和公众的关注,他时常接到关于无偿献血知识的咨询电话和面对面咨询,他总是抽空向大家讲解无偿献血知识及注意事项,及时向他们提供血站电话和地址,方便大家参与献血,同时不忘发放献血材料,并利用卫生所的卫生宣传栏做好无偿献血知识宣传,在农村或卫生医疗单位形成了无偿献血的浓厚氛围,了村民的健康,更为了让许许多多的血液病患者摆脱病痛,让急需用血的人能得到及时的救治,他正用自己的医术和热血诠释着人间大爱。
“看着这些献血证,我的心里总是暖暖的。如果说有一种爱叫放手,我想说也有一种爱叫‘伸手’,无偿献血时的伸手不是索取,而是奉献,血浓于水的奉献。因为我始终相信,有爱就有希望。献血——施比受有福,我愿奉献青春热血,谱我博爱人生。”陈伟琳动情地说。就这样,整整十五载,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他都在重复着同样一件事:无偿献血,为爱而行。十五载也许是生命长河微不足道的一点点,但对于无偿献血者而言,又是何其了不起!
他还积极参加返乡大学生实践活动,做在校大学生返乡的医学指导;去年和今年五月被邀请参加漳州团市委组织的好青年故事分享会,进高校、职校分享自己的成长故事与对乡村医生的执着坚守和对无偿献血公益事业的痴心奉献等等。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竭尽所能,永不放弃”,这是乡村医生的信条,也是陈伟琳承载的责任与使命。细数他行医的20年,他始终视病人为亲人,不辞辛苦,夜以继日地奔跑在乡村第一线,他始终默默地无私的为村民排忧解难,认真地对待每一位患者,想病人之所想,急病人之所急。20年来,虽然没有鲜花与掌声,没有优厚的报酬,但陈伟琳仍一如既往地坚守在乡医这个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为畲乡群众守护着健康梦,用满腔热血抒写博爱人生。
身为人子的他,孝敬父母,细心照顾年迈的父母,任劳任怨;身为人夫的他,呵护妻子,行医之余帮忙整理家务,减轻妻子负担;身为人父的他,照顾上中学的儿子,耐心指导儿子的学习,教育孩子的为人处世之道,成为孩子眼中的好父亲。
偏远的山路,留下了他背着药箱的串串足迹;卷起的裤管,见证了他对孤寡老人沉甸甸的责任,他是乡亲们的“家庭医生”。11万多毫升的热血,义无反顾的付出,他为许多人带去了生的希望。这是今年五月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给与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陈伟琳的颁奖词。这就是他,一名扎根畲乡、为爱执着、乐善好施的好乡医!他用高尚的医德树立起百姓口碑,用满腔的热血诠释着人间大爱,他是畲乡人民眼中的好儿子、好丈夫、好父亲、好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