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重点大学的高材生,却在毕业后毅然选择回乡做起“渔民”。她不断突破创新,带领团队完成多项重大项目。她大小事务亲力亲为,几乎以实验室为家。她孜孜不倦地坚守在一线岗位中,为这份她所热爱的事业挥洒着热血。
一头利落的短发,一身素白的工作服,一副粗框眼镜下是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说起话来,轻声细语、条条是道,今年29岁的柯巧珍看起来比同龄人要沉稳许多。如今已是公司科技研发部主任的柯巧珍,每天上班都要“摆弄”一下实验室里的器械,才能安心投入到公司的其它工作中去。在她看来,实验室是研究人员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012年,在中国海洋大学顺利完成水产养殖专业硕士研究生七年学业后,柯巧珍毅然回到家乡,卷起裤管下渔排。一个高材生回家做“渔民”,有人疑惑,有人不解,但柯巧珍却甘之如饴。多年的潜心专研,如今的柯巧珍在工作岗位中破解了一个又一个难题,攀登了一个又一个高峰。
今年,柯巧珍又在自己的事业生涯中收获了一份沉甸甸的荣誉,被评为2015年度宁德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层“最美职工”。
女研究生卷起裤管下渔排
出生在屏南一普通农家的柯巧珍,从小就懂事好学,深受家中长辈和学校师生的喜爱。“父母赚的都是辛苦钱,他们辛苦供我读书,我只有更加努力,学好知识,才有机会回报她们。”柯巧珍说。
高考结束后,柯巧珍在填报志愿时,毅然填报了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养殖专业。有人不解,因以她当年的高考成绩,完全可以报考一个更好的专业,但柯巧珍却没有动摇。“我父母都是农民,在我看来,当时我们国家的农业发展还比较弱后,我想学习农业相关知识,以后有机会可以服务像我父母一样的普通农民,让他们也能掌握先进的农业技术。”那时,一个发展农业科技的梦想便在这个年仅19岁小姑娘心中发了芽。
为了实现梦想,在大学中柯巧珍从未放松过自己,在校她积极汲取知识、参加课题研究,放假她便去鱼排上考察、参加社会实践。2012年,柯巧珍以一场漂亮的答辩顺利毕业。研究生学历、重点大学高材生,如此优越的条件,当年的柯巧珍完全有机会留在一线城市求得一份高薪又体面的工作,但柯巧珍却毅然回到了宁德,进入宁德富发水产公司。
“其实,早在毕业前一年我就想好今后工作的地点,那就是我现在的公司。”柯巧珍说,宁德作为沿海城市,在水产养殖领域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同时,当年宁德富发水产公司与中国海洋大学曾合作研究课题,经过几次接触,柯巧珍发现,与大多传统水产公司不同,宁德富发水产公司注重技术研究,公司内还有专门的实验室,这也促使柯巧珍决定回乡就业。
进入宁德富发水产公司后,柯巧珍并没有一股脑儿扎进实验室里,她来到渔排上,亲手养殖鱼苗,从鱼苗到饲料,每一个环节她都亲力亲为,柯巧珍勤勤恳恳的态度,也让那些曾经认为她只是“理论派”的人都不得不对她竖起了大拇指。
不遗余力开展大黄鱼研究
“大黄鱼”是宁德的知名海产品,宁德也被誉为“中国大黄鱼之乡”,大黄鱼产品畅销全国乃至世界各地。但经过对水产行业的考察,柯巧珍发现虽然宁德的海洋资源对大黄鱼的养殖有明显优势,但大多渔民只掌握传统的养殖办法,对于专业知识及技术却知之甚少,一旦发生病害,许多渔民都束手无策。
因此,进入宁德富发水产公司后,柯巧珍充分利用公司的大黄鱼养殖资源,开展对遗传育种、营养与饲料、病害防治等方面的研究。她带领的科研队伍先后与新加坡国立大学、台湾大学就“大黄鱼病毒病疫苗研发项目”、“大黄鱼刺激隐核虫病核酸疫苗的研发项目”开展合作,使国际先进的海水鱼类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技术在我省落地、示范。同时,柯巧珍还促成公司与厦门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山大学等多所院校建立合作交流平台,并承担农业部大黄鱼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海洋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项目、福建省科技计划区域重大项目等多项省、部级重大课题。其中,柯巧珍主持或参与实施了8个以上省部级项目,促成多项研究成果在蕉城区实现成果转化。因为突出的工作表现,2014年柯巧珍被评选为“宁德市高层次引进人才”。
同时,柯巧珍还借鉴世界同行的先进理论与技术,带领团队以“抗逆、快速生长”等性能为育种目标,集成常规方法和现代生物技术,开展大黄鱼种质创新,为提高养殖品质、增强养殖安全、拓展大黄鱼的养殖规模产量奠定重要的技术基础。集成上述研究成果,利用优良的种质资源及育种材料,开展大黄鱼育种工艺的熟化研究;因地制宜选择育种目标,创制大黄鱼新品种,由单一性状的育种目标向综合性状的育种目标创新发展;形成育种制种的一系列技术标准,建立养殖示范区,为实现大黄鱼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为提升企业自身的竞争力提供持续的技术支撑。
秉承着“牧海唯真,敏学笃行”的立身准则,身兼数项研究的她常常忙得一整天都没离开实验室,对于实验室每一样器材的放置,哪怕是一把简单的手术刀,她都可以快速的报出具体位置,就连实验室的管理员都发自内心地佩服她。
坚守一线服务大黄鱼养殖业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怀揣着“实践出真知”的行事理念,柯巧珍并没有将科研成果停留在论文中。4年来,由其率领的自主研发团队已申请专利28项,其中已授权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13项。如今,富发水产公司年产大黄鱼原良种受精卵2吨、鱼苗2亿尾、成鱼500吨。深水大网箱养殖大规格无公害大黄鱼10万尾。硕果累累的她,并没有满足于这些骄人的成绩。在大黄鱼养殖技术日趋成熟完善时,柯巧珍又带领科研团队投入到条石鲷养殖的研究中。经过几年的努力,2014年产量达50万尾,2015年预计将达到200万尾。
因突出的工作业绩,柯巧珍被公司提拔为科技研发部主任,本来可以相对轻松地负责一些管理层面的工作,但柯巧珍却从未离开过一线。富发水产公司近年来的逐步发展,我们可以很清晰地感受到那个拼搏在一线的坚定身影。在福建官井洋大黄鱼原种场(国家级)建设、验收、运营过程中,柯巧珍坚持每年都参与组织开展野生大黄鱼采集、原种子一代苗种繁育工作,身体力行在生产第一线工作中。目前,柯巧珍已组织采捕野生大黄鱼一万余尾,培育为野生原种亲鱼;每年由研发团队培育的优质苗种的生产销售更达5000万尾以上,其生长速率比同期普通鱼苗提升5%至10%,成活率提升13%以上。
此外,为了填补大黄鱼养殖文化领域的空白,宣传大黄鱼的历史文化底蕴,有力地提升了大黄鱼的社会影响力,柯巧珍全程参与了全国首家大黄鱼博物馆的筹建。她奔走于各个单位间搜集资料、采集样品,并在其中不断加入自己的新想法,丰富博物馆馆藏内容。“宁德作为大黄鱼养殖的起源地,许多养殖技术都是口口相传的,建设博物馆的目的就是想将这些口头经验变成图片、文字得以保存下来。”柯巧珍说。
2013年10月,博物馆正式竣工开馆,柯巧珍心中的一块石头终于落地。迄今为止,大黄鱼博物馆已吸引了海内外近3000人次前来参观、访问,为渔民、学生、参观者讲解大黄鱼科普知识,宣传科学养殖,受到来访群众和各级政府的一致好评和肯定。
身体力行推广现代渔业技术
所谓“能者多劳”,柯巧珍不仅奋战在科研生产一线,同时还肩负起公司对外宣传工作,参与设计构建公司网站、微信公众平台、公司宣传册等。
目前,柯巧珍正带领科研队伍致力于大黄鱼种质发掘与保护技术、大黄鱼育种技术和新品种创制与配套养殖技术的研究,为进一步挖掘我国大黄鱼种质资源,为进一步进行品种改良,提升大黄鱼的良种覆盖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柯巧珍还带领团队积极与厦门大学共建“大黄鱼育种国家重点实验室”,力争在闽东地区建设首家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孜孜不倦地坚守在一线岗位中,去年,柯巧珍获评宁德市劳动模范,今年,其又被评为2015年度宁德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层“最美职工”。公司的提拔、社会的肯定,毕业后的3年,柯巧珍收获了职业生涯中的一个又一个奖杯。对于现今自己的工作成绩,柯巧珍坦言自己还是很满意的,可她不仅仅满足于此,对于接下来的工作,她仍然充满干劲。
柯巧珍说,接下来她准备完善大黄鱼博物馆设施建设、信息系统建设,开展广泛的宣传推介和科普活动,组织实施各项大黄鱼专项科普活动,编制相关的科普作品等。同时,研发新品种,推广大黄鱼原种子一代苗种等优质品种,促进农业增效渔民增收;示范节能减排、无公害的循环水养殖模式;开展标准化养殖示范,推行防重于治的病害防治方法,走现代渔业道路。
在工作方面,柯巧珍正带领自己的科研队伍攻克大黄鱼养殖遗留难题。工作之余,柯巧珍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爱好——制作海藻标本。柯巧珍说,希望在自己35岁前能编撰一部关于三都海域的海藻分类学作品。
把一次选择,当作一生追求;把平凡岗位,做得无怨无悔。柯巧珍只是各行各业的普通人,却是勤于奉献的排头兵。这个80后女孩,用行动向世人证明:因为每个细节无可挑剔,所以时代才波澜壮阔。
责任编辑:金婷 |
- 2015-12-01全国网络媒体集中报道 “中国好人”庄茉莉
- 2015-12-01一月内两位福州好人荣登"好人365" 双倍正能量温暖榕城
- 2015-11-30"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11月"好人榜"结果
- 2015-11-30免费体检买意外险 “石狮好人”享受多项礼遇帮扶
- 2015-11-24刘柏荣登"好人365"封面人物 福建全媒体融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