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玉明,女,39岁,沙县夏茂镇中街村民。6年来,她用心做好工作业务的同时,热心帮助了许多需要帮助的残疾人。
145厘米的个头,35公斤的体重,下肢残疾,外加一副拐杖,这就是罗玉明的全身“装备”。6年来,她依托双拐走村入户,累计行走1万多公里,为当地的1300多名残疾人建档案,挤出业余时间教残疾人使用辅助器具,促膝谈心帮助残疾人走出阴影,重获新生……
从“肢残”到“助残”
“那一年,我才3岁,夜里一次持续高烧不退,第二天一觉醒来,两只脚就不听使唤了。”回忆起往事,罗玉明心潮起伏。
从小学到初中,罗玉明由母亲、嫂嫂背着上下学。她从小就比同龄的孩子更懂事,10岁时,生活基本能够自理了。“那时,残疾人初中毕业后想上学很难,学校不收……”罗玉明离开学校后回到家里,一边加强肢体的康复训练,一边坚持自学文化知识。她坚信知识能改变命运。2008年底,三明市残联组织残疾人电脑知识培训,罗玉明参加了培训。
次年初,沙县夏茂镇残联选聘残疾人联络员,33岁的罗玉明
成功入选。为尽快进入角色,她加班加点“补课”。白天,拄着双拐走村入户,调查摸底;晚上回家,她又拖着疲惫的身躯,在灯下对白天搜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归类……很快,康复、教育、就业、维权等一系列工作,罗玉明游刃有余。
领着残疾人走向自立
因为感同身受,罗玉明几乎倾注了所有的热情帮助同病相怜者。
夏茂镇中堡村女子小陆,因患小儿麻痹症造成右侧手脚功能性障碍,多年依靠着板凳行走,造成她左侧手脚没有得到锻炼,机能逐渐退化。罗玉明暗暗发誓,一定要帮助小陆获得新生。罗玉明告诉小陆,自己住在四楼,每天独立上下楼,并鼓励她说:“只要坚持锻炼,你也能行。你不想像我一样成为一个自立的人?”一番开导让小陆的眸子泛起了亮光。此后,罗玉明一下班就陪她散步、逛街,教她使用拐杖。一个多月后,小陆可以拄着拐杖出门了。后来,在罗玉明帮助下,小陆在沙县高桥镇华佳纸业有限公司找到了工作。“让一个残疾人自立,就能为他的家庭减轻一分负担。”罗玉明说。
她想方设法为更多残疾人创造机会。夏茂镇月邦村村民邓祖生18岁时打工做泥水时从脚手架上摔下来,脊椎受损,下肢截瘫20年。失去了双脚的他,开了一家杂货店谋生。由于出行不便,杂货店进货都靠他年迈的父亲帮忙。罗玉明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父母老了,怎么办呢?为了让邓祖生能完全自立,罗玉明为他配备了一辆残疾人机动轮椅车。眼下,邓祖生生活得挺好,进货自己全包了,闲时还能带父母到镇里赶集、兜风。
温暖送到残疾人心坎
罗玉明经常利用周末时间,到残疾人家中转转,陪他们聊天,为他们送去关爱。看见有的残疾人没有把脚放在轮椅踏板上,她会耐心解释,并指导其正确地使用轮椅。看见身体还没有恢复好的残疾人骑电动车,她总要唠叨几句:“一定要有安全意识,村子的路不好走,开车一定要小心。”
罗玉明对镇里残疾人的情况如数家珍。她根据残疾人的不同情况进行分类,建立了规范的残疾人数据库,全镇上千个残疾人家庭都留下了她的足迹。上级一有什么优惠政策,谁最需要,谁最适用,她立马就能说出来。去年,沙县开展“残疾人居家养老无障碍改造”,罗玉明马上就想到了最需要的人——夏茂镇梨树村的曹家培。30来岁的曹家培肢体残疾,因家中的门比较窄,坐轮椅出入不方便。罗玉明为他争取到了“残疾人居家养老无障碍改造”资金。如今,曹家培可以自由出入家门了。细心的罗玉明还考虑到曹家培父母年事渐高,为方便曹家培自己做饭,为他做一个低位灶台,这样一来,曹家培自己可以动手洗菜做饭了。
为残疾人造册,罗玉明总是细心又“多嘴”,但很多残疾人却因此获得新的康复机会。一次,一位10岁男孩的母亲替孩子来办理登记手续,罗玉明“多嘴”问了几句,得知小男孩因先天性脑瘫后遗症,造成腿部功能障碍,行走吃力,不爱走动。罗玉明提醒孩子的母亲,一定要加强腿部肌力锻炼,并为其配备了一个助行器。如今,小男孩康复情况很理想。
在罗玉明的努力下,夏茂镇成立了全省首家乡镇残疾人辅助器具适配指导站,484人受益于“重度残疾人生活补助金”,273人受益于“辅助器具适配”,40人受益于“居家无障碍改造”项目……
眼看着一个个残疾人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罗玉明心中也收获了不少快乐。她说,六年的努力,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