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故宫口红到河南博物院推出的“考古盲盒”,从四川三星堆博物馆的文创雪糕到甘肃省博物馆“麻辣烫、砂锅”等系列文创产品……随着“博物馆热”的持续升温,各地博物馆的“花式”文创亦频繁“出圈”,受到越来越多人的热捧。
然而,博物馆文创爆火的同时,很多消费者也反映“昨晚冲动消费买文创,今天后悔得想哭”,跟风买的文创往往风一过就不喜欢了,其结果只能落得长期搁家里“吃灰”的命运。
无论社会个体成长还是国家民族进步,皆需要历史文化的滋养。历史文化的滋养,既在思接千载的历史回眸之中,也在可感、可知、可参与的切身体验之中。在此意义上,开发更多符合大众需求的文创产品,“让文物真正活起来”,借此拉近文物与大众的距离,让更多人在触摸悠久历史、感受文化魅力中增长知识、开阔眼界,进而增强文化认同、坚定文化自信,不仅有着可堪期许的经济价值,而且可产生现实而深远的社会效益。
我们所处的时代、社会需要博物馆文创,与此同时也要看到,文创开发并非“一锤子买卖”,它要求其设计开发者一方面尊重历史文化,另一方面还得充分考虑公众多元消费需求。具体来说,设计开发文创产品,既需要深耕传统文化内涵,又应当融合现代创意;既需要追求形式上的美观,还应力求提高产品性能,增强购买者的体验感。
对此,有些博物馆的探索与实践可资圈点。以辽宁博物馆来说,该馆以传世名画《簪花仕女图》为主题,提炼文物元素符号,将文化附加值与设计美感注入文创,簪花仕女剪纸、簪花系列手作饰品“火出圈”,既让观众们大饱眼福,满足了消费者的购买欲,又挖掘了馆藏文化资源,在无形中传播了中华文化。再比如,以三星堆青铜造型打造出的IP作为一个丰富的载体,从青铜面具雪糕到“考古盲盒”、川蜀麻将摆件等,囊括了潮流饰品、办公文具、家居好物等众多品类,覆盖生活的不同方面,同时融合川蜀元素,吸引了人们眼球,打拼出一番市场。
所以说到底,文创产品想要赢得大众信赖,让人们兴冲冲买回家后不至于后悔、“吃灰”,那就要物美价廉,最好使之既体现情绪价值,又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时代在发展,人们的文化消费需求亦在升级。如今的博物馆文创,早已不再是过去那种单纯的旅游纪念品,而是在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基础上,衍生出的一种新的文化载体。博物馆文创人员只有具备过硬的文化艺术素质,掌握相应的法律法规、市场营销、数字技术等知识和能力,选对路子、找准方式,才能设计出好的产品,使之焕发出新的魅力。
文创联通古韵今风。以文创的红火带动传统文化持续出圈,激活文创经济新消费,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生活幸福感,要靠相关从业者文化素养、职业情怀及创意能力的支撑,同时也离不开各级相关部门的政策支持与监管约束,惟有多方联动、多管齐下,博物馆文创才能在开发热度不减的同时,进而实现整个行业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漳州文明网 闽南日报 周慧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