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桥、景合一,很有韵味。”来自上海游客张女士说。江水悠悠,桥影绰绰,簪花女子,步履轻盈,游走在福建省泉州市洛江区洛阳桥上,如诗如画。这座自带流量的宋代古桥,它的魅力穿越了时间,吸引了四面八方的游客前来洛江欣赏古桥风韵、古典之美。(4月27日 人民网)
近日,人民网刊发报道《福建泉州洛阳桥:一桥带“火”一座城》,对世遗点洛阳桥的活化利用进行了全方位报道。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每一块沉默的石碑、每一幅泛黄的画卷、每一件尘封的器物,都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是民族文化记忆的载体。让文物“活”起来,不仅是为了守护历史的印记,更是为了激发文化的活力,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血脉传承下去。这是一项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也是每一位文化守护者和传播者的共同责任。
文物是静默的,但它们承载的故事和精神却是生动的。通过数字化技术、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现代科技手段,我们可以让沉睡千年的文物“开口说话”,让观众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场景,触摸文化的温度。例如,故宫博物院推出的数字故宫项目,就让全球观众能够在线上近距离观赏珍贵文物,甚至参与到古建筑的三维复原中,这种创新的展陈方式极大地拓宽了文化传播的边界,让传统文化以更鲜活的姿态走进大众生活。
让文物“活起来”需从教育入手。将文化遗产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从小培养孩子们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参与历史文化主题活动,利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讲述文物背后的故事,让历史不再是教科书上的文字,而是触手可及、有血有肉的存在。这样的教育,不仅能够激发孩子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更能为他们打下坚实的文化根基,成为未来文化传承的生力军。
让文化“传下去”需从创新入手。通过文化创意产业,将传统元素与现代设计、技术相融合,创造出既有文化底蕴又符合现代审美的产品和服务,是让文物“活”起来的另一有效途径。比如,将古代图案应用于时尚设计,将古典文学改编为流行文化作品,这些尝试不仅能够为市场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更重要的是,它们使传统文化以更加亲民、有趣的方式融入现代社会,让更多人愿意去了解、去热爱、去传承。
让文明“走出去”需从传播入手。通过国际展览、文化交流项目,展示中国丰富的文化遗产,不仅能够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也能增进不同文明之间的理解和尊重。中国文物走出国门,让全世界人民都能感受到中华文明的独特魅力,这对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世界文化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让文物活起来,把文脉传下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社会、个人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要保护好文物的物质形态,更要挖掘其文化内涵,创新传承方式,让古老的文化基因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这不仅是对历史的尊重,更是对未来负责,是我们共同的责任和使命。(鼓楼区委文明办 黄鹤权)