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乐县高唐镇常口村举办2023年度“十星级单项典型示范户”授牌仪式
文明风7月16日讯文明创建需要内外兼修,离不开市容市貌的外在美,更离不开文明素质的内在美,一花开来百花香,只有最大限度释放模范效应,才能让道德底蕴愈加深厚,文明风尚厚积成势。
1989年,将乐县响应“五讲四美三热爱”号召,以常口村为试点,在全省率先开展了声势浩大、群众受益的“双创”活动(即“创十星评十户”、创建“十星级文明村”活动)。30多年来,将乐县大力弘扬先行先试的优良传统,始终以打造“创十星评十户”品牌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载体,不断丰富创建内涵,拓展创建外延,创新活动形式,使其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成为破解农村发展难题的利器、助推乡村振兴的重要法宝。时至今日,“创十星评十户”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内涵进行了深化和升华,提升的已不仅仅是乡风文明,还触及乡村发展的方方面面,改善人居环境,带动产业振兴,转变治理方式,内化生态理念,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精神动力。
厚植文明乡风底蕴
将乐县把“创十星评十户”活动与新时代文明实践、移风易俗等工作相结合,让“星级文明户”成为“行走”的文明公约,以点带面引导群众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完善、自我提高,全县农村呈现比增收致富、比邻里互助、比庭院美化、比诚信守法、比婚事新办、比喜事省办、比丧事简办的“比学”新风尚。2023年,全县农户参评率达94.33%,村(社区)创评率达到100%,评选出七星级以上文明户23880户,其中,“十星级文明户”14030户。通过“创十星评十户”活动的示范引领作用,“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新风尚已成为将乐县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道亮丽风景线。目前,全县已培育出2个全国文明村、99个省市级精神文明建设各类先进集体,获评全国道德模范(含提名奖)3人、福建省道德模范(含提名奖)4人、“中国好人”6人、“福建好人”10人,人数居全市前列。
践行生态文明理念
1997年4月11日,习近平同志到常口村调研,高瞻远瞩地提出“青山绿水是无价之宝”的重要论述,嘱托“山区要画好山水画,做好山水田文章”。常口村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以文明之笔,画好山水画,做好山水田文章。一个个“生态环保标兵户”主动变身“生态观察员”,通过造林绿化、巡山护林、溪流巡护、环境整治、入户宣传等方式,大力保护生态环境。2021年5月18日,全国首批三明林业碳票首发式在常口村举办,常口村领取了全国第一张林业碳票,成为“中国碳票第一村”,“碳票”变“钞票”的做法登上党的二十大新闻发布会。将乐县打造“绿水青山”赢得“金山银山”经验做法获国务院通报表扬。
助力村民增收致富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将乐县各村发挥“勤劳致富尖子户”在资金、项目、技术、资源方面优势,培养出一批讲道德、有文化、守法纪、善经营的新型农民,带动脐橙、林下黄精等特色产业及文旅产业发展。常口村的“勤劳致富尖子户”邱彩立就是其中的代表。勤劳的邱彩立在自家庭院开起擂茶馆,讲述常口村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的故事,在家门口端上了“生态碗”、吃上了“旅游饭”。据统计,全县40%的村村财收入超过30万元,许多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挣钱,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
提升乡村治理效能
将乐县立足融合发展,把“创十星评十户”活动与“六无村(社区)”、美丽乡村精品示范村等创建工作相结合,“星级文明户”发挥“头雁效应”,将“微行为”汇聚成“众力量”,引导村民积极参与环境整治、改水改厕、道路建设等民生工程及建后管护。由“星级文明户”组成民间调解小组,积极做好村民思想工作,参与邻里纠纷调解,农村许多遗留问题得以解决,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解、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动。将乐县获评国家级乡村治理示范镇1个(高唐镇)、示范村3个(常口村、万安村、蛟湖村),省级乡村治理示范镇4个、示范村50个,连续五年获评全国信访“三无”县荣誉。(将乐县委文明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