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检完,还有可口的午餐,有趣的游戏,一条龙服务,政府真是太贴心了。”近日,在杨梅乡上云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村里的林大爷乐呵呵地说道。这是杨梅乡常态化、链条化开展爱心体检、爱心厨房、娱乐游戏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杨梅乡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大胆探索、守正创新,坚持党建、非遗、养老与精神文明建设有机融合,以各类文明实践活动为抓手,建强服务阵地、创新教育方式、丰富群众生活,涵养了良好的作风、厚重的学风、淳朴的民风,推动城乡精神文明融合发展不断往深里走、实里走。
文明+党建,建强服务阵地
爱尔眼科医院到杨梅乡开展公益活动。德化县杨梅乡 供图
“我的眼睛已经看不清楚很久啦,一直以为只是老花了,没有在意,今天感谢政府,感谢爱尔眼科,到家门口来给我检查。”今年7月,一场“党员下基层‘我为群众办实事’暨爱尔眼科‘侨爱心·光明行’公益活动”在杨梅乡杨梅片区党建+邻里中心成功举办,家住杨梅村的陈大娘做完检查后,感慨地说道。
近年来,杨梅乡高度重视城乡精神文明融合工作,始终坚持党建引领,一手强阵地、一手抓队伍,整合全乡党建+邻里中心、忆初心党员教育基地、林俊德祖籍渊源展示馆等优势公共资源,融入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建设,打造涵盖教育、医疗、养老、科普等内容多元化、服务接地气的文明实践站点30多处,建设宣传文化融合示范点2处,并依托这些平台、站点开展理论宣讲、家风家训、大学生社会实践等活动。此外,杨梅乡还强队伍、优服务,组建传党音、扬文化、淳民风、和事佬、邻里情、家乡美等6支志愿服务队80余人,常态化开展长者食堂、爱心理发、文艺汇演等各类文明志愿服务活动,推动公共资源和政策知识下沉到村、惠及到人,让群众真正体会到生活方式、生活环境的变化,不断营造邻里和谐、文明互助的社会氛围。
文明+非遗,创新教育模式
“德化剪(刻)纸,主要来源于云溪刻纸,传承已有600多年……剪的时候,剪纸要先对折、构图,然后沿着线慢慢剪……”剪(刻)刻纸传承人林老师认真地为学生讲授剪(刻)纸技艺的历史和方法步骤。近日,在德化县浔中中心小学,杨梅乡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开展了主题为“巧手剪童趣,亲子共传承”非遗剪纸项目公益活动,现场孩子们听得专注而认真,充分发挥想象力,通过折、剪、画、刻等多种艺术创作形式,在志愿者和老师们的帮助下,很快完成一幅幅精美的剪(刻)纸作品。 非遗进课堂、进校园已成为杨梅乡抓好学生教育的一大特色亮点。
近年来,杨梅乡充分挖掘非遗文化资源,结合文明实践点建设,打造云溪刻纸馆、非遗展示馆、云溪谜语馆等非遗平台,引进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李尧宝刻纸创作基地——黄丽凤刻纸花灯大师工作室、省民协花灯艺术委员会实践基地落户云溪村,并以这些特色优势平台为切入点,创新教育模式,丰富精神文明建设内涵,联合浔中中心小学等学校,把本地云溪剪(刻)纸、云溪谜语两项非遗项目纳入教学课程,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移风易俗、思想道德教育等教学主题,让非遗传承和学生思政教育有机结合、协同共抓,让学生兴趣“浓起来”、学校教育“活起来”,每年累计传习学生1000多人次。此外,杨梅乡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还与德化部分学校、培训机构等合作,联合开展丰富多彩的非遗研学体验、非遗刻纸培训及观摩等活动,不断丰富“文明+非遗”内容,涵养好学风、培育好民风,引领形成文明新风尚,也让优秀传统文化在创新中传承、传承中延续。
文明+养老,丰富群众生活
变脸表演。德化县杨梅乡 供图
老人们在玩乐玩投壶游戏。德化县杨梅乡 供图
有趣的变脸表演、熟悉的纸龙纸狮表演、精彩的武术表演、震撼的南狮表演、特色古琴演奏以及趣味套圈、乐玩投壶……一场场文艺演出、一次次娱乐活动让杨梅乡的留守老人们精神文化生活逐渐丰富起来。
近年来,杨梅乡针对农村老人留守问题,创新“1+N”服务模式,把养老融入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依托3个片区党建+邻里中心、7个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7个村级便民服务站点等,辐射延伸文明实践和养老帮扶的触角,创新打造“我在杨梅有一位牵挂的老人”系列活动品牌,去年以来累计开展“爱心幸福城”、“我们的节日”、义诊义剪等文明实践活动90多场次,惠及群众5000多人次;聚焦群众“急愁难盼”问题,为老人们提供帮代办、上门办、线上办、电话办等多元化帮扶服务。累计投入200多万元在杨梅、上云、白叶、安村4个村设置80多张养老床位;投入50万元,建设全乡数字乡村,推出医疗信息、智能呼叫、健康监测等12项服务;投入5万元建设老年远程教育收视点,不断丰富“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的优质服务,让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得到持续提升。(德化文明网 郑智得 邢志涛 吴丹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