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福建
微信公众

深读 | 德化:以县域城镇化推动共同富裕
http://wmf.fjsen.com  2024-06-05 16:40:15 黄琼芬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周冬

image.png

生产车间里,工人在赶制陶瓷订单。 林婉清 摄

东南网6月5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黄琼芬 通讯员 林婉清 许华森)

核心提示

企业车间里,一派热火朝天的生产场景;广袤田野上,洋溢着绿色的希望;欢乐田园里,风景与烟火一起装进人们的心里……芒种时节,行走在德化城乡,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生活富裕的美丽画卷徐徐展开。

上个世纪80年代末以来,德化县深入实施“小县大城关”发展战略,并被列为全省首个做强城关统筹城乡推动城镇化健康发展试点。以此为契机,德化县大胆改革,积极探索,先后获评中国全面小康十大示范县市,入选全国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名单。

去年以来,德化县按照全省乡村振兴现场推进会部署,持续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城乡风貌焕新提质,获评全省促进乡村产业振兴和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等乡村振兴重点工作激励县,并作为全省唯一县城列入全国区域(城市)产业名片打造首批试点。

让农业人口进得来

进城20年,葛坑镇大岭村村民苏启辉早已融入德化县城的生活。“过去,在村里只能靠种地谋生,没有什么副业可以发展,收入非常有限。”苏启辉说,2000年前后,大岭村的村民就陆续带着孩子离开村子外出务工,村里只剩下一些留守老人。

2002年,苏启辉的孩子到了入学年龄,为了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他带着孩子进城并进入一家陶瓷厂工作,每月就有一两千元的收入。相比在家务农,对苏启辉而言,这个收入不算低。如今,经过10多年的努力打拼,他已是一家陶瓷企业的车间主管,每月工资到手六七千元。

上个世纪80年代末,德化县开始实施大城关战略,大力发展陶瓷特色产业,有序推动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县城转移,促进要素集聚,不断提高县城建设水平。

“大城关战略的实施,离不开产业的支撑。只有产业发展起来,工作岗位多起来,进城农民有工作才能留得住。”德化县发改局局长周益国说,对此,多年来德化坚持大力发展陶瓷这一主导产业,确保农民进城能就业、有工资。

针对全县陶瓷企业布局小、散、弱等突出问题,德化县通过政府主导,逐步推动陶瓷企业从农村向城关集中。此后,德化坚持“节约用地、集群发展”的思路,先后开发8个总面积近万亩的工业区,引导企业集聚发展。

目前,德化全县拥有陶瓷企业4000多家,90%以上集聚在城区周围,陶瓷产品销往190多个国家和地区,陶瓷工业产值到2022年突破500亿元,成为全国最大的工艺陶瓷生产和出口基地。

产业的发展,为德化进城农民提供就业岗位10多万个,实现以城聚产、以产兴城、产城联动,城镇化率达78.8%,集中了超全县三分之二的劳动力、经济总量和税收。

与此同时,德化县还深化改革,确保农民的农村产权有收益。

“自从我们村跟国有林场联营后,管理抚育的毛竹产量和质量逐年提升,不仅村集体收入增加了,村民的钱袋子也鼓起来了。”大铭乡金黄村村民苏培南说。

近年来,大铭乡大胆探索、勇于改革,有效整合林业资源,在金黄村率先设立“两山转化”林业金融服务中心,有力推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转化,成为泉州全市“深化林改第一村”。

多年来,德化县持续开展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有偿流转土地5.1万亩、林地10.6万亩,保留原有的地、山权、林权、房权,让进城农民没有后顾之忧。

“2013年,德化县就在全省率先提出‘以林权换收益、以收益换保障’的改革思路,试行村组集体将商品林林地使用权以及森林、林木所有权和森林、林木使用权(三权)依法流转到县办公司林场,享受以120亩流转30年以上置换1套50~90平方米进城农民工限价房购买指标的政策。”德化县林业局党组成员赖经旻说。

这一改革措施提出后,先后在水口镇湖坂村、南埕镇连山村两个村开展试点工作,依法流转森林面积1.5万亩,置换进城农民工限价房购买指标117套。

“‘林权两换’改革试点是德化县深化林权制度改革的一次大胆、成功的尝试,是对推进统筹城乡发展的一次有益、全新的探索。试点经验做法先后得到国家、省、市有关领导的充分肯定,为全面推进统筹城乡发展提供了典型经验和先行样板。”德化县林业局局长陈文锋表示。

让进城农民留得住

“住在这里生活配套好、经济压力小,我们很满意。”近日,葛坑镇大岭村村民陈仁杰领着记者参观了他居住的小区。

2003年,陈仁杰一家选择离开大岭村来到德化城关务工。两年多前,他以每平方米3600元的价格,在德化县城东“万德·富贵世家”小区购入一套90多平方米的保障性住房。去年8月,房子交付后他就进行了简单装修,年底一家子就住进了新房子。

“万德·富贵世家”,是德化县进城务工人员安居工程之一,小区里像陈仁杰这样的进城务工人员不在少数。

为了进一步解决好进城务工人员的住房问题,实现务工人员市民化,早在2013年,德化县就制定出台《县进城务工人员安居工程建设实施方案》,符合进城务工年限等条件的进城务工人员可以申请以优惠的价格购买住房。2017年,德化县采取“限价房、竞地价”拍卖方式,降低进城务工人员购房条件,取消购房对象在城关务工年限及所在企业纳税等条件要求。

10多年来,德化县通过旧村复垦安置房、进城务工人员安居工程、企业职工公寓、造福搬迁工程、林权换房等方式,加大经济实惠住房建设。目前,德化已先后建设了9个进城务工安居工程项目,累计建成经济实惠住房2.7万余套,让8万进城农民、5万县外务工人员居者有其屋。

“为了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居住的问题,让大家能够进得来、住得下,安居工程的房子都是以限价房的形式销售,每平方米售价在2800元至4200元间,比一般的商品房价格低了很多。”德化县住建局住保中心负责人章龙水说,“小区就近也建设了小学,配套设施完善。”

随着大城关战略的实施,城关人口不断聚集,德化县不断扩容提质社会事业,在县域内统筹安排专项补助资金,布局建设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社会福利、社会养老等公共服务设施,让进城农民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

子女教育,是进城人员关注的重点之一。“德化县推进进城务工人员子女‘零门槛’就近入学,和城市居民子女同等享受城区优质教育资源。”德化县教育局办公室主任周锦辉说。

得益于这一政策的实行,去年9月,水口镇的小斌顺利从雷峰镇徐林吉希望小学转入城关的金锁小学就读。“这个学校很漂亮,同学们也很友好,我非常喜欢。”转入新学校,小斌就迅速和同学们打成一片。

为了接纳进城人员子女上学,近10年来,德化县新增学位2.6万个,培育各类县级以上示范校(园)80所。

除了学有所教,还要病有所医,德化县建成4个重点医疗项目,新增医疗床位1100张,高位嫁接深圳大学总医院等高端资源,获评全国基层中医药先进县,县内就医患者在县级医院门急诊比例达91%、住院比例达98%。

社会治理方面,加快推进“党建+”邻里中心全覆盖,深化“爱心幸福城”活动,构建网格服务管理“一张网”,德化县还获评省平安建设示范县、全国信访工作“三无”县,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得到提升。

让守村群众融得进

近日,泉州工艺美术职业学院陶瓷艺术系辅导员郑巧玲再次带队走进德化县国宝乡南斗村。“南斗村是我们学生的写生实践基地,同时也是校地合作助推乡村振兴的实践点。这是我第四次带队到南斗村,主要是带领学生进行墙绘的写生,为南斗村的微景观添砖加瓦。”

南斗村是省市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高校书画写生基地和红色旅游胜地,去年接待来访游客近万人次。数年前的南斗村,却是另一幅景象:占地面积9.7平方公里,户籍人口近2200人,但常住人口仅280人,空心化严重,发展动力不足。

面对乡村人口较少的短板,近年来,南斗村以党建引领,与毗邻的内坂、祥云两村抱团发展,盘活农村闲置民房,建立南斗片区“党建+”邻里中心,加快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提升村居品质。

“我们进一步挖掘南斗片区的红色、陶瓷等文化资源,打造形成‘研学+红色’等四大课程和党建团建、素质拓展、陶瓷手作等多种业态,组织开展了农事采摘节、稻梦趣玩节、游击战体验等活动,实现了从卖产品到卖风景、卖文化、卖体验的产业升级,推动南斗片区振兴发展走上了快车道。”省教育厅派驻南斗村党总支第一书记林曦介绍。

在“小县大城关”的背景下,德化县目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78.8%,近八成的农村日益空心化、老龄化,随之而来的是面向农村留守人员的公共服务供给能力较弱、乡村振兴内生动力不足等问题。如何打造共同富裕乡村,成为德化县广大乡村亟待破解的难题。

对此,德化给出的答案是:抱团发展。近年来,德化县创新推行党建引领跨镇联建机制,推动片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走出一条党建引领、协同协作、共建共享的农业农村现代化新路径,有力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德化县推行党建引领跨镇联建机制,立足历史人文、地理区位、道路交通、资源禀赋等因素,将16个非城关乡镇划分为东部、西南和西北三个片区,共同推进基层党建、产业发展、社会治理、资源开发、招商引资、项目建设、村集体增收等工作。”德化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张佰凌说。

围绕水口、南埕等乡镇地理区位相近、旅游资源富集等特点建立东部片区,着力推动区域内文化旅游业与工业、农业、现代服务业等产业融合发展;针对美湖、大铭等西南片区乡镇农业生产历史悠久、农特产品品类丰富的特点,着力构建片区内部多元发展的农业产业体系;针对上涌、葛坑镇等西北片区乡镇瓜果产业独具特色,深度整合区域资源,优化产业结构,做大做强瓜果特色品牌。

乡镇联建形成合力,产业振兴持续发力。德化已经培育了春美乡黄花菜、上涌镇德化梨、汤头乡刺葡萄等“一镇(乡)一业”,以及11个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8个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并获评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整体推进试点县、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

产业发展带动村民增收。“这几年,公司优先安排当地200多名村民就业,累计发放工资5000多万元,为本地留守老人、经济困难户等发放慰问金200多万元,村民真切地享受到了乡村振兴的成果。”位于汤头乡的德化县春秋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徐昌毅说。

除了跨镇联建,德化县还首倡“四市六县”成立“环戴云山”绿色经济产业区域联盟,共同策划自驾游“后备箱经济”、闽中职教联盟、农产品集中展销等项目,推动区域协同发展。

image.png

德化县城区一角。许华森 摄

image.png

德化九仙山星空露营地。黄谷莹 摄

image.png

种植户在采摘德化梨。吴有森 摄

image.png

航拍曾坂村。 赖建明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