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朱亮,男,1958年3月出生,中共党员,高中毕业,龙文区朝阳镇翁建村村民。王朱明,男,1963年4月出生,中共党员,本科学历,龙文区龙文中学教研室主任。
今年农历正月十二,龙文区朝阳镇翁建村百岁寿星王水龟家喜气洋洋。王朱亮、王朱明兄弟及家人正在为父亲举办百岁生日家宴。村里人都羡慕说:“四世同堂,儿女满堂,这是儿孙孝顺的结果啊!”
提起王朱亮、王朱明兄弟,无论是村里的乡亲们,还是学校的同事们,对这兄弟俩孝老爱亲的行为赞不绝口。他家庭情况比较特殊:父亲在2008年因患重病几乎危及生命,母亲也已91岁高龄,自小残疾没有成家的70岁姐姐王宝莲,至今还和父母住在一起。按照常理推断,这应该是一个沉重的家、压抑的家。但这一家却是和谐又暖融融的家,这一切,都是因为有了王朱明兄弟对亲人的不离不弃。
2008年,94岁的父亲患了前列腺肿大。当王朱明兄弟把父亲送到市医院检查治疗时,医生建议:老人年纪太大,手术风险过大,只能采取保守治疗,插导尿袋,每隔20天左右要到市医院更换一次。从那时开始,王朱明兄弟不管刮风下雨,每隔20天就按时把父亲送到市医院更换导尿袋。
2012年7月21日,父亲不慎跌倒,臀部坐地,到医院检查发现腰椎第4关节压缩性骨折,没有什么好的治疗办法,只能躺着静养,服用一些消炎镇痛药。哥俩人轮流值夜服侍、煎药送汤、端茶倒水、擦洗身子、洗粘了粪便的衣裤。由于父亲久卧,又患上便秘,买来的开塞露注入效果不明显,兄弟俩就用手指抠。因为父亲腰椎骨折不能翻动,不能送到市医院换导尿袋了。当他送父亲到村里的乡医和附近社区医生时,医生表示老人家年纪大,治疗有风险,推脱了对他父亲的治疗。
后来,王朱明从一位医生朋友那里得知:更换导尿袋不是什么难事,可以通过简单培训学会。于是他请这位朋友现场进行培训指导,他和哥哥很快掌握这一技能。从此他与哥哥相互配合,每隔半个月左右为父亲更换一次导尿袋。经过精心护理,父亲腰椎骨折逐渐痊愈,一个多月后就站了起来,行走如初了。
2014年5月22日,父亲不慎又跌倒。检查结果为左腿股骨头骨折。父亲99岁了,不宜手术,医生就开了些跌打损伤、消炎止痛药,让老人回去保守治疗。为了减轻父亲伤腿疼痛,他买来腿部牵引带,请来专业医生在家中做了一个月左右的牵引,大大减轻了父亲的痛苦。由于父亲长时间躺床,导致“肺不张”痰多咳嗽进而引发肺炎甚至并发症,他从医生那里请教老人的护理常识,经常为父亲翻身,拍打后背,以增加肺部活动。
父亲久卧病床吃喝拉撒全在床上,心情难免烦躁,有时也乱发脾气,总是陪在父亲床前加以安慰,陪他聊天,聊村里的过去、聊父亲的过去,并买来收音机调到戏曲频道让父亲听到他喜欢的芗剧,排遣孤独寂寞的时光。
都说福无双至,祸不单行。2014年12月9日,母亲在家不慎跌倒,经检查右腿股骨头骨折。父亲躺下了再也不能让母亲也躺下,兄弟俩积极与医生沟通,请医生制定最佳的治疗方案,手术后,经常医院、老家两头跑,一边服侍母亲,一边侍候父亲。母亲出院后,他又经常为母亲按摩、翻身、端屎端尿,帮她学走路,经过半年多的康复训练,现在母亲基本能够丢掉拐杖行走了。
王朱明身兼教研室主任,学校工作繁忙,这么多年来学校、老家、医院来回跑,虽然也苦过,也累过,但他深深体会到“父母俱在,兄弟无故”是人生一大乐事。他始终觉得照顾好老人是做晚辈义不容辞的责任,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责任编辑:金婷 |
- 2015-03-20芗城区文明办主任慰问孝老爱亲道德模范柯燕青
- 2014-12-15林志明:孝老爱亲不言苦
- 2014-10-13百善孝为先——“全国孝老爱亲最美家庭”先进事迹引发社会反响
- 2014-09-22三明市公路局帮扶慰问“孝老爱亲好人”陈桂兰
- 2014-07-11保鲜孝老爱亲这颗向善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