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福建
微信公众

上好劳动课,功夫在“课外”
http://wmf.fjsen.com  2024-05-29 19:31:12 来源:泉州文明网 责任编辑:林杰

2022年秋季,劳动课正式成为我国中小学的独立课程。日前,新华社发布《对劳动教育新课标实施两年的效果观察》报告,指出在过去两年劳动教育推进到何种程度、遇到了怎样的困难、探索路上获得了怎样的收获与思考,又何以让人发出“上好劳动课不简单”的感叹。近日,就如何上好劳动课,本报记者进行了深入的走访调查。

记者在泉州市多地探访看到,各地学校的劳动课基本开齐,劳动教育逐渐走向课程化、规范化。比如泉州市第三实验小学常年举办的“我是生活小达人”活动、晋江市华泰实验小学开展的“红领巾试验田——科学之田”劳动实践活动、泉州五中城东校区建设的“校园农耕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安溪桃舟中学开展的稻谷生产劳动教育课程等,都让形式多样的劳动教育融入中小学生的校园生活,并让学生在切身的体验学习中培养劳动技能,树立劳动精神。

相比我市这些学校丰富多样的劳动课,目前大多数学校开展的劳动课,虚化、弱化和碎片化是为社会所诟病的主要问题。揆诸现实,许多学校在开展劳动教育时,都面临着场地不足、设施不全、师资缺乏等现实瓶颈,加之在教育内卷严重的当下,多数家长重智轻能的教育倾向,也使得孩子的日常劳动教育沦为摆设。正因此,要上好劳动课功夫还应放在“课外”,提高全社会对劳动教育重要性的认知,建立学校、家庭、社会的联动协同机制,才能真正扭转“上劳动课易,上好劳动课难”这一现象。

追溯我国劳动课设立的过程,从20世纪50年代首次在小学独立开设劳动课,到21世纪初将劳动课并入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再到2022年劳动课正式成为中小学的独立课程,虽说是迂回曲折,却也与社会教育理念的转变和提升相契合,更折射出时代的发展与进步。当下,劳动教育的最大问题是理念与实际的脱节,学校多注重于学生劳动技能的培养,而家长更看重孩子劳动课程的体验感,往往都忽略了对孩子劳动品质的评价与劳动价值观的深度培养。

究其原因,与科技发展后社会分工日益细化,整个社会对劳动教育价值认知上存有偏差不无关系。特别是在AI等人工智能逐渐解放人类体力脑力的时代,孩子为何要劳动也就成了一个尴尬的问题。回顾历史,每一次科技变革都会带来劳动形态的变化,每一次产业革命都会对人力进行大解放。正如马克思所说:“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在不同的生产力水平下,人们具有不同的劳动价值观。今时今日,当劳动已不仅仅是一种谋生工具,而成了人的存在方式时,劳动教育就要跳脱出功利的想法。对于青少年学生而言,劳动教育则是关乎敬畏劳动的价值观问题。

“劳动是一切幸福的源泉。”劳动教育应回顾过去、立足当下、前瞻未来,发挥学校劳动教育课程的主渠道作用、家庭教育的基础作用和社会教育的支撑作用,不断从课堂走向社会,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增强青少年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劳动能力,促进其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和良好的劳动品质,重塑青少年一代的劳动价值观。概而言之,让孩子通过劳动加强与现实生活的连接,获得生命意义和自我确认,进而学会热爱生活并创造生活,这就是劳动教育的现实意义所在。(泉州文明网 周培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