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风6月3日讯 2023年9月,华安县被省委文明办确立为首批福建省新时代文明实践讲习班制度试行县。华安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文化思想,积极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讲习班制度实施,牢牢抓住“谁来讲、讲什么、怎么讲”三个核心问题,组织开展以课堂讲习和现场讲习相结合,贴近百姓生活的文明实践讲习,让讲习有新意、合民意、促实效,切实打通了城乡文明融合发展的“最后一公里”。
2024年5月15日,华安县新时代文明实践讲习班开展移风易俗主题集中讲习
夯实三项基础,“谁来讲”更有保障
华安县从领导层面保障讲习队伍专业度,建立专兼结合的“华安县新时代文明实践讲习班”师资队伍,成员既包含县领导、县直单位和乡镇主要负责人,又包含县委宣讲团、“福小宣”等理论宣讲队员,具有深厚理论功底和较高水平的师资成员36人。截至目前,共有12位领导干部结合分管工作和自身履历作主题授课。更加注重从返乡创业能手、老党员、优秀企业家、乡贤中,推选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一定讲课能力的本土人才200余名,解决了“谁来讲”的问题。
县、镇、村三级党员干部示范带头,讲习班成员除统一参加理论政策培训外,还通过集中式、分散式等形式开展培训活动20余场,如农业养殖、普法服务、科技科普等,不断提高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讲习班开班以来,各基层讲习点组织有关成员进行产业发展、乡风文明、城乡融合等领域学习培训两期36班,切实提升了讲习班成员的能力素质。
中心讲习班统一征集制定讲习内容,今年第一季度,华安县委文明办就印发《华安县2024年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计划》,对讲习主题及内容进行部署安排。建立华安县新时代文明实践讲习班制度,结合乡村振兴战略,拟定《华安县新时代文明实践讲习班工作实施方案》,指导各讲习点切实开好讲习活动。建立群众评课制度和讲习台账,由听众全面进行指导、评价,改进教学方法,累计收集群众评课意见20余条,促进讲习队伍业务水平和讲习质量的提高,增强服务意识。
华安县新时代文明实践讲习与少数民族文化有机融合,打造特色讲习
紧扣三张菜单,“讲什么”更加精准
华安县结合县委中心工作,把党的二十大精神、乡村振兴战略、城乡精神文明融合创建、新时代文明实践的经验做法、先进典型等内容整理形成“固定菜单”,制定年度学习计划,今年来,已确定的讲习主题就有45个。严格落实讲习制度,由讲习点工作人员整理讲习计划安排,通过村集体微信群将学习内容传进千家万户,确保时间、人员、内容、效果“四到位”。
围绕华安特色茶文化、土楼文化、少数民族特色文化等,设计讲习“特色菜单”,邀请辖区非遗文化传承人、制茶大师、高山族、畲族文艺创作者等开展特色讲习12场。相继成立“高山族文艺队”“土楼讲习队”等讲习队伍,策划组织了《福满高山陀螺飞》《坪水茶香》、土楼文化、“四对比、五算账”群众工作法讲解等特色讲习,在群众中受到一致好评。
华安县把新时代文明实践讲习与落实“我为群众办实事”工作有机结合,通过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收集群众意见建议,梳理汇总出群众最关心、最需要解决的困难和问题,定制“单点菜单”,让群众点“菜”,确定讲习内容。为群众送出《制茶工艺教学》《竹文化及竹编技艺讲解》《乡村振兴战略解读》等点单讲习10余场,累计受众200多人。
华安县新时代文明实践讲习班走进乡镇小学开展现场讲习
用活三种方式,“怎么讲”更加鲜活
定点在华安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文明实践所、站等固定集中场所,以中心每周1期,所(站)每月2期的频率,开展文明实践集中讲习,截至目前开展了140多场讲习,受众近4000人。
采取流动进村入户、田间地头、小组会、庭院会、板凳会等形式,面向群众开展文明实践讲习,哪里的群众有需要,队伍就走到哪。目前全县成立9支流动讲习小分队,开展20余场宣讲。
充分利用微信群、公众号、朋友圈、大屏幕等新兴媒体和平台开展线上讲习,并计划在“华安融媒”公众号开设“文明实践讲习”专栏,不断拓展宣传教育的路径,实现精细化、立体化、全面化。利用微电影、短视频等更加生动具体、活灵活现的方式,制作线上讲习视频,已经推出《上春山 游华安》《土楼传承与发展》等反映农村生活、本地文化的作品,在服务乡村振兴和城乡文明融合发展中发挥作用。(华安县委文明办 黄林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