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儿童友好就是对未来友好”已然成为社会共识。福建省“十四五”规划纲要中设立“保障儿童合法权益”专节,明确提出“探索创建儿童友好城市(社区)”。《福建省儿童发展纲要(2021—2030年)》将“建设儿童友好城市和儿童友好社区”列入重点目标。27家省直单位(部门)联合印发《福建省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实施方案》,协同联动、精准发力,将儿童优先发展的原则转化为城市治理的实际举措,积极探索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福建路径”。目前,福州、厦门、泉州、漳州已列入建设国家儿童友好城市名单。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的成长和发展离不开良好的环境。建设儿童友好城市成为了近年各地方政府不断努力的方向。打造一座儿童友好型城市,让孩子成为城市治理体系的重要参与者,是城市魅力与温度的重要体现,也是创建文明城市过程中重要的一环。
近年来,福建各地打造了城市定向挑战赛、璀璨童心·六一儿童节专场音乐会、“儿童友好城市阅读月”“我为儿童友好代言”小小演说家大赛等儿童友好品牌,举办“点亮儿童未来”亮灯活动,用象征儿童友好的蓝色灯光点亮城市地标建筑,向全社会传递尊重儿童、关爱儿童的声音,形成浓厚的氛围,儿童友好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儿童友好型城市可以变得更加人性化、温馨化,让居民感受到更多的幸福感和归属感,同时,还可以提升城市的形象和吸引。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就要对儿童更友好。我国是儿童人口大国,七普数据显示我国17岁以下儿童约有2.98亿人。创建儿童友好型城市能为孩子打造“随时自由活动”的空间,是对人民至上理念的贯彻,是创新城市治理的实践,也是对现代文明理念的践行。在快速城镇化进程中,一些地方的城市建设主要还是基于成年人群的活动模式、使用需求来开展,面向儿童的服务供给、设施配备、空间规划等存在缺位。例如,“第三卫生间”缺乏,带幼儿“方便”往往成为难题;小区内人车不分离,缺少儿童游乐设施,孩子难寻安全的户外活动空间;体育场馆、健身设施多为成年人涉及,儿童常常遭遇“尺寸不符”的尴尬。
城市不仅是成人的世界,也是儿童的乐园。在规划城市时,我们应该更多地关注儿童需求,注重儿童参与,让儿童成为高品质宜居城市建设的参与者和受益者。认真听取儿童的意见和想法,对城市公共空间做适当的调整,重新部署适宜儿童标准的设施,让他们能够更好地融入城市生活,享受城市的便利和美好。例如,可以用卡通、动物等元素设置儿童慢行通道,在儿童慢行通道设置慢行标识和减速带。也可将社区的公共空间改造成不同功能的游戏区域和设施,亦或是设立儿童专用垃圾桶、医院儿童专用扶手和公交车儿童拉手等设施,这都是具体落实“儿童友好城市”理念的实际行动。这些设施设计都充分考虑到了儿童的特点和需求,使得他们能够更加便利、安全地使用公共设施,同时也能够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儿童友好城市”的建设需要全年龄覆盖,能够促进各年龄段儿童生理、安全、归属、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求得到满足。
儿童友好型城市的建设,从来不是孤军奋战,唯有大朋友小朋友共同携手,保持对城市建设的创造性和好奇心,才能让城市的发展始终活力满满,才能文明风尚浸润我们的城市。(福州文明网 陈勤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