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福建
微信公众

范立洋:银发先锋守护历史学村
http://wmf.fjsen.com 2024-06-17 20:37:51 来源:三明日报 责任编辑:兰楚文

范立洋(右三)在给外地大学生讲解当年集美水产航海职校师生在均溪“海训”故事。

初夏的阳光照在大田第二集美学村旧址上,给陈嘉庚的铜像披上了金色光芒。铜像底下,73岁的范立洋向到访者讲解抗战时期发生在学村的往事。

“范老师是县关工委副主任、第二集美学村旧址志愿服务队领军人。”大田县委老干部局局长张春艳介绍。为抢救被誉为战时福建“西南联大”的大田第二集美学村旧址,老人五上福州、八赴厦门、四进武陵、三到魁城,从东海之滨到中原大地,从齐鲁平原到鄱阳湖畔,前后走访了216人,行程数千公里。25年来,他带着一群志愿者,无怨无悔守护民族抗战记忆。

2021年,范立洋被授予福建省“八闽银发先锋”称号,被国家文物局评为“中国最美文物安全守护人”;2023年,荣登“福建好人榜”“中国好人榜”。

本土发现与坚守

抗日战争爆发后,厦门沦陷,由爱国华侨陈嘉庚先生创办的集美学校被迫内迁,其中,集美水产航海、商业、农林3所职业学校,辗转安溪迁入大田。1938年至1946年,集美职校师生在大田父老乡亲帮助下,边学习边抗战,创造了抗战烽火中弦歌不辍的教育奇迹。

“别看这里的房子不起眼,都是我们玉田乡亲们无偿腾让出来的。当年,校董、校长和老师给我们讲述救亡之道、解读战局,领我们唱《毕业歌》……”1960年,9岁的范立洋第一次从父亲的口中,了解到这段快被遗忘的历史。

“如果不去抢救性地保护,这些东西可能在不久之后全都没有了。”范立洋的父亲范鸿声当年是集美高级商校的学生,范立洋帮助父亲在大田接待了多批回访的老校友。

1980年,范立洋大学毕业后成为大田一中教师。父辈的嘱托,成了范立洋肩头上沉甸甸的责任,抢救民族历史文化的紧迫感时刻鞭策着他。

“他利用寒暑假时间,见缝插针地寻校友、访故人、查档案、找资料、核史实、做策划、布展馆、写剧本、排节目,组织志愿者、培训解说员、策划教育活动、接待各地师生、联络集美校友。”张春艳说。范立洋不仅本人在做,也引导同事、亲友和考上各地高校的学生成为志愿者。如今,收集到的180万字资料、200多帧历史照片,布展了两层大厅的主馆和9个分馆、3条抗战播迁历史文化长廊、9处纪事碑墙和雕塑。

这位曾经意气风发的年轻人,已经满头银发。所幸,艰辛的工作得到了众多有识之士的支持。“有人听说我是自费、义务收集史料,从来没人说‘不’,还要为我提供食宿、用私家车送我出行。”范立洋感慨道。

范立洋(左一)在培训大田第二集美学村志愿者。

一路守护

大田第二集美学村旧址现存面积3217.5亩、校舍28座,其中22座是福建省第九批文物保护单位。

“前些年,房地产开发浪潮波及大田城区的黄金地段,开发学村旧址地块的‘指挥部’也紧锣密鼓地开始运作。”范立洋回忆。学村旧址的一些住户终于等来了他们翘首以盼的高楼住房梦,可是听说要把这些“不值钱”老房子留下来,个别不理解。家人这时也劝范立洋,退休后好好休息,不要这么拼,可他放不下这些对当地历史文化来说就是“传家宝”的老房子。

在社会各方的支持下,2011年,大田第二集美学村旧址陈列馆正式开馆;2017年,县里成立了第二集美学村保护与开发工作指挥部,专门负责学村旧址的保护与开发工作;2020年9月,大田第二集美学村旧址被中共中央、国务院列入第三批国家级抗战遗址,同时成为集美大学、厦门大学、华侨大学、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等诸多高校和大田县中小学的爱国主义教育、师德教育、国防教育和社会实践教育、民族文化寻根教育基地等。

团队的坚守获得了各界有识之士的广泛支持,使地处城区黄金地段的学村旧址,在房地产开发浪潮中得以“独善其身”。

今年1月,围绕传承和保护大田第二集美学村历史文化,大田县将其列入“八个一”工程加以保护与开发。

“保护文物也是政绩”“保护历史文物,守住城市灵魂”,这已成了范立洋和志愿者们的共识。

夕阳感言

走进大田第二集美学村旧址的校舍,“有枝才有花,有国才有家”的嘉庚精神、“诚以待人,毅以处事”的“诚毅”校训,都在讲述着一段被岁月埃尘掩藏的故事。可是,如何让更多的人知道呢?

2012年,范立洋和热衷公益的老党员们组建了一支志愿者团队,他和女儿范晓虹,以及范建洪、连玉凤、陈慧芳等成为第一批志愿讲解员。每周,都要接待参观者数拨。

“志愿者团队人数106人,团队成员来自教师队伍、机关干部、企业的职工和村民。”范立洋介绍。志愿者团队每年接待团体观众400多批次、数万人次,开展专题宣讲50多场。

“集美前贤的家国情怀,深深地感染了我们每一个志愿者。”宣讲志愿者连晓玲深有感触地说。范立洋的守望情怀也一样激励了大家。“因为工作忙,好几次想退出志愿团队,当我看到范老师那样地执着,我找不到任何的退出理由了。”

大田城一小教师陈慧芳说,团队里有父女相传、姊妹相伴、师生传带、同事携行的身影;有上高中时是志愿者宣讲员,上大学寒暑假又回来重操旧业,毕业工作后还接着做的青年。在范立洋带领下,志愿者传承情怀、勇担使命,讲好嘉庚故事,让“诚毅”的种子在更多人心中生根发芽。(三明日报大田记者站 林生钟 通讯员 郑宗栖 吴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